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音乐贵族 Audio note M6 Line Signature 签名版分体电源胆前级功放
乐活
2024-10-20 11:14
广东
要发生的终归发生!多年前,他们在M10身上抽取经验及技术放到M8身上,推出非常规武器M8 Line Signature之际,合指一算,已算到下一步该轮到M6。不过为免泄露天机,一直未敢道出,如今M6 Line Signature果然现身,证明预测无误! 哈!这响马后炮是否放得够响兼又无犯驳呢?但怎也不及M6 Line Signature出现所带来的回响大!其实,当M8 Line Signature现身之际,想不少Audio Note的拥趸、新知、旧雨也曾闪过一念,这套从旗舰M10前级而来的极级发烧分体供电架构,究竟会否、希望会、应该会,稍后投入M6身上?答案终于实实在在掷到大家眼前,这两件头的极级M6之实物就摆在我眼前。 M6 Line Signature之出现,可谓纾解一下中产需要被忽略之闷气,但同时间又要面对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现代社会,中产乃消费巿场至重要的消费群,很明显,M6 Line Signature的出现正是要照顾这一群。 要玩Audio Note胆前,至高无上的选择当然是M10,若消费不起M10,又或可用空间容不下其一套三大件之时,M8 Line Signature就是替身。但中产的负担着实不轻,多一个消费较实惠的选择就更妥当,那想当然要向M6埋手,来一记M6 Line Signature,跟M8 Line Signature形成两个清晰的消费级距,即定价六十多万与廿多万之别,好让有不同消费预算之中产玩家有得拣。收窄级距,令升级的阶梯更平顺。 常规版M6系胆前级,于二千年首度发表,五年后再推出M6 Line MK II,至今已发展至第三代,现役型号M6 Line MK III则于二零零八年发表。鉴于其电路设计已相当成熟,暂无需改良,亦不想为改而改,即使推出已将近八年,仍看不见有推出MK IV的必要。但发烧友大都爱好新刺激,不如就为M6加件独立供电器。 独立供电器而已,说来无甚大不了,但以Audio Note一贯不爱搞小动作,要搞就大搞一场的个性,就沿用M8变M8 Line Signature的升级方案,既无用为改而改M6本已相当成熟的放大电路,却又能够令该电路更极至发挥,将M6的表现大幅推升。当然,凡事总有代价,要砌出更强更重量级的分体电源供应器,大手笔地使用靓料之下,成本固然显著增加,同样然显增加者,更在于从一大件化成两大件,亦即需要面对由土地供应不足,延伸到可用空间普遍紧张的问题。 不讳言,只要口袋里钞票足够,干脆付了就是,干手净脚!但要找个空间多放一大件供电器所牵涉这问题,好些时候比价钱的考虑还要大。Audio Note倒也算灵活处理这问题,绝不强逼用家机叠机摆放,要知道M6 Line Signature两机箱均厚达140mm,机叠机摆放既不太合理亦不方便,更是不特别好看,看来累赘、沉重。至起码要可供上、下层或左、右并排摆放。甚或更具弹性地,可给予更遥距的摆位安排。跟M8 Line Signature一样,M6 Line Signature从分体电源供应器到放大器之间的两根(每声道独立各一)电源〝脐带〞,长度达3米。这表示摆位自由度极高,只要有需要或随你心意,两部份可摆成天各一方的格局,甚或将供电器藏到暗处,悉随尊便! M6 Line Signature下称「签名版」M6,之所以要由一箱变两箱,当然不在于盲扩充或炫耀。表面睇只是沿袭旗舰M10的设计,实质原因亦在于,因「签名版」M6采用源于旗舰M10的输出变压器设计,该输出变压器较常规版M6的大得多,故再不能以单一机箱收纳所有。变压器的用料亦份外讲究,采取C-core架构,芯部以优质的日本制(HiB)高磁感取向矽钢为材料。初级线圈选用优质无氧铜OFC绕制,次级线圈则为Audio Note至耍家的纯银制作,配合特选之电介质及蜡渗透。并使用一贯的纯铜安装架,用以确保不致出现磁化短路现象。 这完全由Audio Note自家设计及生产的特制且较大变压器,较之于常规版M6的变压器,有着更低失真,并大幅改进驱动力及增强低音能量(这个确实听得出)的效果。 要说至为实用的改变,亦是由机箱一变二所带来,可用空间松动得多以下,终于有空间加装平衡输入。