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于亮丨画家吴夔在贵阳参加的抗日艺术团体

文摘   2024-09-14 23:48   贵州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学报


2024

贵大学报-艺术版

ART


贵大学报·艺术版

作者简介





赵娜

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理论和艺术史。


于亮

艺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艺术史。

摘 要

     1936—1940年,画家吴夔在贵阳参加了两个重要的抗日艺术团体:沙驼话剧社和筑光音乐会,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沙驼话剧社中,吴夔凭借其深厚的美术功底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为话剧社提供了大量富有特色的舞台美术设计,作为社长,他精心组织了数场抗日救亡活动,让救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在筑光音乐会中,吴夔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通过音乐会、街头演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理念,为抗日宣传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吴夔;沙驼话剧社;筑光音乐会


吴夔(1938年,于贵阳)


一、吴夔参与抗日艺术团体的时代背景

      吴夔(1914—1970),字菊逸,贵阳人,中共地下党员,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科。出生于国家危难时期的吴夔,从小就面临国家困境,成年后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期间,积极投身革命,志在救民于水火。他利用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到的艺术技能,进行以救国为目标的艺术创作,积极参加革命文艺宣传工作,默默为党奉献。其涉及的创作内容较为广泛,漫画、版画、壁画等都有涉猎,这些艺术形式成为历史表征,构成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现代性特征。[1] 1936年夏天,吴夔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毕业后返回贵阳,谢凡生助其在当地接上组织关系,重新开始了党的地下工作。

     当时的贵阳政治局面混乱。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统治贵州,贵州在此之前由桐梓系军阀统治,且这期间不断有诸如周西成、李槳、毛光翔、王家烈等军阀混战,“在军阀统治下,兵灾战祸连年,社会秩序极度混乱。战争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甚至被夷为焦土。战区内的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冻饿而死的老弱妇孺不计其数,……军阀政府还巧立名目,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加上币制混乱,度量衡不统一,商税名目繁多,税率苛重,战争和地方割据常使交通梗塞,商品、货币不能畅其流,致使商业日益变得萧条,……军阀统治下的贵州,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各族人民不堪沉重的压迫和如牛似马的生活,不断起来与统治者展开斗争。”[2]即便是等到了国民政府接手,赶走了桐梓系军阀,局面也并不平稳。

      上海美专毕业合影(局部)前排左二为吴夔

         (图转自公众号:江苏人民出版社)


     “九·一八”事变以及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的消息传至贵阳后,贵阳教育界的广大师生首先发起组织救亡运动,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主要目的是唤起未觉悟的群众和政府的抗战意识。1935年,中共贵州工委成立,成为救亡运动的统一领导者。“七·七事变”后,祖国的很多城市和地区陷入战火当中,贵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免受战火的侵袭。在这样的局面下,受战火侵扰地区的许多团体机构迁来贵阳,如学校、工厂、文艺团体等,纷纷加入了贵阳文艺界的抗日救亡活动。这些活动一度对贵阳的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9年日军轰炸贵阳,致使城市遭受严重损害,民众伤亡达2000余人。吴夔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拿起手中的艺术工具,不断发动贵阳人民,切切实实地做了很多努力。除了从事艺术创作之外,也参加、组织了一些艺术团体,如木刻训练班,培训青年美术爱好者30余人,先后举办多次抗战宣传画展。在吴夔参与的艺术团体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沙驼话剧社和筑光音乐会。

吴夔版画作品《向前进》

《出海之前》1959年 140×129cm


二、吴夔在沙驼话剧社的活动与贡献

     沙驼话剧社,简称“沙驼”,于1936年12月13日在贵阳正式成立,由萧之亮发起,以增进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并促成社会进步为宗旨。沙驼话剧社是抗战时期贵阳文化领域的重要团体,为抗战胜利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1940年6月31日,国民党当局勒令“沙驼”解散。

     (一)创立与组织架构

     沙驼话剧社自成立之初,便设有明确的组织架构,设社长、总干事,下分总务、组织、宣传、演出、音乐五部及话剧、歌咏两队。初有社员100余名,到“七·七事变”前夕增至236名。历任社长有萧之亮、吴夔、何锡周。首任社长由萧之亮担任,常务干事为班迪生,剧务部由贾正华负责,事务部由傅作相负责,宣传部由吴同尘负责,研究部由李良光负责,音乐部由萧韵白负责。这种明确的分工使得话剧社的各项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沙驼话剧社在剧团运行内容上使用了较有创新性的话剧与歌咏相结合的方式。话剧社以演出抗战题材话剧为主,如《雷雨》《日出》等。歌咏社演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身体在场让表演者与观众在同一个场域中完成某种感知的交流①,这种话剧与歌咏结合的方式更能达到情绪渲染的效果,使得抗战宣传的观念更能深入人心。


