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an Res | 扩散到平原的朱鹮对人类活动的耐受性更高
文摘
科学
2024-03-21 18:24
北京
↑点击查看原文
近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动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野生动物在面对城市化和人类活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反捕食行为。一些物种可能逐渐适应城市环境,并采取更为“大胆”的行为策略来减少与人类的冲突,例如较短的惊飞距离(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 FID)。然而,另一些物种可能无法适应城市化或人类活动环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自1981年被重新发现以来,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的重视与保护,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从最初的7只增至2023年6600余只。与此同时,朱鹮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变化。山区曾经是这种鸟类的主要繁殖栖息地,然而自1997年以来,一些个体开始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繁殖。到2021年,66.67%的野生朱鹮在平原地区筑巢繁殖。尽管平原地区成为了朱鹮的重要觅食和繁殖地,但与山区相比,这里的人类活动更为频繁,对鸟类的影响也明显增加。朱鹮在稻田觅食(图1)、在靠近村庄和居民点的大树上营巢,具有伴人生活的习性,其繁殖地从山区向平原扩散,为了解野生动物应对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行为响应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图1. 朱鹮在水稻田中觅食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丁长青教授团队在陕西省洋县,通过惊飞距离比较了朱鹮在其原始栖息地(山区)与新的栖息地(平原)(图2)的反捕食行为,以及觅食地选择特征,探究了朱鹮在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行为变化。研究成果以“The Crested Ibises expanding to plain areas exhibit a higher tolerance of human proximity”为题发表于Avian Research。图2. 朱鹮原始山区栖息地(左)与平原栖息地(右)
研究期间共收集野生朱鹮FID 192 只·次,有效收集 16 只成年朱鹮 FID 重复数据 32 只·次(每只个体两次),个体重复性为r = 0.554(SE = 0.176,P < 0.001)。研究发现,在平原栖息地的朱鹮比原始山区栖息地的朱鹮展现出相对较短的的 FID(图3)。朱鹮的 FID 随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图4);与觅食地当时的人为活动强度和环境因素(海拔和地形开阔度)无关。图3. 朱鹮在不同栖息地的惊飞距离(FID)
图4. 惊飞距离与觅食地点距最近居民区距离
重复性的结果表明 FID 是一个可靠的监测方法,并且可以作为风险行为和对人类活动耐受性的相对稳定指标。在平原栖息地的朱鹮对人类活动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并且倾向于选择人类更频繁出现的觅食地点。由于朱鹮在不同栖息地之间的移动能力较强,目前有部分种群扩散到平原地区,而其他种群仍然留在山区。洋县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和丘陵地区,扩散的栖息地——平原的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 6.7%。我们认为朱鹮在原始栖息地或扩散栖息地中觅食是由于它们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不同的表型分类(phenotypic sorting)结果,而不是习惯化(habituation)。野生朱鹮与包括山区和平原在内的当地居民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同时也给社区共管、保护宣传以及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研究还探讨了起始距离(starting distance, SD)与惊飞距离(FID)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惊飞距离(FID)受到起始距离的影响。然而,有些研究者认为SD和FID之间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并且SD仅仅是一个人为的指标。本研究中同时使用了SD和缓冲距离(buffer distance, BD;BD = SD-FID)来表示潜在捕食者靠近时对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SD与FI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BD与FID关系不显著。除觅食地点周围的人类数量外,两个模型中其他因子与FID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虽然直接验证SD如何影响FID具有挑战性,但新的统计和(或)监测方法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两个因素之间复杂的关系。本研究第一作者邹瑀琦,目前工作单位是德国康斯坦兹大学,共同第一作者蒋一婷为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丁长青教授。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德国马普研究所博士后宋紫檀和方小斌。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2270554和31772483)资助。Zou, Y., Jiang, Y., Song, Z., Fang, X., Ding, C., 2024. The Crested Ibises expanding to plain areas exhibit a higher tolerance of human proximity. Avian Research, 15: 100165. https://doi.org/10.1016/j.avrs.2024.100165.
《鸟类学研究(英文)》(Avian Research)是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采取开放获取(Open Access)模式出版,主要发表鸟类学领域各个方向的研究论文和综述。科睿唯安JCR2022影响因子:1.8,位于鸟类学领域Q1区。2023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中,在生物学大类和鸟类学小类均为2区。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
供稿:邹瑀琦、丁长青
排版:栗丹阳
审核:程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