要知道,该真正的平衡输入,不单单是在背板镶嵌多一组XLR端子这么简单,还牵涉到一大堆电路及分相变压器。一如以往,在这Audio Note的平衡输入上,他们必采取自家的分相变压器,该变压器只选用最好的材料绕制,线圈之银线乃瑞士精制,镍铁芯则在美国经过特殊的热处理。 基本上,所有零部件皆通过严格筛选,并大量采用自家度身精制之元件。全以人手焊接、测试及验收,所有工序皆在Audio Note新建,坐落于美丽的Sussex乡郊之厂房进行。 设计考虑周详,制作讲究之同时,用料亦得配合,冠上Signature版之名,选料岂能不讲究! 整个工作流程,由接上市电开始,当市电进入「签名版」M6的重量级分体电源供应器后,随即分派到两独立的电源降压牛去,亦即打从一开始,左/右两声道供电功夫已独立进行。其后的两大支ELNA 63V/10,000μF大水塘级滤波电容,再以两大只双C-core牛充当扼流圈(Choke coil),配合两份全对称的供电电路,每声道独立地各占一份。每份供电电路上均以三胆分工,Raytheon JAN 5651WA二极管负责稳压。Sylvania JAN CHS 6X5WGT负责全波整流。Ultron ECL-82三/五极同体管,负责强化驱动力。 电容向来是Audio Note的秘密武器,除横躺在电路板侧,Audio Note自家制、自家专利之油浸铜箔聚酯电容,这附有4N纯银引线,兼以厚重铜壳包裹之发烧级电容外。更得见Audio Note的最新利器,有名有姓的「快晴」Kaisei电容。据讲,此乃Audio Note掌门人Peter Qvortrup几经辛苦、转折,并花上好几百万英镑,才求得到日本名厂Rubycon应其要求生产之精品。一切皆因Rubycon至靓声的Blackgate电容于十年前停产,Audio Note虽已一口气花上几十万英镑,大手买入Blackgate电容作为库存,但总有一天会耗尽。几经辛苦、转折,终求得Rubycon应其要求,以经典用料,依照经典手法,生产出〝特性〞可媲美Blackgate之Audio Note「快晴」Kaisei电容。 放大器(Line amp)部份的用料无疑较供电器简单,但再睇清楚,倒也不简单,不简单处在于用料还要较上级型号「签名版」M8丰富,只因「签名版」 M8只有一组平衡输入,但「签名版」M6竟有两组,故内里再多两只分相牛,就是藏在靠近背板左侧的四个圆柱形金属屏蔽鼓之内。由于「签名版」M6沿用Audio Note至耍家的单端兼无负回输放大架构,但XLR平衡式接驳必不可小,故需要出动自家制纯银靓牛负责分相。 近面板一边的两只大牛,就是那日制(HiB)钢芯、优质无氧铜OFC初级线圈,纯银次级线圈,「签名版」M6专用之输出变压器,也就是Audio Note其中一重要之靓声利器。 整套前级放大电路,采取单一母板格局,母板上有一支Philips JAN 6189W双三极管负责输入级,再配合一支GE 6463双三极管充当缓冲级,两声道每支各用一半。另,横卧在放大电路板上,铜光闪闪的四枚音频滤波电容,则为油浸铜箔聚酯电容,附4N纯银引线,并以厚重铜壳包裹,Audio Note自家专利发烧制作。 操作设备方面,沿用如M-10般的精简、直接架构。面板上仅三颗旋钮,正中一颗为输入选择,左/右两边则为两声道独立之音量调节,即可省去加插左/右声道音量平衡,省却因无谓的元件及讯号路程所带来之失真损耗。至于对音响质素起决定性影响的音量调节器,绝非一般于坊间可随手购入的连续式可变电阻器,而系Audio Note自家手制,由一支支独立电阻砌成的级进式(22级)音量调节器。 背板上,镶有两组供电源脐带线用之军工级重型插座,长达3米之电源脐带线,以Audio Note Lexus LX九十六芯纯铜漆皮线制成。除设四组RCA、两组XLR输入外,更为玩双功放分音之大发烧早作筹谋,配备RCA及XLR输出各两组。 放大电路大抵不变之下,大手笔地加入更高级的输出变压器,以及一套重量级强势供电的「签名版」M6,确实有另一番听头。一份强而不霸的味道处处可见,见于人声、大提琴、钢琴,亦见于管弦的弱音细节、复杂的敲击,以至钟鼓齐鸣的爆棚级满员大合奏。 在ALR JORDAN的《The Music – VOICES 1》中,Rebecca Pidgeon所演译的〈Auld Lang Syne / Bring It On Home To Me〉,那简单粗朴的歌声/唱腔里,人声来得份外有重量感。「签名版」M6所展现出的强与重,不在于如何嘹亮,而在于能量密度,令每下咬字,吐纳运气都更见手到拿来的轻松之同时,感觉又更踏实。