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速写

文化   文化   2024-10-26 12:29   北京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诗歌精选
月桂(北京/麒麟)
家燕归来不见人(盐城/王亚萍)
散文精选
初秋与黄昏(南京/朱胤)

悠悠羊楼洞(咸宁/夏莹)

探寻楚辞中的麋鹿(盐城/丁玉华)
小说精选
大上海速写--《五〇后青春档案》(14)(镇江/徐邦义)
丢了书包--《红尘•鹿鸣巷纪事》/《住瓦屋的男孩》(10)(盐城/王宏程)
心身健康文学专栏
蹚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纳贡毕力格和他创立的蒙医心身互动疗法(南京/朱步楼 北京/沈建华)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
《五〇后青春档案》(14)
前情回顾(点击标题查看)
第一部:青铜时代

1、张枚珍的哺乳情缘

2、保育院的幸福时光

3、青藏高原的母亲和里下河的伢子

4、“三十间”是个小社会

5、童年的世界并不空灵

6、西康路小院的团圆

7、天上掉下个王卓娅

8、祸不单行 

9、惆怅的乡村之旅

10. 真正的学校教育成了童话
第二部:火红的岁月

11.大风起兮云飞扬

12.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
13.磨灭不了的历史烙印


第二部:


火红的岁月

14
大上海速写


江苏/徐邦义


列车终于驶入终点站。
徐仪和王卓娅第一次来上海,出了站茫然四顾。上海站远没有北京站那么气派,门口广场很小,显得有点老旧和窄逼。但这老旧中有一种驱之不去的东西在空气中弥漫。
几十年后,徐仪又一次踏上上海站时,才意识到那老旧中驱之不去的,是一种贵族式的亲和包容与市民式的咄咄逼人矛盾混合的气场。
薛卫东出了站,心里一阵悸动,脸上的潮红又淹没了右腮那快红色胎记,自言自语地说:“总有一天,我要回来。”
“薛队长,你说什么?”徐仪见薛卫东脸上的潮红,想起他从嵇子坤家阁楼上走下来的样子。
“没什么。你们两个待在原地,我去联系接待站。”薛卫东恢复平静,拿着三人的学生证,自信地迈着大步向一旁的长条桌走去。
上海的气场,不仅在于客观环境,还在于上海人行事的做派,就是上海话里所谓的“腔调”“台型”。上海的串联接待工作不像北京那么粗放,那排长条桌,是专门为外地来沪红卫兵分配接待站的工作台。
王卓娅有点疲惫地坐在背包上,薛卫东在不远处的工作台与工作人员交涉,徐仪听到薛卫东讲的是上海话。
不一会,薛卫东手里拿着三张卡片回来了。
“费了不少口舌,争取到最合适的接待站,位置在南京东路和苏州河之间,离外滩也不远。走,乘公共汽车。”薛卫东好像回到故里,熟络得很。
接待站在黄浦区安培洋行附近的一条巷子里,是一个单位腾出的房子。一楼接待女生,三楼接待男生。打蜡地板上排着草垫,铺上被褥就是床铺。刚刚安顿好床铺,薛卫东就出门看亲戚。
傍晚,徐仪和王卓娅凭接待站的卡片,到单位食堂吃饭。
晚饭是一小碗米饭、两小碟炒菜和紫菜汤。饭菜比北京接待站的好吃多了,但量太小。徐仪没吃饱,拉着王卓娅来到安培洋行附近一个装饰很高雅的小吃店,看到有面条配咖喱牛肉汤,于是点了两份。
徐仪自小喜欢吃面条,礼拜天常常端着一盆面粉去店里轧面条,一顿能吃两大碗。
就像奇怪北京人冬天吃冰棍一样,徐仪觉得上海也很奇怪,居然还有半两的粮票。那两份面条一共只收一两粮票,也就是说每碗只有半两面条。只有半两的面条是什么样子?徐仪很期待。
一个上海小姑娘端来精致的托盘,托盘上是两个同样精致的袖珍小碗,像过家家的玩具。
一个里面装着一团蓬松的拌面,比乒乓球大、比拳头小,上面洒了几颗碧绿的葱花;另一个里面是浅咖啡色的咖喱牛肉汤,上面飘着三片草纸厚的牛肉。小姑娘把托盘放在徐仪面前,对王卓娅说:“侬稍等。”
