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期待自己变得有趣,而是让自己变得没有期待
百科
2025-01-08 21:51
上海
有一个词叫社恐,除了那种极端性的生理因素,导致的社交恐惧之外。
为什么他们会害怕、回避社交,难道真的只是害怕社交吗?很多人并不害怕社交,他们害怕的是不能达到别人的期待。万一大家一起聊天,我无法加入或者我讲的东西不好笑怎么办?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容易把某个社交中的挫折或失败反复推演。比如他今天发生了一件糗事,或者讲了一句不该讲的话,那这件事就肯定过不去了。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反复复盘、反复推演,全都是懊悔劲:“要是不说这句话就好了,要是不做那件事就好了,哎,我怎么那么蠢呢。”他对自己有着极高的期待,他期待自己的表现能够非常棒、非常优秀、非常有趣。但是这个期待,他又总担心自己达不到,总担心自己露出破绽。所以为了逃避这种不确定、为了摆脱这种可能失败的结果,他干脆就不接触了。但是我们再想一想,外向型的人,就是那种特别活跃、特别奔放的人。他们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就一定特别有趣、特别有意思,或者惹得别人哄堂大笑吗?不一定吧,其实他们在很多场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精彩表现。没有说我必须成为这个场合最耀眼的星,没有说我讲的笑话一定要好笑。如果再从底层、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分析,你会发现社恐状况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期待”。我期待别人认可我、我期待别人喜欢我、我期待别人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当这种期待的念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的脑回路里一遍遍上演的时候。就形成了你的思维模式,然后再慢慢影响你的情绪模式。你的情绪模式和思维模式一旦交织在一起,就变成了你的表达模式。然后慢慢又变成了你的行为模式,你的很多个言行举止加在一起,就变成了所谓的社恐个性。很多人还会问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有趣,以此让自己受欢迎,从而摆脱社恐的状态?其实这个问题出发点就错了,不要说什么成为有趣的人。就算喜剧演员也不会时时刻刻有趣,而且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趣枯燥的。因此,我们要把“如何成为有趣的人”,变成“如何成为没有期待的人”。而是你自己内心的那种观念,是那种念头把你变得痛苦,让你畏惧。你只是期望下的产物,你只是一个虚假的人格,你只是活在面具之下。真正厉害的人,活得好的人,他都明白并深深地贯彻这一点:“无论我怎么努力,无论我有多么成功,无论我表现如何。都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人喜欢,都永远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样子。”当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这时候,放下了那些无谓的期待。你才能真正开启自己的生命,你的人生才真正属于你自己。那种从容、那种真实感,那种不在乎的态度,才是最具吸引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