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波老师“一带一路”非洲之行深度访谈:忆来路披荆斩棘,展未来任重道远

文摘   教育   2024-07-08 08:00   天津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gipcenter


天津大学全球工程经营团队长期致力于国际工程管理研究,持续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团队始终牢记创始人何伯森老师的教诲:“国际工程管理中的真正问题是来自于实践界的问题,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为此,团队长期坚持“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工程调研,致力于切实有效地解决国际工程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近日,在学校与学部领导的支持下,张水波老师跟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一带一路调研团队,对一带一路非洲区域的三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国际工程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十天行程覆盖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调研四个地区、两所大学以及多个项目,先后访问了金风科技海外子公司金风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南非可再生能源公司(南非开普敦)、中国中铁东非区域总部和中国路桥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肯尼亚内罗毕)、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中心(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等5家企业。



第一站:金风非洲

非洲之行的第一站,张水波老师随调研团队来到南非约翰内斯堡,参访了金风科技海外子公司金风非洲。金风科技是全球最知名的中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之一,子公司金风国际与天大经管在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等方面有着密切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对与天大的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亲自指示南非公司全力配合调研。金风非洲是金风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基地,市场销售总监赵文彬及工程、财务、法务、商务等业务管理团队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公司在非洲市场的项目开展情况与属地化发展进程。
调研团队对金风非洲在南非所实施的属地化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金风非洲非常重视南非的黑人经济振兴(BEE)政策,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去理解消化,对其自身经营模式、发展路径、股权结构等进行了积极主动的调整以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BEE政策旨在解决黑人经济地位过低、在企业中股权太少的问题,对各企业的黑人持股比例、参与管理程度、就业和技能培训等方面都设定了硬性指标。该政策对赴南非投资的外国企业有深远影响,中国投资企业需要掌握其各项细则,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金风非洲对当地文化及风俗习惯进行了深入了解,尤其是社区管理规定和当地工会要求。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艰辛历程中,金风非洲逐步打造自己的属地团队,建立属地质量、安全、环境等多方面标准体系,推进技术培训和社区发展,与各方合作伙伴建立起良好关系。
采访过程中,张水波老师指出,南非当前正面临整体电力供应短缺的困境,但风能资源丰富,在该国进行风电投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目前南非的输电网络建设尚不完善,导致电网接入容量有限,发电能力和输电能力并未形成有效匹配。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提升发电和输电能力的适配度
第二站:国能龙源

非洲之行的第二站,张水波老师随调研团队从约翰内斯堡一路南行,抵达南非开普敦,访问了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南非可再生能源公司并与之进行了深入交流。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第一股”,自2015年以来,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大风电运营商地位。龙源南非公司负责在南非从事新能源电力项目的投建营业务,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盛斌和财务副总经理王威从投标、融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介绍了龙源在南非参与的风电场项目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履行当地社会责任和跨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

龙源南非公司中标的德阿项目是中国在非洲开展的第一个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风电项目,其融资结构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项目团队凭借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及精心的准备,顺利通过了东道国银行对项目展开的法律、技术、保险、财务模型等一系列严格调查和评估,确保项目盈利能力足以偿还银行贷款,顺利得到了南非本土“商业银行Nedbank+政策性银行IDC”银团的融资,从而使项目最终达成了业内少见的“教科书式案例”,即完全从东道国当地银行融资且无追索权的纯项目融资模式。张水波老师指出,德阿项目在融资模式上取得的重大创新,解决了母公司担保的压力,大幅降低了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这对我国国际工程投资企业学习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获取融资具有宝贵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谈及德阿项目的开发历程时,龙源南非表示,本地合作伙伴(本地电力开发商)对当地经济环境有着深入的了解,在项目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南非有较为完善的与投资相关的法律体系和金融体系作保证,对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例如如何开设银行账户、项目所需的保险种类、资金的管理方式等;此外,东道国银团对项目本身、开发团队以及中国企业的能力和信用都很有信心,这也为项目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另外,在推进德阿项目的过程中,龙源南非也高度重视在南非的属地化,积极履行自身在当地的社会责任。据龙源南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每年会投入六七百万人民币用于社会履责项目,类似国内的公益项目,其中包括修建早教中心、养老院、体育场和供水设施等一般项目,以及与社区合作的助学项目。不仅如此,龙源南非还在当地推出了医疗大巴这一特色项目,配置专业医疗设施和医生,为德阿地区的民众提供体检、日常面诊和眼镜配置等服务。

