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适合老吃中药?

健康   美食   2024-09-14 08:30   河北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中医就等于中药,治病首选喝汤药,吃中成药。我们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在给孩子治疗咳嗽、鼻炎、腺样体肥大、湿疹、脾胃虚弱、哮喘等病症的时候,选择开汤药,但孩子一吃就是三个月、半年、一两年,有的收效很小,有的反反复复,有的则贻误了病情……。

 

01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说汤药不好,毕竟汤药属于中医六法之一,但是“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西药,同样也适用于中药。

 

中药的毒性,一方面指的是它的偏性。因为中药治病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

 

另一方面更重要。很多中药在体内都需要依赖于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其中肝作为主要的代谢、解毒的器官,负责对药物进行分解、灭活和转化,而肾脏则负责将这些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即便是剂量合理、对证的汤药,如果长期服用,也会加重肝肾代谢的负担,从而导致肝功能变弱,甚至受损。而如果用药不合理,剂量过大或是治疗方向相反,短期会损伤肝肾,长期则容易造成肝衰竭。


而肝对我们人体多么重要啊!


肝脏是人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代谢中心,包括脂肪、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等,都需要经过肝的分解和转化这些物质,才能够被身体其他部位使用。


现代生活环境里各种污染、有毒的物质都很多,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都需要由肝脏来进行清除。


肝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它产生和调节许多免疫细胞,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此外,肝脏还能够储存糖原等物质,凝血,产生胆汁分解和吸收脂肪等功能。

 

如此重要的器官,怎么能不好好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讲究“一针二灸三汤药”,把汤药放到最后一位的道理。

 

更何况孩子的五脏六腑还都很稚嫩,肝的功能本就薄弱,而且还有一辈子的路要走,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早就透支了他们的肝功能呢?所以明代名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药饵之误》 中强调:


“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



02


还有一点,中药和饮食一样,首先要到脾胃里进行运化,所以想要发挥效果先要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中医里讲“存胃气则生,胃气无则死”:只要脾胃还有力气,药物就能发挥疗效,如果脾胃一点力气都没了,那么吃什么药也都不管用了。

 

但是孩子的特点就是“脾常不足”,况且有那些慢性病的孩子,脾胃更是虚弱,用这样的脾胃运化药物,怎么可能发挥得出相应的疗效呢?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喝了那么长时间中药效果出不来的一大原因。

 

更何况现在很多人开药的思维完全是西医那一套,光想着祛邪,不在乎脾胃之气伤没伤。我们接触过一个有鼻炎的孩子,鼻炎一犯就喝鼻渊舒口服液,这种药是以清热为主的,但鼻炎的孩子就算有热相,也是暂时的,根子上还是虚的、寒的,热清了后需要的是补气补阳,如果继续清热反而会伤到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更弱,运化能力更低了。更何况在用药上即便对证了,如果在量上把握不好,也会损伤脾胃。


就如明代医学专著《幼科概论》中所讲:“小儿之脏腑薄弱,百骸四肢均未长成,本不可轻与服药。盖草木气味不纯,金石之性更较霸烈,原非脾胃嫩脆者所宜。况问切不能真确,焉能知疾病之所在。惟凭望色以追寻病能,细心诊察,始能证明病之地位及程度,用历久的经验,临床以施治。毫疗厘千里,药饵岂易服哉。


 

所以基于这两点,孩子有病,尤其是需要一段时间调理的慢性病,真的不能靠汤药,最适合的方法还是推拿、艾灸、刮痧这些外治方法,由外而内,脾胃运化、肝肾代谢统统不需要,所以效果很快能出来,同时也保护了肝肾的功能。

 
在我们的群里,很多妈妈都走过这条弯路,所以我们也希望愿意相信中医的各位家长不要再继续在这条弯路上踯躅了,中医外治技术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康庄大道!

相关阅读汤药比儿推更快?儿推+汤药效果更好?结果出乎意料


秋天是养肺的大好时机,我们现在推出了“一对一健康服务”,扫码加顾问老师,就能得到健康方面的指导:

近期导读:

她用一双手几次就解决了老公多年顽固疼痛:90%的人都忽视了这一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
支原体又来作妖,但这些情况和去年不同了,值得警醒

妙手莲华
中医生活化,为千万家庭提供健康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