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说是世上最无私的爱。
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爱子心切,亦需有度。凡事不可太尽,太尽则缘分早尽。”
若父母对子女的爱太满,往往就容易适得其反,甚至成为“祸害”子女的诱因。
并且掏心掏肺,也不一定能换来一心一意。
因此,作为父母,要学会适时收起对子女的大方,才能避免家庭不幸福,自己晚景凄凉。
不少父母都有一个误区,认为爱一个孩子,就要付出一切,大包大揽子女的所有事情。
却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子女失去独立能力。
就像上世纪90年代,天才神童魏永康的故事那样。
神童魏永康因母亲全力培养而迅速崛起,2岁就掌握一千多个汉字,4岁完成初中课程,13岁进入湘潭大学,成了湖南最年轻大学生。
母亲为他包办生活中的一切琐事,不仅洗衣做饭,连洗脸洗澡也不用孩子动手。
直到17岁考入中科院,他离开母亲的呵护,生活无法自理,学习也受影响,变得一团糟,最终因无法适应被学校劝退。
显然,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旦越界,就变成了包办一切的绳索。
最后,孩子被培养成了“巨婴”,照顾自己都难,还指望他们以后有什么能力照顾你?
心理学专家说李玫瑾说:“千万不要太顺从孩子,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就像有一些家庭,不管是在子女买房、买车上,还是日常生活上,父母总是事事顺着子女,就怕他们受到一丝的委屈和挫折。
殊不知,就是这种过度的爱,成为了阻碍子女独立成长的枷锁。
当父母替子女安排好一切,孩子也就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他们往往会变得不愿承担责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只能依赖父母。
而对于父母来说,这种付出却成了无法停止的负担,换来的晚年生活并不是儿孙满堂的幸福,而是被子女当做理所应当的依赖,最终导致晚景的凄凉。
当子女成家立业后,父母一定要学会收起你的大方,让子女要有量入为出的意识,要自己承担起责任与重担。
举个例子,在子女购房时,父母可以适度提供帮助,但不应承担全部负担,也不应承担房贷责任。
让子女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性和责任感。
而对于子女的娱乐和消费,父母也应持节制态度。生活的简朴是一个家庭应有的风气,不该因为子女的要求而过度消费。
子女的吃喝玩乐、社交活动、购物等,应当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不应成为父母经济负担的一部分。
毕竟,有一句老话:升米养恩,斗米养仇。对子女太大方,往往只会害了整个家庭。
写在最后: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当子女成年以后,父母要学会适当收回对子女的爱,将目光更多的放在自己身上。
只有这样,子女才懂得责任与担当,懂得努力与拼搏,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子女才能更好地成长为家庭的顶梁柱,父母的安全屋。
父母的晚年,也才会更有保障,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