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3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举办。展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清洁能源链”主题展览链长单位受邀参展,以“链接世界 电亮未来 ”为主题,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5个部分展现公司保障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生动实践。
“能源链”共享产业合作新机遇
行驶在“光伏智能道路”上的电动汽车、代表未来出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能写毛笔字的智能仿生手……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来自6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00余家参展商汇聚一堂,共话、共商、共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发展。
本届链博会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六大链条和一个供应链服务展区,全流程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重点环节,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
清洁能源链展区里,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数家能源企业展示了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产业链,共享光伏、风电、储能、智能电网、传统能源低碳化及低碳园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动态。
在清洁能源链展区的核心位置,960平方米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展区以“链接世界 电亮未来”为主题,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5个部分,全方位、立体化、互动式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保障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领域的重要举措、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何以为“链”?产业上下游协同合作是关键。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生态圈业务深度融合,聚集全数据要素的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新能源云平台,是国家电网公司带动产业强链集群的缩影之一。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国家电网新能源云为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咨询机构、产业链上下游广大用户提供了全景建站选址、全电源线上接网、全过程补贴申报审核、全域消纳能力计算和发布、全方位运行监测和信息咨询、全领域碳中和支撑等服务功能。
“新能源云的‘云’端服务,可以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力。”新能源云项目负责人、国家电网公司二级顾问刘劲松说。
随着新能源蓬勃发展和清洁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对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服务绿色出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充电桩最多、车桩网协同发展的智慧车联网平台,形成了以“十纵十横两环”为骨干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生产企业、充换电设施运营企业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建设,以统一的市场标准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
“之前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印象大多是传统的电网建设,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在新时代的创造性成果,也感受到绿色电力正在切实改变我们的生活。”CHAOJI充电桩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李同学说。
“共赢链”拓展绿色转型新空间
11月27日上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W1馆热闹非凡,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这里是以“推进能源转型,共谋零碳繁荣”为主题的本届链博会清洁能源主题活动现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分享了各自在推动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
截至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提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呼吁链上企业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等方面,推动研产贯通创新联合、资源要素深度汇聚,促进从材料、组件到装备、系统的迭代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国家电网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以下简称“国网绿链”)是国家电网公司发挥“链主”企业在能源电力行业的战略响应力和生态主导力,打造能源电力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国网绿链以标准为基础点、平台为着力点、采购为切入点、整合为突破点,聚焦提升供应链的资源保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行业引领能力以及效率、效益、效能,将绿色低碳、数智新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形成“标准引领、需求驱动、数智运营、平台服务”的供应链绿色数智发展新业态。
在这条绿色供应链上,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供应链全环节绿色、低碳场景建设,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规划设计、需求计划、招标采购、生产制造、产品交付、履约执行、施工安装、运行维护、退役回收等9个链上关键环节,落实降碳节能减污工作要求,畅通绿色供应网络,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在产品交付、履约执行环节,“零碳”检储配模式充分体现了国网绿链的绿色、智能和创新。在展厅“零碳”检储配一体化基地沙盘上,白色风机模型缓缓转动,智能仓储中心里的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蜂巢等“数字员工”正有条不紊地模拟工作场景。
这一模型展示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山东省德州市建成的全国首个“零碳”检储配一体化基地。该基地将产品检测、仓储、配送有机串联在一起,实现电网设备装卸转运、存储、拣选等流程无人化、自动化、数智化操作,减少仓储作业的碳排放量;通过“技术+安全+质量”多方位检测监督和“一车多送”“联合配送”主动物流,实现“一站式”精准服务。
“基地将新能源产、输、储、用一体化组合,形成绿电网络,辐射周边企业用能,每年减少碳排放700余吨;同时部署了20款智能机器人,仓储作业综合效率提升2.5倍,助力供应链提质增效。”山东德州供电公司物资部副主任徐宁告诉记者。
依托国网绿链创新成果,国家电网公司打造了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国网绿链云网。国网绿链云网打通了电力流供应链、电网供应链、电工装备供应链,链接了上中下游8600多家企业。在这张网上,碳排放、绿电交易、绿证应用等要素纳入采购评审体系之中,越绿色、越低碳的产品中标率越高、采购量也越大。
“我们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供应链管理的全环节,构建了绿色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绿色采购,引导链上企业绿色发展。”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管理部副主任孙浩说。
“手拉手”共绘清洁美丽新画卷
在清洁能源主题活动现场,清洁能源链参展企业发布了《共绘能源低碳转型新画卷》联合倡议,其中包括倡导能源绿色低碳生产与消费方式,带动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减排,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国家电网公司广泛参与节能降碳行动,携手全社会珍惜能源、节约用电、绿色用能、低碳生活,推动用电更安全、更科学、更高效,助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延伸拓展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
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湾沿海滩涂上,渔光储一体化项目集光伏发电、现代生态高效渔业养殖于一体,年平均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可满足超8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与相同发电量的火力发电装置相比,每年可节省标准煤9.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98万吨。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国家电网公司打造的天津市首个零能耗样板示范——“零能耗小屋”外观独特、科技感十足。小屋全年恒温、恒湿,屋顶2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板发出的绿色电能可满足屋内所有电器运行的全部用能需求,实现“零能耗”运行,为打造生态宜居、清洁低碳的智慧建筑贡献国网方案。
在江苏省溧阳市溧阳港,码头泊位上的岸电装置为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轮船供电。港口岸电代替了传统的柴油发电,实现“零油耗”,减少碳排放,助力打造清洁绿色的“水上高速公路”。设施投运后,船舶在靠岸时可以安全高效地获取电能,用能成本可节省一半。
此外,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全球清洁能源链的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建设可负担、可靠、可持续的现代清洁能源体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和一致的行动。”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表示。
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出海”,国家电网公司先进的输电技术赢得全球市场青睐,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在沙特阿拉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完成了为期三年、超500万只智能电表和相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部署和运维,这是世界单次部署规模最大的智能电表项目,也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开展的首个智能计量项目。下一步,国家电网公司还将高质量推进沙特中西和中南±500千伏柔直换流站项目、沙特比沙50万千瓦储能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履约,助力加强中沙能源合作。
以“链”会友,“博”采众长。
国家电网公司以链博会为平台,持续扩大能源“朋友圈”,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传统能源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贡献国网智慧和力量。
2024年12月4日《亮报》4~5版版面图
编辑 | 李雪娇
审核 | 王远
监制 | 葛慧 陶思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