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都做不好,你真是没用!”
男孩把手里的筷子狠狠扔在桌上,怒气冲冲,离开餐桌。
原因却是妈妈准备的红薯稀饭,不合男孩的胃口。
“自己5点起床辛苦为儿子做早餐,到头来却换来一顿骂”,这位母亲伤心的躲进了屋里大哭。
而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不久前,就有一则“男孩街头猛扯母亲头发施暴”的视频,在网上传开。
一个约10岁的男孩,在马路对着一名女子施暴,路人看不过去,赶紧把男孩拉到一边,而男孩居然发疯般地对路人又抓又挠:“你凭什么打我,我就打我妈。”
说真的,这个画面,看得人很揪心。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讲理了呢?
细思一番,这显然和孩子的教育息息相关。
可以说孩子走歪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个错误的引导模式,这个模式激发了他们本性中的叛逆。
而这个错误的引导模式,则与父母有着“极深的关联”,
要知道,孩子是参照着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一边成长,一边改变的。
而有些父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家中频繁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无形中束缚了子女的潜能。
甚至可能悄然间摧毁了他们未来的无限可能,而父母对此却浑然不觉。
以下便是3种这样的行为模式,它们如同隐形的枷锁,
不经意间在家庭的温室中生根发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下一代的前途与命运。
01 发生矛盾,下意识就对孩子翻旧账
不可置否,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出现翻旧账的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而孩子在父母的打击下,自然也就容易失去自信。
长此以往,孩子会开始反感父母,认为父母老是揪着自己不放,两者之间就会出现隔阂,很难进行沟通。
父母无法沟通孩子,就会出现脾气上涨,甚至有的父母会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创。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唠叨、翻旧账的驾驭,容易让他们出现和其对着干的情形。
严重的还会出现孩子反抗父母,这对于孩子的身心非常不利。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父母谨记,少做一些翻旧账的教育,多关心孩子内心健康更重要。
02 过度束缚,对孩子有着极强控制欲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我这不是为你好吗?”、“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别的孩子都行,怎么就你不行?”
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打着爱的名义,把孩子推向深渊。
是的,在父母超强的控制欲背后,藏着对孩子的潜在“坏影响”,
比如说:造成孩子过度依赖父母,让孩子变得自卑,甚至患上郁抑症!
显然,强迫永远做不到让人真正的成长,真正快乐的生活,真正的认同和爱。
有些孩子看起来似乎在父母的控制下成为了“人生赢家”,但当失去这种控制和规则,孩子将再也无法生存下去,只能是归于平凡。
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应该是引导者,教授孩子应对、解决的办法,让孩子自行实践,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而不是作为参与者。
父母适当地放手,才能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
03 情绪不稳,父母教育上过于情绪化
首先,我们要认清,情绪化养出来的孩子,基本上也会用情绪化来解决问题,且失控的情绪,也只会让教育效果更差。
就像之前,孝感一个13岁男孩逃学去网吧,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情急之下操起一把锤子,把网吧的电脑砸了!
民警闻讯赶到,妈妈的情绪依旧激动,不但不配合,反而还把民警的手给咬伤了!
事后,妈妈因涉嫌妨碍公务罪被刑拘,网吧也因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被罚款,很多人对妈妈感到惋惜。
她本可以有更理智的解决办法,比如:先举报网吧,再把孩子带回家教育。
却因为言行过激,结果不但要赔偿别人损失,自己也面临着被刑拘的惩罚。
而亲眼目睹妈妈被拘留的孩子,本该被教育着明辨是非对错、好好上学,现在看到的全是负面暗示——网吧允许我上网,网吧错了;妈妈砸了人家物品被抓,妈妈错了。
反而他自己的错误,在上述违法行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他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所以,用愤怒的情绪来纠正孩子的错误,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削弱了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严,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幸福,父母们应该努力克服上述不良行为,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能力、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