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季出游遭遇过敏,天知道,我们的皮肤有多难:
有人刚赶完海、洗完澡,马上就浑身瘙痒。
有人到近郊游玩了一圈,不知道怎么就起了风团,一挠一大片。
有人脸上随时两坨“高原红”,擦多昂贵的化妆品都又干又痒。
没被皮肤过敏折磨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尤其是到了换季这个尴尬期,简直是过敏星人的“生死劫”!秋高气不爽,皮肤马上就变得又红又痒!秋季皮肤过敏不必惊慌,它是常见的一种过敏形式。有研究显示,秋季过敏性皮肤病高发,常见过敏类型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皮损,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湿疹、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等。秋季作为皮肤过敏的高发季,主要原因是因为,秋季空气干燥、风力较大,加上秋天是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许多草本植物花粉的传粉时节。空气中、风中携带的大量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容易粘在人的脸上、脖子上等皮肤裸露的部位,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如荨麻疹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就是大家常说的风疙瘩),多伴有瘙痒,病情严重者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长期反复发作的瘙痒,全身皮肤干燥,伴有湿疹样皮疹如红斑、丘疹、小水疱、脱屑、结痂等。
过敏通常是由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多种化学物质,其作用在我们的神经、毛细血管上引起的变态反应。所以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归根溯原,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过敏的发生率!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过敏原,主要有吸入性和食用性两种,前者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后者就有鱼、虾、牛奶等。目前已证实的过敏原有数千种。生活中的过敏原无处不在,当我们不明确自己的过敏原,或者避不开的时候,就应考虑采取药物治疗控制过敏症状。关于皮肤过敏的药物治疗,多个指南推荐第二代抗组胺药为一线治疗用药。比如,对于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推荐第二代抗组胺药作为慢性荨麻疹的一线治疗用药。再比如,针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明确推荐,口服抗组胺药物,可用于特应性皮炎瘙痒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对于伴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合并症的患者,推荐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作为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代表药物之一,平均1小时即可起效缓解过敏症状,且作用72小时后依然可以监测到有效活性成分。其实,面对秋季皮肤过敏症状,只要我们合理应对并及时治疗,便可实现舒敏,尽情享受户外凉爽的天气。1. 孙廷泉,郝淑兰,董淑贞,苏心广.10年初诊病例中变态反应皮肤病的统计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1997(03):13-14.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12):1041-1049.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053(002):81-88.4. 曲燕,等. 166例面部皮炎患者临床及致病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10):3.5. 申春平,等.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模式,典型分期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2):6.6.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03):164-171.7. 袁菲. 常见过敏原的种类和预防对策[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12):3.8. 李恩灿, 范潇予, 林琳,等. 抗过敏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8, 45(3):6.9. Frossard N, et al. Onset of action in the nasal antihistaminic effect of cetirizine and loratadine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llergy. 1997;52(2):205-209.10. Hilbert J, Radwanski E, Weglein R,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dose proportionality of loratad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987, 27(9):694-8.
声明:本文为厂家授权推广文章,版权归其所有。本文中出现的药品仅做参考建议,药品使用请严格遵照医嘱、参考药品说明书;划线价格指正品零售价或该商品的曾经展示过的售价等,并非原价,仅供参考;
谢谢您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