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uit Res 编委动态 | 青岛农业大学李帅教授课题组揭示大豆裂荚关键调控基因及其作用机制

文摘   2024-10-25 10:30   江苏  

2024年9月,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帅课题组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rtificial selection of mutations in two nearby genes gave rise to shattering resistance in soybean 的文章,解析了大豆等豆科作物裂荚性状关键调控基因,为理解大豆驯化过程及培育抗裂荚大豆种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基因资源。

裂荚是野生大豆散播种子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现代农业栽培过程中,裂荚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为解析大豆裂荚关键调控基因,李帅课题组利用重组自交系对大豆裂荚调控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克隆了位于16号染色体的裂荚调控基因Sh1和Pdh1。Sh1基因中碱基“G”向“A”的突变,同时加上9个碱基的缺失,引起Sh1向sh1的转变,使植株由裂荚向抗裂荚改变。Pdh1基因中碱基“A”向“T”的突变,导致Pdh1向pdh1的转变,使植株由裂荚向抗裂荚改变。Sh1编码一个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通过抑制SHAT1-5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豆荚缝脱落层纤维帽细胞的次生壁厚度,促进豆荚腹缝线开裂。Pdh1编码一种dirigent蛋白,它能协调木质素在内层韧皮部的不对称分布,使豆荚壁产生扭转,从而促进裂荚。对代表性大豆种质中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图谱、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等位基因分布的整合分析表明,sh1和pdh1这两个基因是这一驯化性状的主要调节因子。Sh1和Pdh1所在基因组区域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受到筛选。现代大豆栽培种中sh1基因型占93.1%,pdh1基因型占86.5%。

大豆裂荚的遗传机制和选择过程的示意图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帅教授为第一兼通讯作者,美国普渡大学马渐新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农学系1989级校友)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山东省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山东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分子生物学科研平台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2044-8

相关推荐:

Fruit Res 合集 | 基因组和遗传转化

Fruit Res 合集 | 生殖生物学

Fruit Res 合集 | 果实发育、成熟和衰老

About Fruit Research

Fruit Research 是一本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致力于传播果树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专注于发表本领域原创研究文章、综述和方法和观点。目前期刊已被Scopus、DOAJ、CABI等数据库收录。


期刊官网:

www.maxapress.com/frures

投稿网址:

mc03.manuscriptcentral.com/frures


作者服务亮点




1. 2024年内投稿免收文章处理费

2. 通过微信公众号、头条、知乎等多平台,全面宣传作者团队及研究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

3. 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对已发表文章进行多层次的国际化推广,扩大全球可见度


关注园艺植物研究

园艺植物研究公众号专注于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饮料植物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园艺植物研究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查看文章原文

园艺植物研究
园艺植物研究公众号专注于发布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饮料植物、药用植物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