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魔域 Magico Q3 一对有如卡拉扬的喇叭

乐活   2025-01-26 18:52   马来西亚  

      很少有一家喇叭厂跟魔域Magico一样,在创立十多年间,就拥有超高的知名度。甚至,他们最入门级的书架型喇叭就因售价高达10万元而成为话题。这家公司是哗众取宠吗?不!他们是以深厚的实力以及突破现阶段喇叭设计窠臼的企图心来设计每一对推出的喇叭,包括本文主角Q3。


一对有如卡拉扬的喇叭

      为何说一对喇叭会像卡拉扬呢?卡拉扬(1908-1989)在世时被誉为指挥帝王,指挥世界一流的柏林爱乐长达34年。他的唱片录音大部分音响迷不爱,因为听不出为何他被誉为指挥帝王。为何听不出卡拉指挥帝王的功力呢?关键在于卡拉扬的指挥动幅度太大了,而且太细腻了,小声时非常小声,涓涓流水不足以形容大声时又如排山倒海、也像夏季暴雷。细腻时比女人满头乌丝还细,圆融时又有如水乳交融。这样的指挥、这样的录音,音响系统如果没有很好的表现能力、使用者如果没有很好的调声搭配能力,听到的卡拉扬唱片录音都是难听的浑成一团的,或平庸的。事实上,不是卡拉扬不懂音乐、不懂乐团音响效果,是您的音响系统根本无法忠实精准再生出卡拉所指挥的音乐

清亮甜润干净利落

      这次,我在代理商的聆听室中听到Magico Q3喇叭,它的一切表现宛如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精确、饱满、有劲、活生、高度解析、动态范围大、暂反应极快、音质极佳。那三个7吋低音单体所弹出来的低频音粒快若飞梭,张力强、密度高,形体浮凸真实。那高音单体与中音单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乐器声音清亮甜润,干净利落,爽味十足,但却又一点都不聒耳。更棒的是,音像定位清晰无比,乐器与乐器之间看得真切,好像没有过录音器材般的直接,这是相位失真很低之下才能获得的清晰。现场使用什器材搭配呢?都是顶级器材,包括Soulution 720前级,Boulder 2150单声道后级,以及dCS Vivaldi三件式数位讯源。至于黑系统则未启用。

      开场白就把结论先秀出来了,这篇评论还要写下去吗?当然要!因为一篇评论不仅是写声音表现啊,还有喇叭的设计与用料也值得说。以下让我回头说起吧!Magico的Q系列共有Q7MKII、Q5、Q3与Q1等四型,其中Q1是书架型喇叭,所以Q3就是Q系列中最小的落地式喇叭。Q3的单体数量、排列方式与Q5相同,都是高音单体在最上方,底下是中音单体,再来是三个低音单体。而最大的Q7最上方反而是中低音单体,底下是高音单体,再往下才是中音单体与二个低音单体。为何Q7 MKII要把中低音单体安置于最顶端呢?我猜是因为喇叭高度的关Q7 MKII高度为1.520mm,而Q5为1.193.8mm,Q3也是1.193.8mm。以样的高度来看,Q7MKII把高音单体放在中低音单体之下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样才可以让高音单体跟聆听者耳朵高度接近些。

固若金汤的铝箱体

      再来观察Q3与Q5、Q7MKII的不同,Q5虽然高度与Q3相同,但在度与深度上都比Q3还要大,一支净重也逵190.5公斤。而Q7MKII更不用说,一支净重达340公斤。相较之下,Q3的净重113公斤就比大哥二哥轻得多。Q3的重量会超过100公斤呢?当然是因为箱体整个都是铝合金制造所致。箱板用的是0.5T-6061铝合金板,内部则是矩阵式的补强支撑骨架,所有零组件算起来有几百个之多。光是要把面板与背板二块铝合金连结固定,就要以12根铜棒从后往前贯穿锁紧,再加上内部骨架,使得整箱固若金汤。我们都知道喇叭箱体最重要要够重,要坚固,还有制振阻尼能力要好,而Q3的箱体全部用铝合金,而且用各种补强支架锁住,在重量与坚固方面已无疑虑,但是制振阻尼呢?Q3内部没有吸音物质,过样能够制振吗?阻尼特性好吗?不必担心,Q3箱体内部的接合处都有特殊制振阻尼层设计,而且内部表面也有施加阻尼材料,所以虽然箱体内没有吸音棉,但制振阻尼能力已足够。您知道吗?整个铝合金箱体都是在Magico自家工厂内以CNC做成的。

米振膜单体自己设计

     不仅箱体自己在工厂内完成,Q3的67单体也是自家CTO设计割制的,CTO是Yair Tammam,拥有物理硕士学位。他无到有设计Magico所使用的米技术振膜单体,并在以色列制造,而非委由常见的几家喇叭单体厂,所以到现在都还没看到第二家使用过种振膜者。过种米技术振膜做成上下二层碳纤维表层,中间层则是Rohacell发泡材料。而所谓米技术就是在振膜表层涂上一层米碳管涂料,这种米碳管涂料使得振膜更加坚固,强度也提升,最终使得振膜的第一次共振频率提升到分频点的二个八度频域以上。7时低音单体的音圈甚至使用直径3的钛音圈,我们都知道钛是又轻又硬的材料,用来绕制低音音圈,为的就是让单体质量更轻但音圈又够坚固,过也是Q3的平均灵敏度能够达到90dB的原因之一。至于磁铁,常然是使用钕磁铁。

