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9个瑶药的第47期

百科   2024-12-28 12:10   贵州  
写在前面

这一期基本都是瑶药,所以都有药用价值记载。

祛风活血、消肿降压的臭茉莉。

治风湿骨痛、产后腹痛的假鹰爪。

治刀伤痛、眼痛、脚痛的毛杜仲藤。

治跌打损伤和关节炎的瓜馥木。

种子含油,茎皮纤维可制纸的海金子。

催吐、下泻作用的榼藤。

治风湿跌打,瘀积肿痛,产后风瘫的半枫荷。

熟果实作中药合欢花用的南蛇藤。

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的大叶紫珠。


01
臭茉莉

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e var. simplex)来自于唇形科,大青属。俗名朋必、白花臭牡丹。

产云南、广西、贵州。生于海拔650-1500米的林中或溪边。

药用根、叶和花,有祛风活血、消肿降压的功效。



02
假鹰爪

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来自于番荔枝科,假鹰爪属。

俗名半夜兰、碎骨藤、黑节竹、山指甲。

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灌木丛中或低海拔旷地、荒野及山谷等地。

根、叶可药用,主治风湿骨痛、产后腹痛、跌打、皮癣等;兽医用作治牛臌胀、肠胃积气、牛伤食宿草不转等。

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和造纸原料,亦可代麻制绳索。海南民间有用其叶制酒饼,故有“酒饼叶”之称。



03
毛杜仲藤

毛杜仲藤(Urceola huaitingii)来自于夹竹桃科,水壶藤属。俗名引汁藤、续断,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和贵州等省区。

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山谷阴湿地方,攀援于树木之上。

全株供药用,有镇静、镇痛、降低血压作用,广西民间用来治刀伤痛、眼痛、脚痛和驳骨等。



04
瓜馥木

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来自于番荔枝科,瓜馥木属。俗名藤龙胆、狐狸桃、火索藤、降香藤、古风子。

产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生于低海拔山谷水旁灌木丛中。

茎皮纤维可编麻绳、麻袋和造纸;花可提制瓜馥木花油或浸膏,用于调制化妆品、皂用香精的原料;种子油供工业用油和调制化妆品。

根可药用,治跌打损伤和关节炎。果成熟时味甜,去皮可吃。



05
海金子

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来自于海桐科,海桐属,俗名崖花海桐。

种子含油提出油脂可制肥皂,茎皮纤维可制纸。



06
榼藤

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来自于豆科,榼藤属。俗名过江龙、牛眼睛、牛肠麻、眼镜豆。

产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生于山涧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于大乔木上。

茎皮及种子均含皂素,可作肥皂的代用品;茎皮的浸液有催吐、下泻作用,有强烈的刺激性,误入眼中可引起结膜炎。

种子含淀粉及油,种仁含油约17%,经处理后方可食。全株有毒。



07
半枫荷

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来自于蕈树科,半枫荷属,俗名阿丁枫。

分布于江西南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广东(海南岛在内),根供药用,治风湿跌打,瘀积肿痛,产后风瘫等。



08
南蛇藤

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来自于卫矛科,南蛇藤属。俗名蔓性落霜红、香龙草、果山藤。

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

在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以本种的成熟果实作中药合欢花用。

树皮制优质纤维,种子含油50%。



09
大叶紫珠

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来自于唇形科,紫珠属。俗名贼子叶、赶风紫、止血草、羊耳朵。

产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00-2000米的疏林下和灌丛中。

叶或根可作内外伤止血药,治跌打肿痛、创伤出血、肠道出血,咳血、鼻衄;广西用叶作绿肥。



10
尖尾枫

尖尾枫(Callicarpa dolichophylla)来自于唇形科,紫珠属。

俗名长叶紫珠、牛舌癀、牛舌广、雪突、穿骨枫、粘手风、秃尖尾枫。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讨论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13072583732

[2]中国植物志



植物游记
观察宇宙,感悟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