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音乐文化 Music Culture MC611参考前级+MC811A单声道后级 活生生的音乐

乐活   2025-01-19 10:25   广东  

       很少音响厂商会以音乐文化为名从这样的命名来看这家厂商已经与众不同。再来,看到他们的产品线,更会让人有熟悉的威觉。Music Cuiture最早是由Wolfgang Meletzky所创,虽然他已经离开这家公司但是当年创立时所订下的声音走向却一直维持没变,这样的声音特质真的是名符其实。

      Music Culture(以下简称MC)对于许多音响迷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说熟悉,是因为这个品牌最早是音响迷很熟悉的前MBL老板Wolfgang Meletzky所创立的。根据Wolfgang Meletzky的说法,MC早在2005年他还没有卖掉MBL之前就已创立,是他跟另外二位朋友合创的,并且在2006年CES就展出当时MC的产品就是在MBL的工厂内制造,难怪最早我拆开MC的扩大机时,看到里面的线路板竟然印着MBL字样,显然当年就直接拿MBL线路板来组装的。不仅线路板一样,MC的产品外观也跟MBL有很高的相似度,黑色的机箱、面板的设计,镀金旋钮的安排等等都可以看到MBL的影子

既熟悉又陌生

      2010年,Meletzky根据跟MBL的买卖协定,可以开始为MC做任何事,2011年则是完全自由。不过,Meletzky很快就离开MC,另创Stomtank音响用电池(其实医疗等领域也可以用)。

       MC的产品分为Reference Line与Elegance Line,Reference Line是顶级产品,计有MC611前级、MC811a单道后级,MC812立体后级,以及MC331落地式喇叭。而Elegance Line则有MC501A CD/USB Dual Player ,MC601前级,MC701综合扩大机,MC801立后级,以及RL21书架型喇叭。老实说,看到这些产品的外观,黑色与金色的搭配,很难不跟以前的MBL联想在一起。这次我写的就是他家的旗舰前级MC611与旗舰里声道后级MC811a。

模块化前级

      MC611的外观设计与众不同,以前级来说,体积相当大,整个箱体以黑为主体,面板是弧形的,增添了制造的难度。顶盖上有四个大圆钮,其实那就是锁住顶盖的大螺丝。面板左右各有一个大旋钮,左边是Standby源,右边是音量控制。面板中央有一个显示窗,左右各有五个金色小圆,总共十个,左边是Balanced(平衡输人端专用)、CD1、CD2、Tuner、Aux右边是Option、Processor、Mute、NC与Brightness。所谓Option就是可以启动加购的模块,如果没有加购,这个钮就没作用。Processor就是用来接AV环绕大机或处理前级。NC目前没有任何功能,这是预留给未来之用。Brightness就是用来调整显示窗的亮度,分为五段。

 

      MC611的显示窗所显示的音量数字很可爱,别人是整数,或者整数加小数点,例如60.5。但是MC611却是整数加逗点,例如60,5。而在显示窗底下有四个按键,其中最左边与最右边那二个是装饰用,中央那二个如果有加装输入模块,就会有LED灯亮起。

      比较惊人的是顶盖上有一块银色区域,上面全部都是输入端输出端电平的调整,输入端有八个,调整范0dB到-12dB输出端有二组,调整范+6dB到-6dB。这些旋都是隐藏沉下的,如果想要调整,按下旋钮就会弹上来,这样就可以转动。如果旋钮是沉下的,那就是Bypass状。为何要设计那么多的输入输出电平调整呢?这是方便用家,不必因为切换不同讯源或不同后级而经常调整不同的音量大小。

输入输出可调电平

     老实说看到这样的设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MBL 6010D前级与Burmester 808前级,那是几十年前的输入端、输出端各别调整设计,现在的前级都已改用内部数位逻辑方式来设定了,已很少看到这样的作法。