      而在高音单体方面,Q3的1高音单体采用振膜,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几家工厂在制造振膜,不是一般喇叭单体厂能制造。为什么?因为制造振膜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不过在制造完成之后,就不会释放毒性,除非房间温度达到摄氏2.000度。Q3的这个1铍振膜高音单体除了振膜是外购之外,其他一切都是自己设计制造。

面板有抑振作用

      如果我们从正面看Q3的单体安装会发现面板上看不到固定单体的螺丝,事实上那个6中音单体与三个7低音单体都是直接锁在面板后面那层铝合金箱体上,面板只是覆盖上去而已。这样的设计是要利用内层铝合金板跟外层面板把那四个单体紧紧夹住,不至于引起振动。至于那高音单体,是直接从后面锁在面板上,等于是整块厚重的面板当做高音单体的「振动吸收器」。看到里,或许您突然会想到:万一单体损坏,要怎更换?必须从背板上把那12根贯穿到面板的长螺丝卸下,这样才能松开面板,取下损坏的单体。不过,由于所有的螺丝都在锁紧后马上以Loctite螺丝粘着胶封住,避免松动,所以在拆螺丝时可能会费一番功夫。

     Q3的分音器使用德国Mundorf元件,包括电容电感,而且是点对点接,不使用电路板。滤波斜率用所谓Elliptical Crossover Slopes,这种滤波斜率的特性是在相同滤波阶数之下,斜率会比较陡峭,但相位失真并不会相对提升。

突破密式缺点

      Q3采用密式设,而非常见的低音反射式。我们都知道密闭式设计的灵敏度一般都比低音反射式来得低(Q5灵敏度86dB),而且密式的低频截止衰减斜率比较和缓。相而言低音反射式的低频截止衰减斜率比较陡峭,而且低频截止点也比较低。既然如此,为何Q3要用密闭式呢?因为想要获得更精确、控制力更好的低频。为了这个目的,Q3在喇叭单体的制造上先提升单体敏度,接着在低音单体的制造上使单体本身频域能够延伸得更低,而非靠着低音反射式的设计。由于二样难处Magico都克服了,所以Q3虽然用密式设计,却没有密闭式的缺点,灵敏度高达90dB,低频也能延伸到26Hz(-3dB)。

     听过几次Magico的喇叭,我很乐意说:他家喇叭的确厉害。只要是搭配到正确的扩大机,他家喇叭所发出生猛弹跳、精神十足的声音绝对让人印象深刻。更棒的是,种充满劲道的声音竟然带着非常好的音质,一点都没有杂质,一点都没有沙粒,醇美滑顺得有如高级巧克力溶于口中。

生猛活泼,精气神十足

      再来,他家喇叭音场都很宽广开阔,而且音像凝聚稳定清晰,大音量时并不会如一般喇叭般音像崩溃轮廓模糊,仍然保持实稳定的感觉。还有,他家的声音解析力特别高,层次分明,声音直接无隐,显然相位失真很低。其实,以上我所说的也就是Q3的声音主要特质,这是让人一听就会喜欢的特质。

       最近我很喜欢拿绫户智绘的Shine」来做器材测试,因为内中的Bass弹奏很容易暴露器材的低频控制力、低频解析力,以及空间的中低频、低频扭曲峰值。那么多首曲子Bass弹奏占了重要分量,几乎所有的中低频、低频音阶都弹到了,无法躲避。所以,如果您听到Bass音粒忽大忽小、甚至大到轰然,那就表示空的中低频、低频驻波被暴露出来了。如果您听到的Bass没有真实的弹奏质感、没有饱满凝聚的形体,那就是控制力与解析力都不够好。在此,Q3除了少数几个Bass音阶避不过聆听空的自然峰值之外,其他Bass音粒都让我非常满意,那是密度高、张力强、满浮凸活生弹跳的Bass音粒。再来说到绫户智绘的嗓音。同样也是密度高、音像满凝聚的表现,嗓音中清楚的透出她唱歌时的中气,以及声带振动的磁性特质。此时我听到的是明亮阳光但却一点都不聒耳的声音,而且干净利落清爽明快。

低频控制力与解析力很棒

      接下来我听Anne Bisson「TalesFrom The Treetops」。为何要听这张CD?因为内中的Bass也需要好的控制力,否则就无法发出该有的硬调扣弹质感。一路跳着听,Q3都能发出软质中含着些许硬调的扣弹质感,而且Bass音粒凝聚柔轫,跟Anne Bisson嗓音特质一样。在此要补一句,Anne Bisson的嗓音在此处是柔美温润的,跟绫户智绘的粗犷磁性完全不同,Q3把过二位歌手的嗓音差异表现得很清楚,也代表Q3的音色辨识能力很强,趋于中性。