193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成立



    (二)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

     在抗战期间,话剧社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克服各类实际困难,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演出活动,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剧社的宣传,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刊物《沙驼旬刊》。沙驼剧社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举办公开的歌咏演出;二是下到街头巷尾,教授群众唱歌;三是经常到农村去进行戏剧演出;四是开办木刻培训班,培养青年美术爱好者,举办抗日宣传画展。

     歌咏表演是剧社活动内容的重头戏,这一任务主要由剧团中的音乐部声乐股负责,这一小队组织大约成立于1937年7月,有40余人,负责人是储兆龙、王绍仲,演出的曲目包括《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嘉陵江上》《洪波曲》《长城谣》《东北,我们的家乡》《流亡曲》《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游击军》等。[3] 演出前,他们一般经过多次排练,排练地点也几经辗转,先是在市区东郊的坟地、贵阳男师附小的教室练歌,之后在总干事何锡周家客厅练习。[4] 沙驼剧社举办过几次较有影响的歌咏演出,一次是抗战一周年之时,在民众教育馆广场演出,出现了在场的千余名观众一起参与合唱的壮观场面,演唱了20多首歌曲,场面宏大;一次是为了给前线参战的战士募集冬衣,沙驼剧社联合筑光音乐会在群新电影院举办了一次义演,也受到了到场观众的热捧。

       教民众唱歌也是剧社的主要活动内容。“‘沙驼’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组织—些小分队到居民集中的地方,教群众唱歌,并散发油印歌篇《大家唱》等,很受群众欢迎。”[5]剧社成员们还深入到国民党军营,“1938年暑假,‘沙驼’书记于蕴曾带领十几名会员到贵阳近郊的南岳山上的兵营去慰问,为士兵写家信,教唱抗战歌曲。约定每隔一天去教唱一次歌曲。会员在这个连教唱了《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和《救国军歌》。在讲解歌词时,宣传了枪口对外,团结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道理。士兵们都能接受,十分喜爱所教歌曲。”[6]这一举动通过艺术的教化功能,实现了政治上联合共同抗日的目的。

     在下乡演出方面,他们曾经排练小歌剧《黄花曲》、贵阳本地的山歌剧《送郎打日本》等,除此之外,演出的剧目还包括《有力出力》《死里求生》《生死关头》《打鬼子去》《二升米》《张家店》《夜摸营》《九一八以来》《炮火中》《察北的风》《烙痕》等独幕剧,《升官图》《狐朋狗党》《代用品》《包得行》等多幕剧,以及《难民曲》《募捐的时候》《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当时,剧社成员通常需要克服交通困难,背负自己的演出服装和道具,步行前往。[7]在演出的同时,他们也会顺带开办抗日宣传画展,或者是绘制壁画。除此之外,社员们也会开展一些社会田野调查活动,他们分头行动,既关注村民的生活与社会现实,又将抗日的精神和艺术的审美带到乡野田间。

   

 (三)第二任社长吴夔及其贡献

     吴夔这位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党员,一回到家乡贵州便加入了多个进步团体,沙驼剧社便是其中之一。他凭借自身的艺术造诣和组织能力,很快在剧社中崭露头角,并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在剧社中,吴夔担任社长这一重要职务,积极参与剧社的各项工作,包括剧目策划、演员培训、舞美设计等多个方面。吴夔对剧社的最大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剧社的团结和增强了戏剧的力量。他注意执行党的统战政策,主动邀请流亡到贵阳的戏剧界人士参与剧社的排演和编导工作,如贵州省立民众教育馆民众剧社程漠、制片人韦布等,这不仅打破了剧社以往的惯例,也促进了贵阳地区戏剧界的团结。通过与这些流亡戏剧人士的合作与交流,剧社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为剧社注入了新的活力。

     吴夔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引入了舞台美术设计。在当时的话剧演出中,舞台美术往往被忽视,但吴夔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其专业背景让他意识到了舞美的重要性,舞台美术作为演员表演的背景,更能直接表现人物角色所处的环境。他亲自拟定了剧社的工作计划,并充实了骨干力量,设计舞台美术、广告、海报等,制作道具,选配角色,组织排练。这些工作不仅使剧社的演出水平得到了提升,也让观众对剧社的印象更加深刻。

     除了以上两点贡献外,吴夔还在紧急时刻展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当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于1940年6月强令沙驼剧社解散并逮捕剧社骨干分子时,吴夔不顾个人安危,紧急疏散剧社成员,保全了力量。他坚守到最后时刻,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安全转移,自己却因为“赤色嫌疑”被捕入狱,直到1942年才被陈弦秋、刘作民、陈云深等“十人连环保”出狱。[8]这不仅体现了吴夔对剧社的深厚感情,更展现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忠诚。