       来到MC611的背板,我觉得更吃惊,因为我看到的是五个可拆卸的模块槽口,我听的这部装了基本三个模块,总计输入模块一块,输出模块二块。另外还可以加购二组输入模块,让您可以增加不同的讯源使用(例如黑胶)。基本的输入模块上有一组平衡输入、其余是RCA输入,包括CD1、CD2、TunerAux、Fix Out、Bypass等。而那二组输出模块上各有一组平衡输出端以及二组RCA输出端

      到底输入模块上的Fix Out是什么作用呢?MC611前级本来就有二组蝓出啊?其实这就是Tape Out端子,只是把它放在输入端,会让人误解。而所谓Bypass其实就是面板的Processor,适是接AV环绕处理前级或扩大机用的。

      比较特别的是,每个模块都是镀金的,这代表什么呢?询问的结果,内部这些区块都是用红铜镀金做成的隔离区,这样的做法在日本机种中可以看到,其目的就是要有效隔离RFI与EMI,不过这样的作法在欧美机器上很少看到。

       MC611不仅放大线路或输入输出是模块设计,包括电源模块也是。而且内部的配线都采用高质量无氧铜,最外层还用铜网套住,为的就是尽量阻隔RFI与EMI。而印刷电路板则使用四层军规板,0.5%钛金属薄膜电阻,电源供应可以扩充为三组,亦及输入一组,二组输出各一组,这样的供电真是豪华。此外,那些输入输出电平调整用的都是日本Alps的调整器,音量调整也是。

      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MC611的箱体竟然不是以铝合金制成,而是木料加上金属板,还有抑振材料,这样的做法应该是传承自MBL箱体的作法,以前MBL就是利用这种做法来控制箱体的振动,达到好声的目的,现在MC611果然一脉相承。

直立式箱体

      MC811a后级是单声道机,每道输出302瓦(8欧姆负载),4姆负载时为360瓦,这样的功率输出与一般不,一般扩大机在4欧姆负载时,输出功率大多是加倍的。MC611的箱体采直立式设计,面板从正面看是弧形的,从侧面看是梯形的,厚度很厚。面板上有一块可以拆卸的透明玻璃,玻璃上有MC字样。在玻璃底下有三个按键中央是Alpha与Beta模式的切换,按一下如果左边亮蓝灯,那就是Alpha。再按下右边亮红灯,此时就是Beta模式左边那个按键就是Standby,右边那个按键是面板的灯光,按下去上方会有LED灯亮起,让那块玻璃看起来很漂亮。再按LED灯就会熄灭。

      MC811a的散热片直立分置左右侧,一方面散热效能好,一方面也强固机箱结构。在箱体底部,有一个金属底座,四边以巨大的角撑起,这个角设计得很复,有好几层,这样的做法是要让地面来的震动降低,来到背板,可以看到二组喇叭线端子,一个XLR输入端,以及一个电源开关,并不打算让用家使用RCA输入端子。

二种驱动模式

      到底什么是Alpha、Beta切换呢?此处有二种说法,我看香港杂志所写,所谓Alpha与Beta其实就是扩大机的Voltage Gain Mode或Current Gain Mode。般放大器多采用Voltage Gain模式,也就是以放大电压为主,也就是把输入端的小电压放大成输出端的大电压。这种放大模式也称为电压增益,特点是扩大机的翰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另有一种比较少人用的是Cument Gain,也就是电流增益,把输入端的小电流放大成输出端的大电流,此时扩大机的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假若您的喇叭需要大电流来驱动,最好是选择Current Mode,也就是Beta模式;如果是一般喇叭,则选用Voltage Mode,也就是Alpla模式。

