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非常丰富,诸如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关系等,一系列鲜明的观点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中关于现代化与人的两个论断非常引人注目,即“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众所周知,“本质”“最终目标”都是理论论述中的“顶级”词语,通常使用得非常慎重,因而也很少见。而一旦郑重使用,则意义非同寻常。“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个论断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都关涉到“现代化”与“人”的关系。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指向?它们强调什么样的价值?它们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贯彻落实?这些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两个论断的基本指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强调的是“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化意味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变迁,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一场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在这个转型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不是外在于人的纯粹客体运动过程,不是人的“空场”“离场”,而是人的“在场”“主场”,是基于人的能动创造的历史运动过程。历史表明,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人的现代化作用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凸显。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双方奔赴的过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人不仅改造了世界,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而且改变了自身,促进了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强调的是“人”在现代化目标中的终极状态。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人的不断解放的过程,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人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是目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跃迁到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与人的不断解放,是同向同行,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不同维度。共产主义、高度现代化、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三者内在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终极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两个重要论断各有特点,“本质”是很深的词,是事物的本原,相对而言,“特征”“特色”都不过是本质的外显;“最终目标”是很高的词,是终极的追求,与之相较,“阶段性目标”“领域性目标”都不过是最终目标的过程和方面。如果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论断是往“深”里说,那么“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断是往“远”里说。“深”和“远”的矢量方向是不同的,但是在价值上是相通的,都是将大写的“人”摆到现代化中至高的地位。
两个论断的重要价值。人民至上的价值是两个论断的精髓。“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方面,位列“六个必须坚持”的第一条。两个论断的价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升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两个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求索的价值提炼。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旨归。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推进人的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基础;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为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赶上时代中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飞跃,在伟大觉醒中人民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提振,为推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活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比如,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坚定“四个自信”,塑造文化主体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两个论断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现代化的超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人的发现”,肇始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也促进了西方现代化的发轫。但从本质而言,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是资本。西方现代化中普遍出现的贫富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等,无不是资本本质的外显。西方现代化中,人与物的关系产生了颠倒,不是人支配物,而是物支配人。人作为工具,成为达成资本目的的手段,见物不见人,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人的发展”滞后于“物的建设”,人成为被资本形塑、挤压而扭曲变形的单向度的人。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新时代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致力于防止两极分化、追求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的现代化置于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同时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资本发展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两个论断的科学践行。注重人的现代化的系统性。现代化是系统工程,人的现代化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毫无疑义也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维度,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我们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无疑反映着现代化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全面系统的战略安排。
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性。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终极目标,同时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逐步推进。需要指出的是,自由发展意味着人们不断摆脱外在的经济社会的束缚,摆脱内在的精神上的束缚,全面发展意味着实现人的各种需要、各种能力、各方面品质的全面提升。在推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自由和全面两者统一起来,既要观照“全面”,提供越来越多的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也要观照“自由”,不断提升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自觉,不断扩大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超越谋生的劳动而将之作为人的发展的需要和追求,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注重在发展和改革中落实落细。我们在擘画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时,明确提出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人的发展目标。我们在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明确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重要原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发展和改革都聚焦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深谙辩证法,坚持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的创造伟力。人民既是创造物质财富、推进物质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也是创造精神财富、提升文化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力量,更是推动制度变革、实现制度现代化的决定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高扬人民的主体性,充分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现代化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