在龙源南非的不懈努力及其与各方的通力合作下,德阿项目不仅实现了环境可持续和现金流可持续,还得到了当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热烈欢迎。张水波老师对该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完美结合的理念十分赞赏,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一带一路项目,继续深入践行“可持续、小而美、惠民生”的理念。对于“小而美”项目,张水波老师形象地比喻道:“重大工程项目如同动脉,而小而美项目如同毛细血管。”“小而美”的项目使用资源少、建设速度快、能迅速响应社会迫切需求,在这些项目中,企业不仅有更好的管控力,同时还能切实履行其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

第三站:中铁东非
团队结束在南非的调研后,向北行进到达了东非国家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参访了中国中铁东非区域总部。近年来,中国中铁依托海外“双优”工程,打造“一体两翼N驱”海外发展新格局(“两翼”指中海外和中铁国际,“N驱”指多家二级企业),构建“大区+国别+项目”海外管理新体系,全面提升海外工程承包与投建营一体化战略能力。中国中铁东非区域总部依托中海外肯尼亚分公司运行,中海外东非公司总经理、党工委副书记沈杰率队介绍了中国中铁在东非的区域市场、生产经营情况及主要精品项目情况。
团队在调研后发现,在肯尼亚开发项目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东道国债务水平较高,这不仅影响了其支付能力,还制约了后续项目的顺利落地。此外,随着中国对外两优贷款的逐步减少,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活下去”。具体而言,一方面是组织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通过设计更合理的组织架构,使整个区域总部对项目群和单个项目的管控更加优化、精细化;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从而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不难看出,随着国际工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老牌企业也在不断优化自身的组织变革,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并逐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由于肯尼亚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较强,房地产开发被认为是当下的一个宝贵机会,但对于此类商业投资,目前我国政策还存在一些约束。张水波老师表示,如果未来政策放宽,企业能够以少量资本金进行投资,并通过国际资金和东道国资金进行融资,不仅能够让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有效改善当地的居住条件,实现“惠民生”,实现真正的“走出去、融进去”,还能让企业通过开发这类小项目获得持续的现金流。
第四站:蒙内铁路
非洲之行的第四站,团队来到被称为“幸福之路”的蒙内铁路现场开展调研。在中国路桥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党总支书记尹成柱、总经理助理韩占涛等领导的陪同下,乘坐内马铁路列车全线调研内罗毕站、麦马修站和奈瓦沙内陆集装箱港,了解车站客货运组织及作业情况。
蒙内铁路是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确定的“十大合作计划”重要成果,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港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全长约480公里,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也是肯尼亚独立以来建设的首条铁路和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蒙内铁路由中国路桥采用“EPC+F+OM”模式并按照国铁Ⅰ级标准帮助肯尼亚建设。近10年来,蒙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为肯尼亚直接和间接创造超过7.4万个就业岗位,培养2800余名高素质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此外,据肯尼亚铁路局估算,该项目对肯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有力推动了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整个东非交通的快速发展。
自然风光秀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肯尼亚最引以为傲的“国家名片”,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因而,在蒙内铁路的环保方面,中国路桥曾面临不小的挑战。为了切实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在铁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节,中国路桥的工程师们都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中国路桥根据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种类和迁徙路径以及活动习性统筹设计,并利用既有交通走廊,铁路线路走向设计避免穿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从而减少生态影响;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方便动物迁徙;内罗毕国家公园特大桥全线高架跨越公园区域,方便各类动物通行等,这些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铁路对肯尼亚野生动物的影响。这使得项目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民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凭借高度的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切实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张水波老师看来,该项目不仅实现了符合东道国国情的设计方案,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前瞻性理念,这显示出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形象的提升。
第五站: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中心
非洲之行的最后一站,调研团队离开肯尼亚,继续北行,来到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中交一公局东非区域公司交流并参观了当地在建的项目。“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埃塞,”张水波老师在谈及本次在埃塞俄比亚的调研经历时,回忆起从第一次亲临埃塞至今近20年的时光,不禁感慨道,“我也算是埃塞近20年来公路事业发展的亲眼见证者啦!”
作为最早“走出去”的国有企业之一,中交集团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在公路、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中交一公局集团东非区域中心党委书记陶洪率队与调研团队进行了座谈交流,陶洪书记详细介绍了公司在东非区域特别是埃塞俄比亚的总体发展情况。从早期的单个项目履约,到目前由近百项项目组成的项目群管理,如今中交一公局在埃塞市场已经累计完工91个项目,涉及公路、房建、市政、机场、铁路、工业园六大板块,完成合同额约36.57亿美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水波老师在谈到自己对中交在埃塞的发展的看法时如是说,“中交一公局从最开始进入埃塞市场承建环城线项目,到成立属地化公司进行市政公路建设和全面负责埃塞国别的市场营销和项目经营,再到后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今以CCCC、CFHEC、IFH三个品牌经营市场形成互补和支撑。这反映了我们中国的国际工程企业的组织架构正在随着经验的丰富和思想的成熟逐渐匹配和完善,也显示了我们的央企的强大核心竞争力和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成长路径。”往事历历在目,我国企业在埃塞多年稳步成长,张水波老师作为一名见证者,采访中频频感慨我国企业海外创业之路的艰辛,言语中也满溢着对奋战在国际工程事业一线企业和工作人员的敬意。
近年来,属地化经营已经成为国际工程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同样也是中交一公局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如今,中交集团已经雇用了一万多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同时,近年来共培养高级项目经理百余人,机工、维修工、岗位工、木工等技术人员千余人。在谈及如何做好属地化经营的问题时,张水波老师说:“做好属地化经营,不但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又可以更好地履行企业的当地社会责任。从调研中看出,要做好属地化经营,主要需要做好三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法律法规制度和社会条件;其次,要与当地政府、工会、NGO、社区等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第三,需要充分开展以实现知识转移、提高属地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项目培训。
调研行程结束,在谈及本次行程的体会时,张水波老师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现有成就和未来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和在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提供的强大后盾,以及大量具备专业工程技术和资金的高素质团队提供的重要支撑。张水波老师说道:“一带一路建设给许多沿线国家带去了民生福祉,我们在当地建设医院、学校、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给当地的就业、医疗、教育、税收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有力带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我国国际工程事业快速发展四十年,亦是每一位国工人倾心奋斗的四十年。四十年间,满载着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梦想的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闪光或黯淡的时刻都已悄然写在中国国际工程事业的发展史上,同时也刻进每一位国工人奋斗的人生岁月中。我国的国际工程开拓之路,忆来路披荆斩棘,展未来任重道远。文末,我们用张水波老师以其自身经历与感悟为中国国际经济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所作的《国际工程赋》作为结语