      不过,原厂说明书中却说所谓Alpha模式就是只用一组变压器,而Beta模式就是用二组变压器,这种做法在MBL 9011后级背板上可以看到,它拥有三个电源开关,每个开关启动一个电源变压器,依照不同喇叭需求而启动。当使用一个变压器时,音会比较细致,动更多变压器,力量增加,但也会没有那细致。现在MC也学这样的作法吗?不过,MC811a内部只有一个500VA容量的环形压器,人家9011有三个环形压器啊?那个500VA变压器里面有二组绕组,在Alpha模式时只开一组,Beta模式时二组全开。所以,当使用Beta模式时,其推力是比较强的。不管是哪种说法才正确,总之我比较相信原厂说明书。在实际聆听时,我用的是Alpha模式,因为我搭配的喇叭是DynamiKKs Monitor 10.15,灵敏度高达95dB,不需要大功率就能推得好。

特别注重抗震

       打开MC811a后级顶盖,可以看到二个巨大的Epcos滤波电容,每个容量30.000uF。另外底下还有四个Panasonic滤波电容,每个容量15,000uF。滤波电容的连接线都是用螺丝锁住,这种做法的电源阻抗会比用焊接还低,是正确的做法。而在电容的前面有一个直立的环形变压器。从变压器与滤波电容、线路板的安置方式,可以知MC811a在设计时就非常注重避震抗震。再来可以看到箱体底部躺着一块线路板,左右二侧则各有一块功率输出级线路板,每边各使用4个功率体,显然是把NPN与PNP二组放大彻底分开,避免干扰MC811a采用的功率体是ON半体的MJH11019 PNP与MJH11020 NPN双极达灵顿功率体,规格是20A/200V。

      再来,可以看到出端与喇叭端子的连接是以三股线绞和,降低阻抗,而且喇叭端子是用OCC铜打造。仔细端详箱体内部,可以发现MC811a的弧形面板也是木料制成,其余箱身则是铝合金,包括顶盖也是厚厚的合金,这种做法跟MBL的Reference级产品是一样的。为何面板要用木料呢?我猜一来加工比金属容易,再者也有调声考量。对了,MC811a与第一代的811有什么不同呢?过那么多年的进化,MC611的电源变压器从原本的426VA改为500VA功率体也改为达灵顿双极晶体,内部些零件也升级。

      聆听这套前、后级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搭配的数位讯源有emmLabs TSDX SE转盘与DAC2 SE数位类比转换器,还有Weiss 502数类转换器。由于MC611、MC811a声音的特质很饱满,很丰满,很广,所以我使用Weiss 502的时间比较多,用DAC2时会觉得比较过量些。

广饱满

      老实说,我听MC611、MC811a没几天后,就觉得声音特质很熟悉。它们的声音是什特色?宽广满、音像大但却不会散形,高频、中频、低频的量感都很丰富,但高频不会刺耳,中频、低频有弹性,而且低频厚实。事实上,我听过二张CD之后,几乎就已确定样的想法了。哪二张CD?一张是布鲁诺华尔特指挥的贝多芬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另一张是RCA那张古「浮士德」与比才「卡门」(Gibson指挥柯芬圆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为何我听这二张CD就能肯定呢?因为我听到非常厚实又有弹性的管弦乐低频基础,我也听到非常圆润非常甜美的木管,我还听到有厚度有破金之声有黄金光泽的铜管。假若您曾听过MBL的前级、后级,就会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对于没有体验过这种声音的人,您就把以下我的描述当做是新的体验来看待。在此我要先说听流行音乐时的感受,因为一听您就会着迷。

     先说听金池那张「心醉了」。这张CD很多人都有,我听到的是非常清晰,但是又不刺耳,而且带有温暖味道的声音。金池的嗓音细节非常清晰,形体相当大,不会瘦,不会模糊。整体声音非常有弹性,无论是高频、中频、低频都有弹性。尤其钢弦吉他出现时,马上可以感受到MC这种很美的弹性。而当低频Bass出现时,这种弹性也附着在低频上,听起来很舒服。例如听第三首「干杯朋友」,那有重量的低频鼓声听起来一点都不沉重,反而是很有弹性的,劲道十足的。

三频俱足

     总的来说,MC611、MC811a每个频段都很足,高频的线条不是瘦的,而是圆润饱满的。中频更是饱满,而且凝聚。低频量感足,不会散开。无论是高频段、中频段或低频段,都可以感受到有一层薄薄看不见的薄膜把声音包住,不会出来,不会散形,这就是MC611、MC811a对各频段的控制力。