     吴夔的贡献还超越了剧社内部。他曾进入国民党军营进行汇报演出,宣传抗日,鼓励士兵们忠心报国。他还组织社员到招待所慰问受伤的抗战官兵,为他们洗衣补被、书写家信、讲解抗战形势等。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吴夔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三、吴夔在筑光音乐会的活动与贡献

     筑光音乐会成立于1937年3月,由音乐爱好者发起,最初属于娱乐性团体,后于1938年6月转为党领导下的抗战文艺团体,通过音乐宣传抗日精神,1940年6月遭国民党破坏而解散。从诞生到解散,筑光音乐会经历了从娱乐团体到抗日救亡文艺团体的转变,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活,更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筑光音乐会的发展历程

     筑光音乐会始于1937年3月,由李家才、谢奎等一批热爱音乐的贵阳人士发起,起初名为“筑光音乐研究会”,旨在研究器乐演奏、声乐演唱、识谱、作曲、乐理及流行歌曲。早期的筑光音乐会旨在娱乐,吸引了大量音乐爱好者的加入。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多,筑光音乐会的活动场地从谢奎的家中迁移到了四川会馆的宏雅小学。在这一阶段,筑光音乐会在音乐研究和普及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定期组织会员进行学习和交流,不仅提高了会员的音乐素养,也推动了音乐在贵阳的普及。同时,筑光还积极与其他音乐团体进行交流合作,为贵阳的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1937年筑光音月会成立


     筑光音乐会的转折点出现在1937年9月。在这一时期,贵州省工委为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决定对筑光音乐会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在这一背景下,筑光音乐会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期。首先,筑光音乐会在人员构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和进步学生的加入,为筑光音乐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谢凡生、常学墉等音乐人才的引进,更是提升了筑光音乐会的艺术水平。在他们的领导下,筑光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救亡歌咏运动。其次,筑光音乐会在活动内容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不仅继续开展音乐研究和学习活动,更将重点放在了培养训练骨干、大练救亡歌曲上。通过举办新歌学习班和短期训练班,筑光音乐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歌咏指挥和演唱人才。同时,他们还积极组织各种歌咏活动,如庆祝台儿庄大捷、联合音乐演奏会等,以此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精神。

      筑光音乐会在1938年达到了其发展史上的高峰。在这一年,筑光音乐会举行了16次重要的歌咏活动,如保卫大武汉、劳军演奏会等。这些活动不仅规模宏大、影响广泛,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不仅唤醒了民众的爱国之志,也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然而,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对进步力量的打压,筑光音乐会在1940年6月宣布解散。筑光音乐会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二)性质和组织形式

     筑光音乐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纯粹娱乐的音乐团体向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战艺术团体的转变。最初,筑光音乐会仅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不涉及政治议题。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筑光音乐会逐渐转变为宣传抗战、教育民众和推动抗日救亡活动的艺术团体。党组织的深度参与和党员、进步学生的加入,使筑光音乐会成为党领导下的进步抗战艺术团体。筑光音乐会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唤醒民众爱国热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其在抗战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筑光音乐会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初步到成熟的过程。在创立初期,筑光音乐会采用了基础的组织架构,会长刘佩南担任最高职务,代表整个社团对外处理各类事务。会长之下设有音乐、宣传、交际、事务和设计五大部门,各部门由股长领导,分别负责音乐创作与表演、宣传推广、社交联络、内部事务管理以及活动策划等具体工作。这种组织形式确保了筑光音乐会能够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

筑光音乐会印制部分歌篇


     随着会员人数的急剧增加,筑光音乐会的组织规模逐渐扩大,原先的组织形式已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工作需求。因此,筑光音乐会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引入了更为高效的管理机制。社员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制定重大决策和监督社团运行。在社员大会闭会期间,干事会则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业务工作。干事会由社员大会选出的七名干事组成,下设总干事和多个职能部门,如宣传部、组织部、总务部和生活部等,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推动筑光音乐会的发展。

     此外,筑光音乐会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党组织的建设,成立了党小组和党支部,加强党对社团的领导。党组织的成员在筑光音乐会内部担任重要职务,负责指导和监督社团的各项工作,确保筑光音乐会的发展方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这种组织形式的变化不仅提升了筑光音乐会的管理效率和运作能力,也使其更加符合抗战时期的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

     (三)音乐会的活动内容

     筑光音乐会通过举办各类音乐会,如联合音乐会、劳军音乐会等,为大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在演出内容上,他们较多选取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亡国奴当不得》等,这些曲目通常旋律昂扬、歌词深情,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除了音乐会以外,筑光音乐会还采用更具亲民性、互动性的街头演唱、街头教唱等方式,激发更多的民众参与,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抗日歌曲和对外族的激愤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动员更多人参与抗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38年的夏天,“筑光”在贵阳民众教育馆、花溪一带的农村表演他们新创作的贵州山歌剧《送郎打日本》。