忆往昔岁月,四十年成长沐祖国开放春风;顾人生历程,八万里脚步踏寰球南北西东。遥想加勒比海岸,森森然林海浩瀚,茏茏然清波崇山,绿幕万顷。鸟兽聚,人迹罕,项目现场,英雄气概,战天堑河川。开山洞,机器轰鸣;引河道,改地换天,终造电站,光撒人间。梦回撒哈拉大漠,戈壁漫漫白如雪,平沙茫茫黄入天,绵延无边。孤寂营地离耳国,野外篷帐,苍茫一片,星满穹间。掘沟铺管八百里,挖土粉石十万千,酷日炎阳,汗泥如注,南油北搬。曾记否,拉丁山中立高坝,尼罗河下穿巨龙,满腔青春热血,献外经事业,傲然国工一老兵。

返神州港大深造。孜孜不倦,阅人间之文章戮力倾;不舍昼夜,求天地学问之真经。再归北洋校园,逢良师,遇益友,教书育人,投身国工。洋洋洒洒,著言立说,讲坛育外经之精英。汗水浇灌,山花烂漫于五洲四海;后继有人,青年才俊建功于筑一带一路伟业之中。桑榆为霞,青丝染华发雄心犹壮;资政建言,翘首盼华夏再伟大复兴。


往期推荐


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研究团队圆满完成中亚跨国天然气管道项目哈萨克斯坦段调研

天津大学工程管理研究团队圆满完成对乌兹别克斯坦跨国天然气项目调研

铄懿渊积,馨香致远——何伯森著作选集出版

(点击标题跳转)



记者 / 唐玲 赵瑾

责任编辑 / 高颖

图文编辑 / 唐玲


全球工程经营
天津大学全球工程经营交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