      接着听伍佰的「浪人情歌」。此时我的心里又是一惊,因为我听到的伍佰嗓音解析力竟然是那高,嗓音解析力高是什么意思?就是喉头声带振动的细微声音都听得很清楚,属害的地方是通常如果人声那清晰,可能就会带有比较强的唇齿音,但是MC611、MC811a唱出的人却没有唇齿音。还有,这张「浪人情歌」是摇滚乐,摇滚乐中的重点就是脚踩大鼓与电Bass,MC611、MC811a把这二样乐器唱得很有劲又很有弹性,很有收束力。也因为很有弹性又很有收束力,使得音乐的暂反应很快,即使低频量足听起来也是干净利落。

      再来又是一张让我惊奇的CD,那就是「Kissed By A Song」,这是德威inakustik藉着Dynaudio的名字出版的精选辑,以前我常听,可说相当熟。没想到随手翻出来放入CD机一唱,天啊,怎么那女歌手的嗓音细节那么清楚?就好像我是靠着她的喉咙放一个感知器在录音般。这种声带振动细节特别清楚的表现我在伍佰与金池那二张CD上也清楚听到。这代表什么?代表MC611、MC811a的解析力特别强但是很奇妙的是,嗓音听起来却一点都不刺耳,不强调,反而能够保有人声该有的温暖肉味。一般扩大机如果解析力那强,可能听起来就会带有侵略性如果肉声够温暖,解析力就没那麽强。但是MC611、MC811a却二者兼具,这才是厉害啊!

低频饱满有弹性

      一首一首往下听下去,MC611、MC811a的中频段与低频段很满,听人声、钢琴都觉得声音细节特别丰富。而高频呢?细腻柔软,小提琴弦乐线条都是圆圆的,不是扁扁的。而Bass一样呈现出很好的弹性,量足,但不会笨笨的,浑浑的。整张CD听完我感觉好像被MC611、MC811a洗脑般,听其他音响系统会感觉不惯。

       MC611、MC811a如此的表现我想找出陈明章的CD来听,因为他的嗓音特质也很凸显。好不容易找出那张「伊是咱的宝贝」,这张CD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精采的作品,有他唱,还有潘丽、许炳辉唱。从第一首开始听,那超强的解析力与浮凸的声带振动再次撼动我的心,我听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许多细节,还有更宽更广的音场。尤其是陈明章所写的伴奏配器细节真的是巨细靡遗,丝丝缕缕都跑出来了。

      像我听「再会吧北投」,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曲末的伴奏中有那多乐器甚至连细微的背景和声也听得那清楚。「红目达仔」一开始的音效很有震撼力,伴奏配器也很丰富。「新庄街」的弹跳、重量感、细微的民族乐器、打撃乐器都好像开了从未开起的一扇窗。最后一首「早安台湾」的弦乐群伴奏,以前也从没听这么清楚过。总之,听陈明章这张CD时,MC611、MC811a我充满新鲜感,那是高度解析搭配着宽广的音场、丰富的声音细节、有重量有形体有实体感的乐器人声表现。

尾音特别长

      再来一张是inakustik藉着德国喇nubert所出版的「Fascination With Sound」。在听这张CD时,我更充分的了解为何MC611、MC811a听起来音乐的细节那么多,层次那么丰富,音场那庞大。原来这是因为所有的乐器人声、堂音尾音都特别长所致。为何尾音会特别长?难道MC611、MC811a内部有偷偷增设等化调整?时间延迟?没有,尾音听起来长的原因是背景噪音值很低,使得最细微声音没有被底噪所盖过,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更多的声音细节,这才让MC611、MC811a所唱出来的音乐那么的丰富、庞大、宽深,气势磅礴,而非单调、小家子器的声音。除此之外,MC611、MC811a所展现的超强透明感也是助力,那种透明感是带有淡淡金黄色彩、又极其干净透视的透明感,让音场内任何一个小声音都好像被光线照得清清楚楚。这好的透明感加上超强解析力,您可以想象所听到的声音是多的干净清晰。

