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一中江南

旅行   2024-11-06 13:40   广东  

作者  李  杰

接官亭,攸县人最熟悉和想念的地方,古代来攸县做官的就是在这地方迎接。它在离梅城五里的地方,接官亭是有“威武、回避”的和鸣高唱的地方,有打拱、作揖之间的官场寒喧。青石板、八角亭,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只是人们口传过去的接官亭模样,也只是烟花消逝的历史上的粉红场所。如今的接官亭车水马龙,商贩云集,在宽大繁忙的文化路上,攸县一中就建在这曾是权贵交接的地方,也让有权贵气的接官亭更具有现代神往色彩。
站在一中大门口,一对鎏金石狮立在两旁,它雄壮,傲视着正前方,一中正大门的大小尺寸都蕴含有《易经》的睿智哲学思想,定然有风水大师的指算,我们站在这里,红尘消遁,世间便是有一种纯粹。
深受学府的感染,人就会聪慧和高尚。
走进一中,便晓知校园内一中的江南,它清雅芬香,桂花树、白兰树、香樟树,荫温校园。这些树不会凋残,就是严霜仍是葱绿,它似乎看不到四季的转换。是的,一中是没有四季,只有江南的春季,一年都是如此不变景象。学生个个都是拼命读书,老师勤奋教书。校园内气味是纯粹的墨香和书香。若有人说你为什么这么深深地呼吸,因为这气味让人典雅、华美,滋生悲悯天下的情怀。
德光亭、养浩亭、东山湖、碑林,每一处都是文化,都是一种悠久的文化底蕴,它直撞你的心底,豪情如此波澜,为天下求知之心。
江南是诗的地方,这诗深邃、绵长,一中就是一篇美的诗篇。从震阳书院,东山书院到攸县一中,每一个名称的更迭,都是另一行诗的意境。宋朝一改以往武将为官,开创了文官管理天下的局面,天下学书人无不学而优则仕,书院兴起了、昌盛了,书院成了人们学书圣地,辩理天下的场所,震阳书院就是一个古代时代的婴儿,健康成长,它是湘东文人,特别是梅城学子奔赴的府第。震阳书院就建在接官亭的旁边,它把读书声与落轿喊官老爷的叫声溶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个时代特有音频,这音频就是攸县文化的曲章。如今的一中已不再是当年接官亭与书院那个小地方,今天的一中有400多亩土地,是湘东地区校园面积最大的学校。在原东山书院的旧址上如今是一中图书馆,当你徜徉馆内,静坐读书,这块历史墨汁浸透过的土地,便会令人折射人性心底的光辉。
江南是人才,是骨气,是文人胸怀天下情愫的地方。一中校园内,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和教师讲课声。从教室门口经过,脚步要轻、要慢,就像春夜的细雨掠过花朵时的无声。我站在窗边,透过玻璃,李承德正在讲化学题,他是攸县化学教育专业老师翘楚,他讲课时神采飞扬,帅气优雅,在当今的浮华世界里,他的心是静的,是一种有上世纪二十年代民国时代教师的清流,他除了教学好书,多余的世俗一概不曾有,是文人堆里的傲骨。我们如果是赞美李承德书教得好,敬佩他的德高为范更恰当。教室隔壁就有个虞伟红教师也正在上课,她是一个江南花伞下成长的女人,温婉知性,她支教过新疆,经过空旷戈壁风沙的洗炼,有大漠烈火红妆,因此她慈爱而又严厉,只关注教好书,教书如花中细语,让听课的学生有江南温和和北疆旷野的享受,是她如慈念的春季孕育学生。一中就是有这么美的老师,与厚德载物的江南别无二致。
一中的行政大楼边,有一片竹园,是风景,也是气节。我行走在竹林园里,小径幽曲,在竹林深处一条凳上坐着一个女人,托腮遐想,学生模样。我走近一看,才知是被这里熏陶过的学生,我打了招呼,笑她仍似年轻思春,彭珍云靥面微笑,说:“是在思春呢,是想在这里青春岁月时光。”今天她无声地回了母校,竹园静坐,想她穿花裙子的女孩时代。我读过她笔下的文章,是纯美的文字,笔下尽是江南风景的蔚蓝,没有水塘胭脂,没有窗花微尘,都是很美好的故事。只有江南女子纯净的心才会有这样的文字,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中是让人回忆的,它是万千学子心中的江南,江南有多么美,多么纯静,一中就有多美,多纯静。
震阳楼在一中最南边,透过树叶,可以看到远处秀丽的灵龟峰。这座建于明朝寺院,几百年来,香火旺盛,与一中相邻,一边是香火越来越旺,一边是人才辈出。晨鼓暮钟,一中学子,皆都如愿。灵龟峰是攸县人宗教信念,朝拜的圣地,而一中是攸县学子念想的地方。“读高中,就要到一中学。”这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子女说的话,它是攸县人心中的江南。一中是有它骄傲的地方,名人有唐有章、周玉书等,从这里走出的学生灿若群星,学子们上的学校就有北大清华,就是每一年的高考季,攸县一中是株洲市各校攀比的对象,是其它学校的参照,看齐的名校。
我行思于一中,年轻时无缘于在这里学习,年暮时可在这里游观。“今天我以校为荣,明天校以我为荣。”这是学生立下的誓言刻在校园里。你好!一中,攸县人心中的江南、美好向往,你无处不是诗意、礼雅、恬淡、花团锦簇,令人不由自主吟唱:灵峰苍苍,攸水泱泱,看我学府,人才茁壮,承先贤之志,取俊杰之长……
来源:攸州文韵

攸县百事通
山美...水美...人更美...让世界领略攸县的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