就似一辆具备低转增压又大马力的汽车,扭力之强,只需轻踏油门即轻松起动又随心加速!面对只一把人声之下,当然未需要来个什么举重若轻,而系完全无需运力,已把Rebecca Pidgeon演译中的温婉、深精与肉紧之间的层次营造出来,将当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加上浓而不腻的和味音色,感觉份外入心! 《钟氏兄弟‧极》自推以后,笔者就经常拿来试音,当中的〈玛门〉,在今次将「签名版」M6加入参考组合后的试音中,所透出的热血指数,该是历来我听过最热血的一次。演译中的控诉感至为强烈,将歌词中的讯息有力又尽情地倾泻出来,一次过听毕,宣泄情绪的效果来得非常实在,就如肆意地喊叫一场般痛快又舒畅! 钢琴能够形、神、能量俱全当然最好,但表现方式各异,在Hélène Grimaud弹奏〈拉赫曼尼洛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的重播中,既要细腻流畅,亦要营造得出那团火,更要整座钢琴大大件踏实地摆在眼前,「签名版」M6已一一清楚交代。在那一连串甚考机的高音键上,「签名版」M6之强,已超越高频之延伸是否充裕这基本问题,而系更深层地讲求音质。即使高频延伸同样宽裕、剔透,仍有质感似啫喱或似水晶之别,两种质感各有捧场客,而「签名版」M6的高音质感,则是如水晶般剔透又实在,每下不单如能目视,更似伸手可触。至于钢琴的中/低至低音键,于〈萧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重播中,「签名版」M6再一次显示其大马力、强低扭的特性,既可以充满控制力,有层次地下潜,亦能展示出一下到底的坠力,两者皆如心到手到随即力到般手到拿来。 于《Four Drummers Drumming》中的〈Seven Drums In Seven Four〉的重播中,「签名版」M6的高密度强能量,为各式鼓声的韧劲帮上一大把,更令鼓声强得来有头威亦有尾阵,绝非狠狠地一炸即散,后劲不继之流,而系持续且不手软地释放出强强弱弱的脉冲能量。 即使遇上更强横又更大的场面,就如柴利比达慈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穆索斯基〈画展‧基辅大门〉。甫开声,即感受到「签名版」M6将柴利比达慈那份表面听来速度偏慢,实则讯息密度特高,且张力非凡的演译手法,表现得相当淋漓,能量满贯如巨人踏步,每一下皆举足轻重,从而表现出一份神圣、权威、宏伟加张力饱满的感觉。最重要是能量的释放无拖泥带水,令整件事就来得更见满足又完满! 此外,于同一唱片中的拉威尔〈Boléro〉,再进一步将「签名版」M6在低电平动态上之强显露。〈Boléro〉头段的弱音管弦依然恰如其份地低调,但能量在超窄幅动态之间的起落,却见惊喜!呈现出非一般实质的动感,惊喜得令我疑惑,得重听一遍,果然厉害!细想一下,其实无甚大不了,只不过是一种近似在音乐厅现场才听得见的弱音动态而已!然而,能够在重播中出现,让我听见,却绝非等闲! 声音表现上,「签名版」M6相对于常规型号M6 Line MK III,明显更趋成熟,若M6 Line MK III等同三十来岁,普遍追求刺激、明快、拳拳到肉的心态,那「签名版」M6就是正值盛年,马步更沉稳,展现出沉着应战的感觉,权威性及压场感更是明显强得多。 「签名版」M6之强,实不单在于能量强,还在于大把在手,游刃有余。尤其在能量需索最强的中/低音打下,即使于本刊40多平方的大试音室中,「签名版」M6的能量其实仍未被用尽,我们还得利用讯号线,例如Tiglon MGL-X10平衡线去裁剪中低频能量比例,使之跟大试音室的房间声学条件耦合。大把在手备用,必比捉襟见肘好,这是常识吧!底子厚即余量足,霎时间有需要,又或系统、环境有变时,可手到拿来即用。若刚好够用的话,则随时变赤字!亦即说,无论是你口味、系统匹配或房间声学条件需要强能量,又或需要更充裕的备用能量,「签名版」M6必不会叫你失望!输入阻抗:100K 欧姆(线路电平),47K 欧姆(唱机)尺寸(H*W*D):140 x 440 x 410mm(前级/电源)更多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ifi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