      听过二张人声与Bass为主的爵乐演唱之后,我要来张严苛的考验,那就是「Tango Tango」。为何我会用这张CD来测试呢?因为Q3属于生猛开放的个性,而过张「Tango Tango」如果高频段控制不住,声音太硬调,马上就会唱出硬调尖锐的声音,而且没有甜味,没有光泽,使得一张好录音听起来会变成平淡无奇,甚至尖聒耳。到底Q3让我听到怎样的声音呢?小提琴鲜明,钢琴也鲜明,但是鲜明却不刺耳,是第一好。再来音质很美,是第二好。还有甜味很足,是第三好。最后,虽然过张录音只是小品演奏,但依然可以听出暂反应快速,弦乐钢琴密度高。

传真度很高

      接下来我听Yarlung Records的爵士乐演奏「Sophisticated Lady」(YarlungRecords 65004),我想感受一下Q3对各种乐器的传真度。说「真度」其实是很笼统的说法,总之那是乐器的各种表现都要到位,才会让人感受到鼓刷够真实、细节够多,接触质感够真实,暂反应要够快等等。听完第一首爵士乐四重奏,光听那小号就确定Q3的乐器传真度非常高,乐器的细微细节非常丰富,小鼓鼓刷的沙沙声与钹轻敲的细微振动质感都非常真实。Bass与钢琴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音效,但一样真实。整体听来,Q3把张爵士乐四重奏唱得活生极了,而且乐器的形体有实体感,有重量感。

      再来是小提琴、大提琴、琴三重奏的「Baroque」,这是Eroica Trio所演奏的。Q3把三种乐器的音质表现得很美,那大提琴嗯嗯的鼻音充满丰富的细节,小提琴高频段收敛,温润有甜味。钢琴的音粒晶莹,没有特别强的实体感与重量感,但很自然。Dynaudio喇叭有一张测试片「Relive Music」表现难度很高,各种音乐类型都有,整张唱完,已可以知道音响器材的实力了。我一首接一首听下去,忘了停止。为什么?因为每首曲子的表现都紧紧吸引住我,第一首的管弦乐解析力那麽好,第二首女声活泼快速浮凸,伴奏乐器鲜明,Bass扣弹质感真实,克斯风吹气质感破金之声更真实。第三首口哨声鲜明又不聒耳,第五首弦乐群快速演奏是那的干净利落,解析超高。第六首低多情的男声嗓音听起来是那的迷人。一路听到十六首,我才长长吐一口,为什么?因为太注聆听了,以致于忘了大口呼吸。

      高难度的「Relive Music」听过之后,接着是充满情感的江蕙「半醉半清醒」。江蕙才一张口,就好像活生生站在Q3中间,形浮凸,一点都不会模糊或移。而脚踩大鼓的噗噗声是那么的满,伴奏乐器的发声位置清晰直接无隐,再加上细微的乐器声音细节也很清晰,听起来马上就让人联想到Q3的相位失真很低。

巨细靡遗,精确无比

      最后一张我听的是卡拉指挥柏林爱乐的布鲁克纳「第七号交响曲」音响评论员大概很少会拿布鲁克纳交响曲来测试器材,一来他的曲子喜欢的人不会太多,二者内中没有特别夸张的音效可供说嘴。可是,如果您测试的是真正杰出的音响器材时,张唱片却可以让器材的实力获得真正发挥,而且是整体的发挥。我无法整张听完,只跳着听,就已充分感受到Q3的威力,它把这首曲子表现得巨细靡遗、精确无比,细微的管弦乐内声部化都被解析得很清楚,宽广的动对比Q3表现起来一点都不吃力。尤其管乐群的光辉与弦乐群的绵密真是美极了。当我听着美好的音乐时,一个念头突然在脑中过:Q3的表现能力跟声音特质不就是指挥帝王卡拉扬吗?

简直是卡拉扬化身

      Magico Q3就是卡拉扬,面各种音乐都能应付裕如,音乐中细微的强弱化展现得如微风拂过湖面,带起波光粼粼。对音乐的高度解析能力更如卡拉扬的精确要求,丝毫不紊乱。庞大的动范围承受能力一如卡拉扬驱使乐团,能量源源不绝输出。优美的音质更如卡拉扬所营造出的美妙和声,让人心醉。Magico Q3你简直就是卡拉扬的化身啊!


规格:
型式:3音路5单体落地喇叭
使用单体:1吋MBe-1高音x1、6吋中音x1、7吋低音x3
效率:90dB
平均阻抗:5欧姆(最低2.8欧姆)
频率响应:26Hz~50kHz
尺寸:119.38x 26.67 x 41.64 cm(HxWxD)
重量:113 kg



更多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ifi部落

    德国 Music Culture MC 602/MC 802前后级功放

hifi部落
专业器材测评,收购出售进口高级音响。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