王卓娅让徐仪先吃。徐仪两口吃完面条,一口把汤连同三片牛肉喝下。上海小姑娘又端着托盘放在王卓娅面前,抬头看见徐仪目前只剩空碗,顿时像受到惊吓,夸张地瞪大眼睛。
“侬七(吃)得嘎(这么)夸(快)?!”随即改成绝对没有翘舌音的上海普通话,“尼(你)能呲(吃)几碗?”
“八碗!”徐仪没好气地回答。
小姑娘“噢”了一声,仰头看着天花板:“乡喔恁(乡下人),肚皮老堵(大)!”
上海人口中的“乡喔恁”一般指上海以外的全国人民。其含义丰富,既表现出他们贵族式的优越感,又包含居高临下的宽容度,还带有些许不经意的贬义。
二人花了四毛钱、一两粮票开了一回“洋荤”。徐仪还是没吃饱。
王卓娅建议去外滩看看,徐仪跟着她向外滩方向走去。
和外滩隔着一条马路时,二人被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挡住,只好站在路边等候。
游行队伍中不断响起“振聋发聩”的口号:
坚决抵制上海市委的资产阶级路线——
不承认‘工总司’就造他妈的反——
一定要从‘走资派’手里夺回权力——
打倒曹xx——
揪出《文汇报》的黑手——
游行队伍不像学生。徐仪抬头看见一条横幅上写着“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xx厂xx兵团”,这才知道是工人。徐仪立即想起北京小卖部大爷说过的话,难道真的要“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了吗?
游行队伍中有人把油印的传单塞给路边的观众,徐仪和王卓娅手里攥了厚厚一叠传单。还是上海做得周到,不用去抄大字报。
“喂!小姑娘‘范斯’老好,同阿拉一道游行好弗啦……”
游行队伍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工人朝王卓娅挤眉弄眼地招手。后面的老工人推了他一把:“有点工人阶级的‘模子’好吧?看见漂亮小姑娘腿就软!”
王卓娅低声骂了一句“流氓”,既恶心又害怕,拉起徐仪往回走,外滩没去成。
回到接待站,徐仪和王卓娅坐在一楼门厅的长条椅上翻看手中的传单,从中知道了上海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
——上海成立了“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总司令姓王,是国棉十七厂的保卫干部;
——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精神,不同意工人组织“造反司令部”,于是“工总司”派员涌到火车站,准备去北京状告上海市委,中途在一个叫安亭的小站受阻,于是“工总司”组织几万人在安亭站卧轨拦车,造成京沪线中断三十多小时;
——中央文革派张xx解决问题,张xx未与上海市委沟通,赶到安亭,代表“中央文革”与“工总司”谈判,“工总司”撤回上海;
——“工总司”的“革命行动”有步骤、有章法,目标对准上海市委、市政府,目的是夺取“走资派”手中的大权……
王卓娅掰着指头算了一下,对徐仪说:“他们卧轨拦车那天我们在八达岭,第二天我们见到毛主席,第三天张xx来上海。难怪前几天北京站积压了那么多人。”
薛卫东手里抓着一把传单回来了,看见王卓娅和徐仪在看传单,惊讶地说:“你们也看到‘工总司’的游行队伍啦?”
“看见了,人多得一眼望不到头。”徐仪说。
“那叫声势浩大!你们注意没有?上海的工人阶级行动起来了,说明这里的文化大革命比任何地方都深入!深受感染那!”薛卫东很兴奋。
“什么‘深受感染’?他们全是好人吗?那些地痞流氓也混在里面!”王卓娅有点愤愤然。
“你怎么这样说?即使有坏人混进革命队伍,也是极少数,要看主流嘛。”薛卫东见王卓娅情绪不高转了话头,“好了,早点休息吧,明天白天你们自由活动,我还要去看亲戚……”
徐仪觉得薛卫东在上海有很多亲戚,不由想起他在上海站那一口上海话。
第二天早上徐仪进了食堂,看见薛卫东和王卓娅先到了。
