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但如果家中的这个老人太“作妖”,那就不是“宝”而是“孽”了。
是的,不可置否,有一些老人,在“知天命”之年,经过岁月的洗礼,心境会变得宽容、平和。
但有些老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年轻时善良、热情,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脾气却越发古怪起来,耍脾气不讲道理,说话阴阳怪气,有时没讲上两句,就发起脾气来……这显然让子女很是头疼。
就像邻居王阿姨,每次谈到她80多岁的母亲,就是一脸的无奈与疲惫。
“妈,你今天药准时吃了吗?”王阿姨每天都会提醒母亲,要记得吃药,但母亲的反应总是让她无言以对。
“天天的问,我活得好好的,不吃药也没什么事情。”王阿姨的母亲总是这样回答。
有时还会带着一种质问、挑衅的口气,“你是不是觉得我老了不中用了,担心以后要照顾我,放心,不用你养老!”
“妈,我不是这个意思。”王阿姨说自己每次都要耐心的解释,但母亲的态度仍旧一点没变,还是时不时地阴阳怪气,王阿姨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一场无休止的争吵中,没完没了。
她无奈感叹:明明母亲年轻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她和蔼可亲,也很讲道理,如今,到了晚年反而变得阴阳怪气、爱发牢骚。
这让不禁令人深思:为什么年纪越大,脾气反而越坏呢?
事实上,一些老人之所以会作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在经历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例如,老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孤独感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老人感到不安、焦虑和失落,从而产生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老人就是性格使然,就爱折腾。
那么,面对老人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呢?
此时,作为子女,不要和老人太较真,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但该说的还是要说,该管教的也要管教,并且事后一定要学会放下。
就像有的老人,明知自己身体差,还偏要熬夜打麻将,可能是因为感到孤独,希望能热闹一些;
有的老人,知道糖尿病不能吃甜食,还偷偷摸摸地买糖吃,可能就是“忍不住”,纯粹的嘴馋。
面对这样的老人,子女不能不管不顾,该提醒的时候一定要说。但也要理解,他们年纪大了,有些情绪心里的问题,想找“出口”宣泄;亦或是有些坏习惯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正如那句老话:“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父母都是初次做父母,子女也是初次为人子女。没经历过老年生活,自然也不能完全了解他们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恐慌。亦如他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年轻人的快节奏生活一样。
所以,与老年的父母相处时,子女需要多些耐心,多一些宽容。
写在最后:
愿所有的子女,都能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找到那份平衡,
既尊重他们的感受,又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彼此都感到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