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镇土塘小学开展教师读书分享会
苏轼曰“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美的传递者,能够培育审美情感和美学理解,播种智慧、传播文明。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人文底蕴和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2024年8月28日,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初秋时节,土塘小学开展了主题为“书香暑期·遇见美好”教师暑期读书分享交流会。
刘珊珊老师
在这个暑假,刘珊珊老师读了很多优秀教师都推荐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她的心情由一开始的疑惑转变成了惊讶。她惊讶于书中对孩子的解读,它从关系的角度解释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出现的种种问题。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孩子,你就没有办法忍耐他。”作为一名教育者,刘老师对这句话是赞同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无理取闹,但他们真的只是在“无理”取闹吗?刘老师不这样认为,引用书里的一句话:“每个人都不是孤岛,需要被看见,被链接,尤其是孩子。只有被看见,沟通才能成为可能。”
黄佩娟老师
暑假里黄佩娟老师读了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了解到他的板块教学,读后如拨云见月,受益匪浅。
薛法根老师的这本书中,有16个经典教学案例,每个案例都分板块进行授课,在每个板块后都有名师点评,每一堂课结束后都有名家对整体进行评价。
所谓组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板块,每一个板块聚焦一项目标展开教学,如“听记字词、概括语段、朗读体验、模仿写话”等,每个板块目标集中、内容聚焦、活动充分、收效显著。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灵活设计出不同的板块组合,是薛法根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
最重要的是,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方法简单实用,老师们可以借鉴模仿。
引用薛法根老师的话——如果一节语文课让人听了很激动,可是听课后一动都不动,只能说那是看了一场表演。真正的好课一定是既好看又有用,或者次之,不好看却很有用。
悟了薛法根老师的板块教学方法,黄老师正“盘算”着在今后的教学里,如何“偷”他的“秘笈”,化用到自己的课堂里,逐渐形成自己“清简”的教学风格。
利凤娇老师
暑假里利凤娇老师阅读了《成就孩子好性格的100个细节》这本书,这本书选择与孩子性格相关的100个细节,通过丰富的名人家教故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教案例等,生动且有理有据地讲述了父母塑造孩子性格可选用的多种方法。在塑造孩子性格的过程中从这100个细节处着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以及健康的心态。“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可以成就成功的人生,不良性格则可能毁掉—个天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根本上决定着他的前途与命运。在塑造孩子性格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这100个甚至更多的细节处着手,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命运的风帆,才不会在潮起潮落时触礁遇险。
周巧萍老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周巧萍老师在阅读《如何阅读》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以前读书的方法一直都是低效的,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是一种技能,用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这里简单分享两点:
第一:如何使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技巧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她发现书中的很多的概念已经非常熟悉了,如:空白卡片法、左手慢动作、双手并用、两手摆动法等,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去快速阅读,通过书中的实践,周老师明白到,只有在练习中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二:如何处理书中晦涩难懂的内容
面对一无所知的内容,横冲直撞地开始读就会越读越沮丧,感到困惑不解。《如何阅读》告诉我们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精心的略读。在正式阅读前,怎样快速寻找重要线索,储存背景知识,描绘自己的阅读地图,通过略读、扫描、跳读等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特定信息。
阅读是一种享受,而高效阅读是需要学习、练习的,去书中选择适合你的方法吧,试一试,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阅读,越来越擅长阅读。
陈淑云老师
陈淑云老师分享的书籍是《围城》。人生就像是一座围城,人们总是从一座围城跳入另一座围城,却始终无法超越围城。陈老师觉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或许宽敞,或许窄小。走出围城是我们在感受到压力和束缚时想的自救途径,然而平凡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在不同的围城中选择。每一座城里都会有一道阳光,只要向着有光的地方走,就不会孤寂。
张慧珍老师
张慧珍老师分享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张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读书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同时,读书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彭幼芬老师
彭幼芬老师分享的书是《数学,究竟怎么教》。书本封面上的教学照片,吸引了大家。照片记录下的是一线教师戴曙光,也就是本书作者的课堂一帧。戴老师将书分为三章,亦则三问,通过对“数学,究竟教什么?学生,究竟怎么学?教师,究竟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追问,朴实、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思考。在新课标落实的当下,这本书的出现,让老师对于把“四基”与“四能”融入日常教学有了方向。在日后的备课、上课以及课后辅导工作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方式儿童化地处理教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张美纯老师
张美纯老师深入分享了研读《跨学科学习》一书的深刻感悟,她指出跨学科教学的精髓在于巧妙挖掘并融合各学科间的共通之处,构建富有启发性的主题情境。本书倡导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与生成;同时,强调以精准的评价体系为指引,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最终,鼓励将所学知识无缝对接至现实生活,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应用。该书诠释了跨学科学习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
黄福兴老师
黄福兴老师分享了《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一书,该书从四大维度——捕捉他人思维碰撞的火花、见证课堂变革的显著成效、倾听学校实践探索的回响以及展示合作学习的典范案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书中不仅揭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强化合作意识方面的独特价值,还强调了教师引导语聚焦于群体互动时,能自然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萌芽;而当教育评价体系侧重于小组整体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则能得以逐步滋养与强化。
熊芬老师
熊芬老师分享了《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一书。她提到本书不仅深入探讨了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法的学习原理,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模仿成功范例来加速学习过程,提升技能掌握度,这部分内容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实践中的“做中学”的重要性。同时,书中精心设计的课堂反馈条环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即时、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也启发了作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我们,如何更加有效地给予反馈,以促进他人的成长与进步。
刘景辉老师
刘景辉老师阅读了《百闻不如一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接触》一书。他提到,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教学,如辅助语言学习、文字润色乃至开展心理辅导。本书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应用场景,还探讨了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丰富的案例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AI工具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潜能。
邓芊芊老师
邓芊芊老师阅读了《新课程关键词》一书,她提到,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作者从多个维度出发,对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进行了逐一解读,如“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每一个关键词都伴随着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书中还融入了许多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邓老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方向和目标。
乔硕硕老师
乔硕硕老师阅读了《写给教师的心理学》一书。该书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来给教师正确的指导,书中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为什么他们会有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让乔老师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书中的心理学原理和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帮助教师理解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
邹琪老师
邹琪老师阅读了《大地上的劳作:24节气亲子书》一书。本书的作者章振乐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位小学校长,他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内,把节气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向他的学生们传播,把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田。对孩子们来说,节气,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常识,更意味着一种对待生活的哲学与智慧,这样的影响,在教育中是非常深远。通过阅读这本书,她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带领同学们接触自然,学习传统文化。
脚步未能抵达时,书籍便是最好的长焦镜头,带领我们领略细微且生动的人与物。读书分享会虽已落下帷幕,但阅读的行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秋意渐浓,新学期即将开启,我们将带着新的责任再次出发,带着新的书籍不断精进。肩上有责任,心里有温度,我校全体教师将保持热爱,向上向美,在阅读中带领学生一起,更好地提升与成长!
统筹|邵海滨
撰稿|钟柱芬
各科组教师
编辑|钟柱芬
一审|江燕萍
二审|邓小玲
三审|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