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直通《帮帮团》
👇👇👇
福州的叶女士说,近期她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单烧烤,其中包含一根螺肉烤串。但食用过程中,她发现螺肉串相较于过往买的田螺,不仅个头更大,触须的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让她一阵后怕:自己会不会吃到了福寿螺。
外卖点单田螺烤串
食客怀疑吃到福寿螺
叶女士说,根据自己看过的科普知识,这串螺肉很符合她印象中福寿螺的样子。叶女士指出,最明显的就是螺肉上的四根触须。
对于叶女士提供的依据,记者也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那里得到了确认。
记者随后在叶女士点单的这家烧烤店下单了烤螺肉串,送来的产品与叶女士手中的螺肉串外观相同。
叶女士担忧,商家为了食物的口感,烹饪时间不够,不足以杀死食材中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因此在食用后,还特意买了一盒打虫药。
叶女士联系外卖商家讨说法,但对方的态度却比较强硬,拒绝理赔,并质疑起她的举动。
事发后,叶女士也向外卖平台以及相关部门反映,结果被告知:肉眼上的判断暂时无法作为投诉依据。
烧烤店:
进货渠道正规 无质量问题
原产于南美洲,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进中国,但因为口感不佳,市场接受度低,遭到弃养,在田野大量繁殖并蔓延泛滥,对庄稼具有危害性,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由于存在寄生虫、重金属污染等潜在风险,近年来各地疾控部门建议不食用福寿螺。不过,目前并没有条文禁止养殖、销售、食用福寿螺。但如果作为食品,也应如实标明出来。
根据外卖平台上的地址,记者也找到了这家位于福新东路的烧烤店。负责人陈先生拿出了一袋速冻螺肉串制品,表示这是螺肉串的原料。从产品包装上,配料表显示“螺肉”。
陈先生还拿出了商家提供的检测报告,认为产品没有问题。记者查看检测结论:所检项目铅、无机砷、甲基汞符合调味水产品标准指标要求,而未明确说明是田螺还是福寿螺。
记者认为,商家在未明晰是什么螺的情况下,就在商品界面上标注田螺是不妥的。
记者随后根据外包装联系方式,联系了厂家,对方告知这就是福寿螺。
厂家表示,虽然使用的是福寿螺,但来源正规,相关检测也都达标,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福州某水产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第一,我们是从正规工厂、正规渠道采购回来的,原料生产方也拿了检验报告给我们,是符合规定的,我们生产完也送到第三方机构去检测,也是完全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这块的。烹饪得当,寄生虫杀死就没有了,我们要正确地去看待。跟消费者讲清楚,消费者确实不认可福寿螺,不吃不点这很正常,不用做概念上的模糊,没意义。
目前,商家已将产品详情中的“田螺”改为了“螺肉”。针对叶女士对商家“虚假宣传”的投诉,目前,晋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福新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已前往涉事的烧烤店,商家也提供了进货来源和凭证以及产品的检测报告。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会联系辖区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再对上游供货商的产品再进行核查,并将相关的检测结果转告给消费者。
水产专家:
福寿螺存在寄生虫 食用需谨慎
记者走访冻品市场发现,很多商户无法区分售卖的螺肉冻品是什么品种。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表示,日常生活当中,市民在购买螺肉产品时,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判断:
福寿螺偏黄色,田螺偏黑褐色。
福寿螺尾部比较短平,田螺尾部则尖尖的像宝塔。
福寿螺螺盖扁圆形,螺壳比较薄;田螺的螺盖较圆,螺壳比较坚硬。
福寿螺的个头通常比田螺大,田螺一般在1.5厘米左右,而福寿螺一般在4到5厘米。福寿螺的个头通常比田螺大,
福寿螺触角细而长,有2对,4根;田螺则短而粗,有一对,两根。
根据公开报道,福寿螺曾引发多起食品安全问题,2006年北京两餐厅经营的凉拌螺肉造成160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因此专家提醒,食用要谨慎。
如果食用未彻底加热的福寿螺可能感染寄生虫病,引起剧烈的头疼、发烧、恶心,严重者可能引发脑膜炎甚至死亡。相比之下,田螺的寄生虫较少,煮熟后食用比较安全,因此不建议食用福寿螺,如果确实需要食用,务必确保其彻底煮熟。
在此,我们也为当初坚持维权的叶女士点个赞,如果没有她的敢于质疑和发声,就没有后续的整改。而守护消费公平,维护食品安全,我们需要更多像叶女士这样的消费者站出来。
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帮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