“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了。”薛卫东起身离开了。
徐仪取了一碗稀饭、一个包子和一个煮鸡蛋,在王卓娅对面坐下。见王卓娅郁郁不欢,问道:“怎么啦?还为昨晚那个小瘪三生气?”
“不是……”
“那为什么?”
王卓娅嗫嚅着说:“.……薛卫东说他晚饭后回来,约我和他去外滩……”
“好啊,大家一起去!”
“唉,不跟你说了,什么都不懂……”
徐仪模模糊糊意识到点什么:“你是不想和他去?那好,我们早点吃晚饭,我和你一起出去,晚点回来……”
“好。往后只要出了接待站,你不许离开我……”
“没问题。”
王卓娅笑了:“我们先去南京路看看好不好?”
“现在就走!”
上海的南京东路,哪怕天塌下来也没冷清过。
南京东路不宽,两边商店林林总总,行人熙来攘往。串联的红卫兵在人群中十分显眼,本地人和“乡喔恁”大体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前面传来口号声,又是“工总司”的队伍,王卓娅一脸厌恶。后面又传来口号声,是“上海红卫兵革命委员会”的队伍。两支队伍交汇时,南京路被塞得满满当当。王卓娅推着徐仪进了路边的一座大楼。
这座大楼位于南京东路830号,是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前身是始建于1934年的大新公司。这是全中国的购物天堂。王卓娅和徐仪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在里面逛了很久。看见乐器专柜,徐仪拉着王卓娅快步走去。
乐器专柜很大,各种乐器琳琅满目。几架钢琴样品高贵地傲立在被柜台包围的空地中央。
徐仪绕着钢琴一架一架地看,一个胖胖的女售货员警惕地注视着他。一架三角钢琴的后盖板被高高支起,徐仪望着镜面一样的烤漆,忍不住伸手去触摸。
“弗好胖(碰)呃!乡喔恁弗懂规矩!”
女售货员一边尖叫,一边双臂护着汹涌的前胸,小跑着绕过柜台,冲到徐仪面前横眉冷对。
徐仪不服气地说:“为什么不能碰?如果有人要买,还不许试一下吗?”
“喔吆,小赤佬还蛮凶呃。”售货员改用上海普通话,“尼晓得这丝(是)什么东西?要丝能讲出名堂,就可以摸;要丝会用,你还可以丝(试)……”
“当真?”
“当真!”
“这是一架广州珠江钢琴工业公司生产的小型三角钢琴,我会用!” 徐仪说着打开琴盖,拉过王卓娅在琴凳上坐下。
售货员被眼前的“小赤佬”弄得不知所措。
徐仪看了王卓娅一眼,深吸一口气,双手落在在黑白琴键上。他们曾经练过很多遍的《土耳其进行曲》旋律流畅奔涌出来,随后王卓娅准确地加入,美妙的乐音立即丰厚起来。
在充斥口号和锣鼓的年代,钢琴那特有的金属与丝弦缠绕、阳刚与柔和相伴的天籁,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胖胖的女售货员傻傻地站在一旁,很多人从四面围拢过来。
一对少男少女忘情地钻进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一曲终了,周围爆发的掌声把他们吓了一跳。
“老好听呃……”
“这是什么曲子?”
“不知道……”
“好像是外国的……”
王卓娅一个激灵,一把拉起徐仪钻出人群,逃跑似的冲下楼去。出了第一百货商店,徐仪说:“跑什么跑?我还没告诉售货员,那架钢琴有几个音不准。”
“不跑就要出事了,现在谁敢弹外国曲子?赶快回接待站!”
午饭后,二人又去南京西路参观了号称“远东第一高楼”的上海国际饭店和对面的人民公园。
早早吃过晚饭,王卓娅和徐仪去了外滩。
王卓娅面对黄浦江上荡漾着的大上海夜色光影,遐想无限;徐仪却对中山东路沿江的那些建筑赞叹不已。那里的每座楼都是一个艺术精品,尽管风格各异、高低错落,可放在一起却神奇地展现出一幅异国风情的和谐画卷。徐仪后悔没带纸和笔。
外滩江边,一对对无处可去的恋人,面对黄浦江密密麻麻地相拥在一起,尽管拥挤得无法转身却互不干扰。

