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我在小区里散步时,听到邻居老王头神秘兮兮地说:“听说了吗?上海交大有个新发现,不吃酱油和味精,血压立马就降!”哎呀,这可让我这个血压时不时“闹脾气”的老太太心里直痒痒。你们说,这事儿是真的假的?咱们不妨一起探究探究!
这事儿啊,还得从上海交大的那项研究说起。据说,研究人员发现,减少酱油和味精的摄入,对一部分人的血压确实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心里嘀咕:“这酱油和味精,咋就成了血压的‘敌人’呢?”其实啊,这背后的道理不难理解。咱们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认为食物也有其性味归经,能影响人体的阴阳平衡。酱油和味精呢,都属于调味品,其中的钠离子摄入过多,容易打破体内水钠平衡,增加血容量,从而让血压升高。这不,中医里的“咸入肾,伤血”理论,和西医的钠盐学说,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不过啊,二大妈得提醒大家,别一听这事儿就高兴得太早!降压这事儿,可不是单靠不吃酱油和味精就能搞定的。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人体的健康是多个脏腑、多个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就说这血压吧,它跟咱们的心情、饮食、作息、运动都息息相关。心情不好,肝气郁结;饮食不节,脾胃受损;作息不规律,肾气不足;运动少,气血不畅……这些啊,都可能成为血压升高的“帮凶”。所以啊,要想真正降压,还得从全面调整生活习惯做起。就像前面说的,钠离子摄入过多不好,那咱就多吃点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海带这些。中医里也有“咸伤血,甘缓之”的说法,意思是吃点甘甜的食物,能缓和咸味带来的伤害。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咱们肝胆排毒的时间。所以啊,尽量在这个时间段前入睡,养好肝肾,血压自然就稳了。中医里还有个“子午流注”的理论,讲的就是不同时间段,不同脏腑的功能活跃程度。咱们得顺着身体的节奏来,才能事半功倍。生命在于运动嘛!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活血化瘀。像散步、慢跑、太极拳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医里有个“动则生阳”的说法,运动能让身体的阳气充足,从而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别小看心情对血压的影响哦!中医认为,“怒伤肝”,情绪激动容易让肝气郁结,血压升高。所以啊,咱们得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好心情。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不妨深呼吸几下,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啦!二大妈想说啊,降压这事儿啊,急不得也慢不得。咱们得慢慢来,一步一步调整生活习惯,才能让它稳稳地降下来。当然啦,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降压的好方法或者疑问,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