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双周政策分析会(第十期)——“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新场景”举办

学术   2024-11-18 11:45   北京  

聚焦

11月9日下午,双周政策分析会(第十期)——“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新场景”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协办。会议聚焦数字技术与文化消费,探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发展趋势、创新文化消费新场景等重点问题,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服务经济与互联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黄浩,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应用经济学院黄隽教授、李越欣副教授、张钟文副教授、苏立副教授、董小琦助理教授等学者参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教授主持。

在嘉宾分享环节,黄隽发表了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消费新场景》的报告。她指出,数字技术创造了丰富的消费新场景,极大提升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体验。此外,她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文化消费偏好差异。黄隽强调,数字化技术不仅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可达性和便捷性,还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公平性,降低了参与门槛,减少了文化消费不平等现象。具体来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化消费跨越收入和教育门槛,居民的文化参与时间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减弱,文化参与的多样性显著增加。

李越欣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和与会嘉宾进行交流。该项目从需求端入手,通过构建微观数据库,揭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居民文化消费、文化参与时间、文化参与多样性、文化创意产出等不同维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李越欣表示,研究将侧重于探索数字经济如何重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参与行为,以及这些变化对个人福祉和社会平等的影响。

在分享讨论环节,黄浩指出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文化消费是多元化还是同质化仍待进一步研究。宋洋洋认为学术研究应统一统计口径,建议数据库进行跟踪调查和细化消费品类。他指出预算约束导致了消费偏好变化,并分析了线上对线下消费的促进作用。张钟文一方面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强调免费内容会提升消费者福利,并建议进行线上对线下文化消费的替代弹性估算;另一方面,他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和形态,传统文化的消费得到转型升级。苏立指出体验性产品有一定的主观性,认为消费者对结构复杂的作品兴趣较低,分析了线上对线下文化消费促进作用的原因。董小琦从数字技术对文化企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李越欣提出未来的科学研究需要更丰富的数据库和更严谨的计量分析,表示后续会对概念界定问题和研究重点进行补充与修改。黄隽表示下一步会继续优化数据库内容,进行不同层面数据的合作,呈现更多的数据研究价值。此外,她强调了数字技术下文化消费的研究意义,并总结了新的研究方向。

“双周政策分析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打造的一个高端政策研讨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分析和综合评估以推进人大国发院的“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高端智库建设。该平台通过汇聚校内外、政产学优质资源,力图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法律、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政策议题提供“人大观点”。

文章来源:人大国发院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人大国发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发院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目标,致力于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引领社会进步和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