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正月初八的到来,一句古老的谚语——“初八三不出,不富也安康”,再次唤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思考。老郭医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探讨这背后的养生奥秘,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
正月初八,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日子。在民间,它被视为谷子的生日,也被称为“谷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衣食无忧。而“初八三不出”的谚语,正是古人对生活智慧的总结,寓意着在这一天,有三种行为是需要避免的,以确保一年的平安与顺利。“一不空米缸”,是“三不出”中的首要原则。在农耕社会,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米缸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的温饱与幸福。古人认为,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米缸必须装满,象征着新的一年里粮食充足、衣食无忧。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养生哲理。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米作为主食,是滋养脾胃的重要食物。米缸充盈,意味着脾胃有充足的营养来源,能够化生更多的气血,滋养全身。因此,避免米缸空置,实则是在保护脾胃,维护身体的根本健康。“二不空言行”,意味着在这一天,我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要充满正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话或做出伤害他人的事。古人相信,言语和行为具有力量,能够影响人的运势和命运。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言语和行为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积极的言语和行为能够振奋精神、愉悦心情,有助于气血的顺畅运行;而消极的言语和行为则会导致情绪低落、气血郁滞,不利于健康。因此,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保持言行的积极与和谐,实则是在调节情志,维护身心的平衡与安宁。“三不空心神”,是指在这一天,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避免过度焦虑或烦躁。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而感到心神不宁,这对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不宁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保持心神的平静与安宁,是养生的关键所在。在正月初八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让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从而保持心神的稳定与健康。“初八三不出,不富也安康”,这句古老的谚语,不仅是对古人生活智慧的总结,更是对现代人养生之道的启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传承这份智慧,从装满米缸、保持言行积极、守护心神三个方面入手,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幸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传统,汲取古人的智慧与经验,让养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正月初八大家都是怎么过的呢?大家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