     除了音乐演出的形式之外,筑光音乐会还积极参与各种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利用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抗日救亡的理念和方针政策,让更多的人领会抗战精神。此外,筑光音乐会还与其他文化团体合作,共同举办抗日救亡展览、演出等活动,扩大了抗日救亡的影响力。如1938年,“筑光”与“沙驼”成员分别在倒岩、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安顺、镇宁等地联合演出。

     筑光音乐会的活动还注重与民众的互动。会员们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矿山等基层单位,与民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筑光还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培训班和讲座,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抗战意识。1938年5月、12月,“筑光”在群新电影院举行的两场联合音乐会,其演出内容已从初期的齐唱发展为轮唱、独唱、混声合唱,从一般的进行曲发展到节奏、旋律更为复杂的乐曲。“筑光”会员可以演唱别人写作的歌曲也可以唱自己写作的歌曲,可以由一人领唱变成每一个人都能领唱。“筑光”还重视向进步团体和音乐家学习,如在1940年的“任光欢迎会”上,“筑光”演出了贵州山歌剧,期间还与音乐家任光交流了音乐创作与表演相关技能。

     (四)吴夔的贡献

     作为筑光音乐会的重要艺术指导与领导者之一,吴夔对筑光音乐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提供了艺术上的指导,还积极参与、组织各种活动,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意识。

     一是在艺术指导与创作方面。吴夔和吴之年、常学镛受贵州省工委的领导,于1938年6月组成了中共文化支部,开始了贵阳文化团体的党的指导工作。在这项工作背后,吴夔积极将党的思想践行到实际的工作当中。

     二是在组织与策划活动方面。吴夔不仅是筑光音乐会的艺术指导,还是筑光音乐会活动的重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他积极参与筑光音乐会的各种活动策划,从确定活动主题、安排节目内容到组织排练和演出,都有他的身影。通过音乐会、街头演讲等形式,筑光音乐会将抗日救亡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三是在团结与教育知识分子方面。吴夔积极参与了团结和教育知识分子的工作。在筑光音乐会有演出的时候,他领导的世界语学习小组和版画研究小组,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为筑光音乐会的抗日宣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辅佐。世界语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和交流世界语,增进了知识分子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版画研究小组利用木刻一版多印、快速传播的优点,扩大了抗日救亡宣传的影响力。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演出,除了演出的形式,吴夔也会组织小组组员们展览与抗日相关的版画、壁画。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吴夔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也为筑光音乐会的抗日宣传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贵阳“筑光音乐会”会员赴花溪作抗日宣传演出


结  语

     通过对地下党员吴夔在贵阳参与的抗日艺术团体—沙驼话剧社与筑光音乐会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吴夔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和艺术贡献。在沙驼话剧社中,吴夔凭借其深厚的美术功底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为话剧社提供了大量富有特色的舞台美术设计,同时作为社长,精心组织了数场抗日救亡活动,让救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在筑光音乐会中,吴夔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艺术指导,他用自己的知识和艺术修养为筑光音乐会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指导。吴夔积极参与筑光音乐会的各项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通过音乐会、街头演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理念。他还致力于推广汉字拉丁化运动,为筑光音乐会的抗日宣传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吴夔在贵阳参加的抗日艺术团体沙驼话剧社和筑光音乐会中,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才华。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吴夔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信仰和艺术才华的彰显,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坚定信仰和爱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参考文献


[1]赵娜,师雨.现代性视野中的吴夔艺术实践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05).

[2]范同寿.贵州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200-204.

[3]李黔宾.贵阳沙驼业余剧社[C]//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24-42.

[4]周德全.“沙驼”剧社始末[C]//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141.

[5]周春元,何长凤,张祥光.贵州近代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390.

[6]王绍仲,林子剑.活跃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沙驼剧社[C]//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贵州州党史资料(第2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87.

[7]肖琦.贵阳沙驼、合群业余剧团的抗日宣传[C]//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第二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283-284.

[8]于亮,姚红.吴夔艺术文献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449.


注释:

①巴特罗兰在《巴特自述》中指出,观演的身体在场将剧本、演员与观众都汇集在同一个场域当中,在戏剧进行的过程当中,身体间的某种感知交流被感受到,继而接受戏剧中的观念并且内化,见《巴特自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本土艺术

画家吴夔在贵阳参加的抗日艺术团体

/赵娜,于亮


原载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4期






















文献推荐:

夏燕靖 | 时代印记的见证者——读吴夔写生画作有感



往期目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4期目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3期目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2期目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第1期目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投稿要求


贵大学报·艺术版


专业 深度 前沿


投稿邮箱

gdxbysb@163.com

联系电话

0851-83621810

微信号

gzdxxb


 网络排版:潘玉子

责任编辑:涂 艳

网络编辑:杨 飞

审核签发:刘 剑 方英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综合性学术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