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眼|中国石油报:首座!首次!探秘3000米海底的“温暖密码”

企业   2025-01-31 15:22   河北  



海浪蓝色警报!

风暴潮蓝色警报!

天文大潮!

春节前夕

渤海唐山海域

低温、风雪、冰冻、风暴潮

等极端天气接踵而至

唐山海域南堡2号人工岛上

海风如刀,白浪翻涌,漫天大雪

放眼望去

海天间一片苍茫



南堡2号人工岛四面环海,距离陆岸3.5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员工们特殊的工作模式。他们乘船上下岛,实行“上7休7”的工作制度。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导致海上限航,他们就不得不延长在岛上的驻守时间。

冬天的南堡2号人工岛。

这个春节,50余名员工坚守岗位,全力保障人工岛上的油气生产和储气库的稳定运行。海上终年不息的海风、极端的天气和离家的孤独寂寞,让驻岛生活增添了几分“遗世而独立”的沧桑感。

李松和姜殿军除夕夜在南堡1号储气库巡检。

除夕夜,在寒风呼啸与海浪翻滚的交织声中,安全生产监督中心现场管理人员李松和采气班副班长姜殿军开始了夜巡工作。

从采气井口到采气阀组,从加热器到计量分离器,他们对百余处巡检点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绕储气库装置区一圈检查下来,一个多小时悄然过去。

当他们结束巡检,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返回中控室时,才发觉手脚早已冻得麻木。双脚不时传来阵阵钻心的痛感,仿佛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双手更是僵硬得如同两块被冻住的石头,手指也失去了灵活度。
这里没有震耳的鞭炮声,也没有绚丽的烟花,岛上的除夕夜看起来与日常每个平常的夜晚无异。阖家团圆之夜,对家人的思念也愈发浓烈。
李松的妻子在2024年11月刚刚生下二胎,小女儿才满2个月,原本计划一家四口回老家过年。然而,由于储气库建设和注采气任务繁重,轮班同事家中又临时有事,李松只能坚守岗位。妻子得知他又要在海岛值班时,满是不解:“储气库没有你就不生产么?今年一家四口回家过年该多好啊。”李松只得耐心解释:“这个冬季是我们储气库首轮正式采气,需要值守,总得有人值班啊。”

和李松一样,姜殿军和工友们也在岛上度春节。这已经是姜殿军连续在人工岛上度过的第14个春节。姜殿军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家人就生活在唐山本地,因着这份地缘之便,他每次休假都能抽空探望家人。也正因如此,每年春节前夕,他总会主动请缨承担值班任务,只为让外地的同事们安心返乡,与家人共享团圆时刻。

“我国首座海上储气库在投运后的首个春节,首次承担起为京津冀地区供气的重任。这三个‘首’的叠加,意味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容不得丝毫懈怠。”冀东油田储气库建设项目部(储气库公司)副经理刘国英说道。

据了解,自正式投产以来,该储气库日采气量可达350万立方米,应急冲锋能力达400万立方米/日。值得一提的是,该储气库还在海底藏着“超级管道”,它是国内最大口径、最高压力的海底天然气输送管道,肩负着护航“福气”“上岸”的重任。

大年初一大早,李松和姜殿军就开始巡检工作。

“漂”在海上的储气库可谓自带“光环”。除了配套“超级管道”,它还拥有“超级大脑”和“超级保镖”。刘国英介绍道:“信息平台可对储气库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广应用激光云台天然气微泄漏监测设备,这些设备就像一个个‘超级保镖’,不仅能快速发现事故和异常状态,还能实时盯着甲烷气体浓度,一旦有情况,马上发出警报。”

京津冀地区是国内天然气调峰保供需求最大的区域,春节期间寒潮突袭,导致用气需求急剧增加。南堡1号储气库地理位置优越,南有两座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北有中俄、永唐秦管道,东有规划秦丰线,天然气运输管道密集。据预计,2024—2025年度采暖季,该储气库将供应3.5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京津冀约350万户家庭送去温暖。

温暖的密码

不仅藏在3000多米的海底之下

更藏在渤海湾小岛上

每个可爱的石油人心里……



来源:中国石油报



冀东油田
扎根山海,宝石花开——传播资讯,讲述故事,展示风采,提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