当被遗弃的人成为老师,教育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百科   2025-01-16 21:01   山东  
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弟子跪拜,尊师如父,还有一声声的“师父”。
喊的是尊敬,拜的是真才实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堪称一个人的再生父母。
但是再看看现在的老师,为什么和我们想象中的越来越不一样了?

现在的老师,有几个人还真正值得你发自内心地尊敬?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会选择成为老师,甚至争着去当老师?

他们是真的热爱吗?是真有那份无私奉献的教育理想驱动吗?

是真的喜欢孩子、热爱教育,想成为燃烧自己的蜡烛吗?

还是为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为了寒暑假的轻松偷懒,为了混口稳定的饭吃,为了社会地位不低,而成为的老师?

如果他不是因为热爱教育,只是为了钱、为了利益、为了偷奸耍滑。

那这和最初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所以你指望这群人能教育好你的孩子,基本没戏。

就像现在有些人,在学校里垫底,而且品德败坏。

最后混了个毕业证,随手考了张教师资格证,就敢站上讲台。

甚至有些人读研、读博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了,索性拿老师这个职业当成人生的兜底。

他是被社会淘汰、被职场抛弃的人,然后他转身竟然来教育我们。

这帮人有教育的热情吗?

他能尽心尽力吗?他有责任感、使命感吗?

当他自己都不知道教育的意义,他又怎么能感染、激发孩子的善良和思考?

当然我不相信所有的老师都是坏的,肯定存在很多好老师,那种负责任的、真心实意为学生付出的。

说到底,老师真是全然的罪人吗?也未必。
他们其实也是牺牲品,也是弱势群体。

你会发现,学校里面那种天天的评比、天天的考核、天天的升学压力下,有几个老师能够有心思做好教育?

填表、考核、评比是指挥棒,而这背后关系的是老师的考分、绩效、工资。

升学率压着,家长质疑着,校方盯着,既然都活得如此困难了,谁还有余力去燃烧自己?

所以老师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批量生产。
家长负责提供“原材料”,老师负责生产“合格产品”,最后造出一堆只会考试的标准件来。
所以让孩子有思考、有良知、有探索精神,甚至追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就算在当前的教育体制里,有些老师会追求这些理念。
但是太奢侈了,奢侈到每个试图践行它的老师,几乎都会被现实打败。
最讽刺的是,那些从这套教育体系里被榨干灵魂的孩子,最终又回到了这套系统里。

如果他从学校毕业后,再去当老师。

你想想这种扭曲的内心,这种流水线出来的产品,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吗?

这不就是被摧残的一代,接力摧残下一代的教育轮回吗?

没有思考,没有创造,没有灵魂的教育,是一个个家庭的灾难。

所以当被遗弃的人站上讲台,教育的笑话就已经开场。
这个笑话,一代一代地重复着,而每一次笑声背后,都是更多孩子的未来被埋葬。

要改变吗?当然要,但靠谁?靠什么?谁又愿意掀开这滩浑水?

教育的死结,就是整个社会的镜子:

没人关心真相,大家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你以及你的家人未必能独善其身。

分享与本文相关的几篇文章:

摆脱摧残教育,教育孩子的六大心法
用错了尺子,浪费了一生
一定要让孩子成为逆子
别人的不幸,是大批人活着最大的幸福

书海探读
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