      在听这张CD时,从每位歌手的嗓音中,再度验证MC611、MC811a所唱出来的中频人声、钢琴等特别饱满,低频特别有弹性。就像第二首Kari Bremnes的「Coastel Ship」与第五首Allan Taylor的「The Traveller」中,都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这二种特质。而第六首Friend'n Fellow的「Light My Fire」,那吉他的声音又厚又爽脆,手指触击发出的低频噗噗声收速快,弹性佳,又有Q度,这些特性让简单吉他伴奏的唱歌显得趣味十足,音响效果迷人。而第七首Wolfgang Haffner的「El Vito」一开始的小号就充满吹气的摩擦声,还有饱满光辉的铜管声,接下来的吉他与低频更是充满整个空间,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饱满,那么的丰富,温暖软质中又保有很快的暂反应。

      MC611、MC811a的低频控制力也很棒,这可从低频弹性佳中听出,在CD中的第九首Philippe Chretien的「LeChat Noir」也可听出。这首曲子以刻意弹的低音阶电子低频为主,搭配萨克斯风,我们主要听那些一颗颗的电子低频音粒大小是否均匀?是否沉得下去?是否很清楚的让您完整听到全部的低频,而且又一点都不浑?MC611、MC811a在此展现极佳的低频控制力,让那些很低的低频音粒好像被看不见的薄膜包住,清晰的往下沉,而且又弹性十足的弹回来。

温暖的肉声

       再来一张阿淘「山下田美」。阿淘的嗓音我算是很熟悉了,也听过他现场演唱,他的低沉沙哑又清晰的嗓音在MC611、MC811a的再生下,显得特别的真实,又保有温暖的肉声。虽然唱片录音中的人声形体比真正清唱时大很多,但这就是录音、音响器材再生所带出来的乐趣与吸引力,并没有减损阿淘嗓音的真实性。尤其那首「山下田美」,范宗沛以大提琴搭出来的弦乐群音质很美,又柔又软又有弹性与厚度,那种低频的美感就好像睡在水床上,总之,MC611、MC811a无论是在高频段、中频段、低频段量感都是那么的充足,但是又完全没有侵略性。

      连续讲了那多张流行音乐,难道MC611、MC811a不能听古典音乐吗?听流行音乐就已那么迷人,听古典音乐更是让人惊讶,尤其是听Andris Nelsons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萧士塔高维契「第五号交响曲」、杜达美指挥的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谭盾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火祭」等更是听来惊心动魄。

       在此让我先说温柔的吧!我听Harmonia Mundi那张Bruno Philippe(大提琴)与Tanguy De Williencourt所演奏的舒伯特、多芬曲子(HMN916109)当那饱满丰富软质又充满沙沙声的大提琴声温柔的散布在整个空间中时,我觉得这么庞大的琴音已经超出真实的范围,真实的大提琴不会发出那么大的能量。于是我把音量调小,此时就很像真实的大提琴了,因为只是能量减少、形体缩小,但所有大提琴该有的真实要素通通不缺。此时我所听到的大提琴与钢琴就好像在一间声音特质温暖的小厅中,近距离所听到者类似。 

排山倒海

      再来听萧士塔高维契的「第五号交响曲」,我特别注意弦乐群的厚度,果然MC611、MC811a唱出的是具有足够低频厚度的声音,而且低频中的大提琴、低音提琴旋律线条很清晰,并不是混浊的一团低频。而铜管的光泽与温暖的感觉,还有厚度也让人喜欢。木管甜美圆润不仅好听,也让管弦乐染上优美的光泽与甜味。

      等到惊天动地的大鼓、定音鼓、管弦乐齐奏时,MC611、MC811a所发出来的动能很惊人,清晰的鼓声、鼓形创造出另外一种吸引人的听感,排山倒海的能量震撼着皮肤,这种有厚度、有能量、有冲击性、有解析力但是又不具有让人讨厌的侵略性表现才是如临现场啊!

