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钱骥诞辰107周年
周总理曾风趣地说道
“原来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姓钱啊!
我们的原子弹、导弹、卫星都离不开‘钱’啊!”
周总理说的“我们的卫星总设计师也姓钱”
就是“东方红一号”
总体方案设计者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今天是“两弹一星”元勋钱骥诞辰107周年
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坚持“事业就是生命”的一生
人物
简介
钱骥,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钱骥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并为返回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排除万难 刻苦攻读
1917年12月27日,钱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西下场村,自六岁起进入私塾,成绩就一直非常优异。1929年考取了金坛县立书院小学,第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因家境贫困,没有继续升学。
钱骥回忆这段往事曾写到:“家里常常以典卖土地来维持我的求学费用,家里的人苦熬着让我读书的情形,当时我对他们的目的虽因年幼认识不清楚,但却促使了我读书时非常努力”。
1938年8月钱骥在北碚国立四川中学师范部毕业。同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在5年的学习中,他竭尽全力,排除生活贫困干扰,埋头苦读,1943年7月毕业留校当助教,并进修物理。
卫星计划启动,主持设计东方红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积极倡导开展中国的空间研究工作,钱骥也把目光紧紧地锁在了卫星上。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中国启动了人造卫星计划,代号“581任务”,钱学森、赵九章为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钱骥在随赵九章访问苏联遭到冷遇后,并没有因此泄气沮丧,“发展空间技术,要走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实干,要有自己的实力”,他说。
/访苏代表团照片,左起:杨嘉墀、何大智、彼得罗夫斯基、一位留学生、卫一清、钱骥、赵九章
1965年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确定1970至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代号为“651”任务。在赵九章等人的领导下,钱骥负责组织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计工作。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圆满实现了“上得去、抓得住、测得准、听得到、看得见”和“一次成功,初战必胜”的要求,中国迎来了太空时代,这是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走向星辰大海的起始。
光环在身,低调一生
“为了祖国的空间事业,我愿意负重,我必须疾驰。”——钱骥
“事业就是生命”,这是钱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东方红一号”卫星腾空而起之后,钱骥又带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研骨干先后研制了返回式卫星、科学卫星、通信卫星等,还提出了卫星通信的自主、保密安全等问题,扬起了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风帆。
1983年
积劳成疾的钱骥因病住进医院
即便如此
他的床头上仍然堆满了资料与刊物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钱骥依旧牵挂着祖国的发展
1985年
“东方红卫星和返回型卫星”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钱骥是获奖者之一
钱骥一生成就卓著
曾任中国科学院
地球物理研究所主任
中国科学院
651人造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众多头衔职务之下
不变的是脚踏实地、潜心科研的初心
1999年9月18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两弹一星”授勋仪式上
他的妻子史丽君女士替钱骥授勋
而他已经去世整整十六年了
END
出生在风霜交加的岁月
他以汗水浇灌梦想
以坚韧编织未来
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一步步走上了探索太空的道路
让我们缅怀钱骥的卓越贡献
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
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翱翔于星辰大海
本文主要整理自以下文献:
1. 漫步寰宇 敢问苍穹——纪念钱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来源:互联网,2017年)
2.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心怀飞天梦 卫星伴此生(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董保存、王锐涛,2017年)
3. 负重疾驰千里马——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钱骥的故事(来源:《科星最亮——两弹一星功勋的故事》,姚爱英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
文稿:李子璇
编辑:申睿佳
责编:何格格
本文来源: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