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崔守军: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是应有之义

学术   2024-11-26 10:43   北京  

崔守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上午,中巴两国元首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巴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其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双方还签署了经贸、投资、农业、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人工智能、全球发展合作等领域3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如何看待当前中巴双边关系以及未来发展?中巴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有何契合点?中巴各领域合作前景如何?双方合作对于金砖以及全球南方合作有何影响?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崔守军进行了专访。


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是应有之义

《21世纪》:中巴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请问,你如何理解当前中巴关系的特点? 

崔守军:我认为中巴两国元首对双边关系的定位,关键词之一是“公正”。中国和巴西在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主张,包括金砖国家在跨境支付体系上的合作、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这些理念都体现了对“公正”的追求。

关键词之二是“可持续”。巴西目前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应对气候挑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寻求更有影响力的国际话语权。这与中国积极推进“双碳”“绿美中国”的价值理念是一致的。

关键词之三是“命运共同体”。1993年,巴西成为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伴随双边关系的发展,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是应有之义。一方面,中国和巴西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都面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另一方面,双方在变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具有共识与共鸣。 


《21世纪》: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请问,中巴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有何契合之处?

崔守军:巴西的“新工业计划”包括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卫生设施、住房和交通等六项重点任务,旨在推动“再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倡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惠及民生。在此背景下,中巴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与匹配度,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为产业投资与合作提供了基本框架。


预计深化治国理政交流

《21世纪》: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简称《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指出,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过程中,双方将重点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产业链发展、投资、生态转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战略性合作。基于此,你如何看待双方各领域合作前景?

崔守军:过去十年,中巴双边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贸易领域,中国连续15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6年突破千亿美元。202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1815亿美元,约占中拉贸易总额的近40%。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10月,中国对巴西进出口1.14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中国在巴西大豆、铁矿砂出口中的占比均超七成,在纸浆、原油中的占比超四成。中国对巴西出口中间品2168.6亿元,增长11.8%,占中国对巴西出口总值的50.2%,其中,纺织品、汽车零配件、电工器材、平板显示模组等中间品出口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达15.4%、26.5%、31.2%、22.2%。

投资领域,中国在巴西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巴西相关机构统计,2009年-2023年,中国对巴西投资总额累计达600亿美元~700亿美元,电力和油气占比50%以上。近四年,中国在巴投资领域从传统能源转向高端制造、绿色和数字产业等。

结合数据来看,中巴在贸易、投资领域取得的合作成果,受益于双边关系进展以及双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伴随此次两国元首会晤取得诸多成果,未来,双边围绕通讯、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合作预计进一步深化。

在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巴西的农业发展预计依然是重要领域。近年来,巴西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冲击十分明显。未来,中巴双方在精准农业方面合作空间广阔。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无人机播洒农药以及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监控农田,促进农业技术发展,提升农作物种植效率和产量,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做贡献。

此外,巴西总统卢拉倡议成立“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中方高度赞赏并将积极支持。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当前,巴西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是疫情之后中产阶级返贫。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巴西目前贫困人口接近7000万人,贫困率达30%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近1300万人。基于此,预计未来双方围绕贫困等问题会进一步展开治国理政经验交流。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巴合作对于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何意义?

崔守军:巴西和中国分别是西半球和东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同为金砖国家,双边合作可以说是“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一系列务实成果可以起到示范效应。未来,双方在促进金砖机制有活力的发展方面仍将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全球南方”是相对“全球北方”的概念。全球治理需要南北合作而非南北分治。在我看来,加强“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的对话,也是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方式之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人大国发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发院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引领社会进步和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