      听杜达美指挥的「春之祭」时,大家最喜欢拿来秀的那几段听起来也是惊心动魄,清晰的内声部、厚实的低音部,各种飘在上方的主奏弦乐、木管铜管交织成极不合谐但又震撼人心的神秘面。MC611、MC811a所展现的满力量与宽广的音场让这首著名曲子完全没有单薄刺耳的问题,反而是清晰、雄浑、温暖饱满兼具。

     而听谭盾那张「火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MC611、MC811a的声音厚度,这种曲子听起来就会显得单薄。而主奏的小提琴也是温暖又带着真实的擦弦质感。弦乐群的细微波动与强劲有弹性的鼓声形成一种对比的美感,让人整首曲子听完好像饮了过量的梅酒,甜甜熏熏的。

活生生的音乐

      Music Culture MC611前级、MC81la后级合体展现出庞大宽松又有很高的解析力、厚实饱满又带着弹性的声音,这样的声音特质无论听什音乐都好听尤其听大型管弦乐时,会有置身音乐厅的感受。现在,我已经了解为何主其事者要以Music Culture为名,因为他们想要的声音就是活生生的音乐,而非冰冷机械的声音。他们真的做到了。


MC611前级规格:

频率范围:DC - 1.0MHz(CDd),DC - 600kHz(RCA/平衡/高电平),20Hz - 200kHz(唱机 MM),20Hz - 200kHz(唱机 MC)

输出电平:1Vefff - 11Veff 最大

输出阻抗:100 Ohm

噪声失真 (1 kHz, 2V):<0.00035%(高电平),THDN 典型值为 0.0003%(CDd

),<0.0004%(RCA 高电平),<0.0004%(平衡),<0.00015%(唱机 MM),<0.00015%(唱机 MC)

输入灵敏度:190mv(高电平),3.15 - 12.5mV(唱机 MM),0.315 - 1.25mV(唱机MC)

信噪比:112db(CDd),110db(高电平),80/ 84db, 5mV/ 1k Ohm(唱机 MM),74/ 78db, 0.5mV/ 10 Ohm(唱机 MC)

最大负载电平:11Veff(高电平),120 - 450mVeff(唱机 MM),12 - 45mVeff(唱机 MC)

输入阻抗:5kOhm(CD),5kOhm(CDd),50kOhm(高电平),47kOhm/ 200pF, var(唱机 MM),100Ohm var(唱机 MC),10kOhm(处理器)

通道分离:98db(高电平),70db(唱机 MM),70db(唱机MC),20Hz(IEC 新),6db/八度(次声波滤波器唱机)

功耗:最大 35VA

电源:精选德国制造的高品质电源变压器(用于音频部分 * 3 和控制 *1)

线路电压(出厂设置):230/115 Vac,50/60 Hz

尺寸(宽 x 深 x 高):480 x 459 x 196mm

重量:29.5kg


MC 811A 单声道后级规格:

峰值脉冲功率:1300 W

额定功率:8Ω 302W,4Ω 360W

最大输出电压:72 V 峰值

最大输出电流:23 A 峰值

输入阻抗:10 kΩ,XLR

输入灵敏度:2,2 V,302 W,8 Ω

信噪比(未加权):117 dB

信噪比(A 加权):120 dB

频率响应:DC - 130 kHz

失真:<0.004%,4 Ω,1 kHz,50 W

阻尼系数:200(4 Ω)

功耗:4 VA 睡眠模式,47 VA 空闲模式,480 VA 最大

线路电压(出厂设置):230 / 115 Vac,50 / 60 Hz

尺寸(宽 x 高 x 深):320 x 380 x 570 毫米

重量:30 千克


更多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ifi部落


hifi部落
专业器材测评,收购出售进口高级音响。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