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三目智汇防务,转载自三目智汇防务
公司与行业伙伴在测试中展示了端到端连接能力,包括利用专为F-35未来飞行测试设计的硬件和软件架构,顺利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并控制飞行中的无人机。这些人工智能架构不仅能够验证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能力,还能逐步改进技术,从而实现美国空军的‘系统体系’构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展示了其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界面,该界面可以从F-35或F-22的座舱中控制多架无人机,使用触摸屏平板电脑指挥多架无人机攻击敌方目标。
美国空军的“协同战斗飞机”项目采用的是迭代开发模式,在增量1阶段,美国安杜里尔和通用原子公司正在开发不同的无人机,另外还有数十家承包商正在研发自主技术和控制系统。空军仍在完善增量2的要求,该阶段预计将需要更先进但成本更高的无人机。
空军称,在增量1阶段最终可能采购100至150架协同作战飞机,在整个项目阶段可能会购买数千架。F-35已被确定为这些无人机的主要有人机搭档。空军目前仍在研究在作战、训练及在日常任务中如何使用协同作战无人机,并探讨其维护和后勤需求,尤其是如何在飞行中指挥和控制无人机,这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F-35的座舱本身已经配备了先进的大数字触控显示屏。其TR-3软硬件升级提供了支持未来Block 4升级的软件和硬件框架,并配备了增强型全景座舱显示屏。
除了控制界面外,如何建立安全的通信架构以支持F-35和F-22作为无人机指挥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使用Link 16可能会暴露飞机位置,而F-22此前仅能发送而不能接收Link 16数据。两种战机都有各自的低可探测性数据链(LPI/LPD):F-35使用多功能先进数据链(MADL),F-22使用机间数据链(IFDL)。不过,MADL和IFDL之间无法直接通信,这也是空军和洛克希德·马丁正在解决的问题。
随着F-35在无人机指挥领域的能力不断拓展,其重要性可能不仅限于无人作战飞机项目。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合作,使两军可以无缝控制彼此的无人机。海军陆战队也在实验XQ-58“女武神”无人机,并与空军的无人作战飞机项目建立了正式联系。此外,英、美、澳三国在奥库斯安全合作框架下正积极推进无人系统和自主技术的发展。
洛克希德·马丁总结道:“2025年,我们将重点推进F-22和F-35与无人机的进一步整合,并进行实战飞行测试,以便快速验证和应用这些技术。这些能力将确保美国及其盟友保持领先,并配备灵活、可扩展的技术,以适应未来防御作战的需求。”
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