一个裹着看不出颜色大衣的老者,和那些恋人背对背,挨着他们脚下,坐在一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上,面前摊着几本封面卷角的旧书。徐仪蹲下来随手翻看,发现一本破旧的《599号》钢琴练习曲,于是问老人有没有钢琴、小提琴曲谱集。

老人紧张地看看两边,拉出帆布包,迅速掏出两本16开的曲谱递给徐仪。借着暗淡的路灯,徐仪看出是国外名曲集,一本是小提琴的、一本是钢琴的。

“多少钱?”

“四角洋钿一本。看侬小小年纪就识货,两本收一本的钱。”

徐仪赶紧拿出四角钱交给老人,把两本书从衣服下摆塞到腋下。二人刚准备离开,不知哪里钻出一个本地年轻人,在徐仪身边神秘地掀开军大衣前襟,里面别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毛主席像章,忽闪忽闪地反射着路灯的光芒。 

“像章要吧?品种老全呃。可以交换,可以买。价钱老便宜。”

王卓娅拉拉徐仪的袖子示意离开,徐仪则被那些形状各异的像章吸引,花了三毛钱,买下三枚像章。一枚是长方形的“为人民服务”、一枚是旗帜形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枚是圆形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阿拉天天夜里厢都在圪垯。还有自行车、缝纫机票子,要就来寻我……”年轻人向别人走去。

卖给徐仪东西的两个人,从事的是一种非法的隐蔽职业,上海人称他们“打桩模子”。
徐仪和王卓娅一直走到外滩南端,二人穿过马路,来到亚细亚大楼跟前,贴着墙根往回走。
那些精美的建筑近在咫尺,徐仪一路仰望,不断伸手触摸粗粝的花岗岩基座。有利银行、轮船招商局、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和平饭店……不知不觉到了外白渡桥。王卓娅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回到接待站,王卓娅看见薛卫东坐在门厅的椅子上,赶紧低着头匆匆进了女生住处。薛卫东一脸失落,和徐仪一起上楼。
一周之后,接待站负责人手里拿着一叠表格,召集串联红卫兵开会。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上面来了精神,暂缓大串联,待明年春暖花开再说。因此请红卫兵小将们做好回去的准备。为了方便联系车船,请大家在这张表格上填写姓名和回去的目的地……”
王卓娅和徐仪在表格上填写了姓名,目的地一栏老老实实填了盐海。
会后,薛卫东把王卓娅和徐仪叫到一起说:“我不能和你们一起回去,还有点事情……”说完,表情复杂地看了王卓娅一眼。
那天薛卫东离开接待站再没回来。后来听他同班同学说,在广州遇见过他。
徐仪和王卓娅身上的钱和粮票所剩无几,找接待站负责人申请暂借。徐仪在一张格式借条上签了字,领到两元四角钱和三斤全国粮票。
两天后,徐仪和王卓娅拿到了长江客运船票。上海人做事精细,他们按照去盐海的最近路线,为徐仪和王卓娅准备了两张去高港的船票。
“看来南京去不成了。”王卓娅说。
“早知道目的地就填南京了。”徐仪见王卓娅苦着脸,接着说,“没事,船往上游开,我们在高港不下船,到南京再下。”
“人家不查票吗?”
“反正大串联交通免费,谁查你?”
早晨,徐仪和王卓娅又一次来到外滩,踏上十六铺码头,满怀新奇地登上楼房一样的客轮。客轮启航时,二人跑到空空的顶层头等舱区域,扶着过道栏杆看风景。
从这个角度看外滩错落有致的建筑,与那天晚上的仰视效果完全不同,那些建筑并不巍峨宏大,但高傲挺拔、清高自信。徐仪拿出纸和笔,快速勾勒那道风景线。
一个船员跑过来准备驱赶他们,见到徐仪笔下不断铺陈的速写画面,静静地看了一会,转身走了。
轮船接近吴淞口,江面突然开阔。徐仪回望大上海,城市轮廓似乎在上下沉浮,岌岌可危。

(未完待续。关注《人民作家》,欣赏更多精彩!)


栏目主编:王紫瑞
责任编辑:骆佳玲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徐邦义

徐邦义,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江苏建湖人。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随即“上山下乡”,成为“知青”;一九七一年进入煤矿当矿工,后经推荐学习地质专业,毕业后任地质技术员;一九七九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镇江中学、镇江师范任教;一九九三年起从事纪检监察和人民政协相关工作。现已退休。曾在《人民作家》上连载长篇纪实文学《新四军》(点击标题阅读)。

好书推荐:
本书题材真实独特,故事新颖感人,写作手法独辟蹊径,是青少年励志教育和爱心教育鲜活生动的好教材。”——全国政协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三十九度人》作者:《人民作家》总编

京东、拼多多、抖音、头条、孔夫子旧书网等各大平台、网站已经上架,在相应平台、网站搜索《三十九度人》可以买到!也可以直接添加金海霞微信13770247538(手机同号)付款购买,原价78元/册,现价58元/册(包邮)。通过该方式购买的,作者可以给予签名。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人民作家
全球华人原创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