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太阳年复一年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了几月几号告诉我们时间走到哪里,什么时候要过年了。
还有一个时间轴,他是24节气,24节气把一年缩成一个表,就像钟表上的24小时指导我们一天的运动一样,24节气指导了农业一年的运动。
看着这一年阳气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人生中,我们便不会过分沉迷于苦难和幸福。
因为太阳每一天都在移动,苦尽甘会来,三十年河东后,还有三十年河西。
开始进入春天,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气温回升,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降水增多,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开始活动起来。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进入春耕季节。
太阳黄经为0°,此时太阳位于地球赤道上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这是反映物候自然景象的节气。此时自然界空气温暖清新明丽,宜于郊外踏青,故有清明之称。农民也开始忙于春耕春种。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类作物生长。这时也正是农业生产的大忙季节。
表示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暴雨开始出现,也是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是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已成熟。
紧张的夏收季节开始了,同时又是夏播作物如晚稻等播种的关键时刻,所以芒种又称“忙种”。
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半球这是全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此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季,所以称为夏至。
此后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也是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炎热的时间。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正值“三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夏。
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是反映季节交替的节气,意为秋天开始。
但炎夏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
这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快要过去,也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此时气温下降加快,从此开始夏季风逐渐开始撤退,北方冷空气日趋活跃。
天气转凉,贴近地面的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为白色的露珠,白露节气也因此而得名。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边,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依我国农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90d的一半,因而称秋分。它还是一个反映季节递变的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进一步下降,寒露是意指此时空气的温度比白露节气时的温度更低。
寒露既是反映水汽的凝结、凝华,也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
这也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霜降表征气温下降,促使地面温度均降至零度以下,农作物易遭受冻害。
由于南北温差较大,如海南省长夏无冬日,所以立冬这个节气并不适用于全国。
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中,也预示着年终的临近。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是反映降水的节气,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进入初雪时段,但雪量小,次数也不多,所以叫小雪。
这也是反映降水的节气。从气候上来说,小雪表示开始降雪,大雪则表示此时的气温更低,雪比以前大,地上有了积雪。
雪日也增多,要着手做好家畜、果树、花卉等的防冻保暖和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预防冻害。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此时,北方冷空气滚滚而来,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
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最冷时节的开始。
此时天气已寒冷到极点,小寒到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正值“三九”。
参考文献
(1)简谈二十四节气 储晓春 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 贵州 铜仁
(2)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