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五年时间里,川渝两省市共同唱好“双城记”,聚力共建经济圈,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川渝电网互联互济
“双城记”再添新动能
统筹区域发展是“国之大者”。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7月,川渝两地签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协议涉及20个重大能源项目,最为重磅的就是川渝特高压工程,是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电力互济新军。
在四川和重庆,特高压并不少见。近年来,四川已有向家坝—上海、锦屏—江苏、溪洛渡—浙江、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6条特高压工程相继投运。但是,这6条特高压都是直流工程,而川渝特高压工程是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
直流和交流有什么区别?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技术中心主任姜振超解释:“这是两种不同的输电方式。直流,即点对点输电,就像一列直达列车,中间不能上下,输电距离可达到2000至3000公里;而交流工程具有延伸、拓展的功能,就像公路一样,可随上随下,还可新建出入口,输电距离通常在1000公里以内。”
这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将川西优质清洁电力送至重庆市负荷中心,有效承接来自西北等地的电能,每年最多可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重庆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李涛 摄
“川渝特高压工程连接着四川和重庆所有的电源和负荷中心,未来可以承担起两地用电互济和互保的问题,将在川西与成渝负荷中心之间形成‘电力高速路’,对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运维专家范文玲说。
此外,发挥电网枢纽平台作用,服务绿色低碳转型,也是国家电网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方面。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加快打造西南能源配置枢纽,优化完善区域主网架,构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送受端一体的大型清洁能源配置枢纽;立足西南资源禀赋,深入研究适用于西南电网的水火风光储一体化科学配置比例和运行策略,促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
重大项目提速竞跑
“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初到巴蜀,脑海中浮现的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映入眼帘的却是宽畅通达的交通路网。
循环活力迸发,基础在路畅。如今,成渝地区已晋升为全国交通“第四极”,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正在打破地域限制,让这里的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紧密。来自重庆市交通运输委的数据显示,川渝间已经建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运通道29个,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近年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西渝高铁、渝昆高铁等铁路轨道建设全速推进。受益于高铁建设,从沙坪坝出发,1小时就能抵达成都,人们对“成渝速度”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
而这样的速度也体现在了电力服务中:为支撑渝昆高铁项目建设,重庆市区供电公司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4批渝昆高铁上跨输电线路迁改;四川泸州供电公司比原计划工期提前2个月投运泸州牵引站供电工程,为渝昆高铁川渝段动态联调联试夯实了电力基础……
在渝蓉高速安岳服务区,来自重庆的车主刘浩正在给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这五年,成渝两地间建成了泸州至永川、内江至大足、开江至梁平等一批川渝互联互通高速公路。目前,川渝间已建成高速公路16条,还有8条正在新建或改建中,一张川渝共建的“路网”正全面铺开。
国家电网加快推动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有力保障了两地电动汽车跨省出行充电需求。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简阳)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渝蓉高速简阳服务区充电站开展用电安全检查。陈翔 摄
为唱好“双城记”,国家电网主动服务长江上游航运枢纽项目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如今,船行嘉陵江上,从广元港到重庆港一路畅通。嘉陵江从四川广元到重庆的16座梯级船闸已实现全江连通,5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行。
重庆果园港。林熙熙 摄
告别异地办电“折返跑”
营商环境向优向新
空间距离拉近,产业合作自然愈发紧密。推动成渝“地标”在全球产业版图上崛起,川渝两省市确立了联合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两地建厂。
2022年,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当年,两地供电公司“牵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国网重庆电力共同打造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打通了四川省广安市和重庆市渝北区电价、服务、运行维护等方面差异化条款的壁垒。
“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的办电模式和报装业务“投资界面、环节时限、报装收资”三统一,让侯宗渝告别了异地办电“折返跑”。
在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客户讲解新装用电业务办理流程。李东兴 摄
“通过这条联络线,川渝电网在高竹新区实现了真正的‘手拉手’,极端情况下电能可以互供互济。”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负责人柏健介绍,工程建成后,该新区可供调节的电力负荷达2000千瓦。
铁塔林立、电流涌动,以2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7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6回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组成的互联互供、互享互用的“一张网”供电格局正在川渝高竹新区形成,将实现新区内变电站资源共享、协同供电。
川渝高竹新区。国网四川电力供图
不只是高竹新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电网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助力打造国内营商环境标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五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实现全省187个政务服务大厅水电气联合报装服务窗口全覆盖,提供“一次申请、多方联动、一次办结”服务,房产联动过户累计10.7万笔;
●开展“三零”“三省”服务,报装160千瓦及以下客户低压接入60.3万笔,节约客户投资超60亿元;
●全面实施“瓶改电”民生工程,深入开展“满格天府”专项行动,规范分布式光伏及用户侧储能并网,做好营商环境评价企业调查工作。
●国网重庆电力打造“渝快办电”服务品牌,小微企业接电环节、时间、成本达到京沪水平,2020年重庆“获得电力”指标入选国内营商环境评价“全国标杆”;
●推动“三零”“三省”服务全覆盖,五年来累计为10.39万户电力客户节省办电成本64.12亿元;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市实现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不动产+水电气”联合过户。
成一山两翼,渝两江四岸,
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加速崛起、动能澎湃。
国家电网全力服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唱好“双城记”,下好“一盘棋”,
为双城经济圈“双星辉映”
美好未来赋能添彩。
2025年1月8日《亮报》4~5版版面图
鸣谢 | 林熙熙(国网重庆电力)文学(国网四川电力)
编辑 | 孟冉冉
审核 | 王远
监制 | 葛慧 陶思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