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废品上清华的“状元”庞众望现状曝光:缺爱的妈妈,一定会养出缺爱的孩子吗?

文摘   情感   2024-07-11 18:15   上海  




缺爱的妈妈,养出了状元儿子

还记得那个7年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庞众望吗?

2017年,他考出了理科684分高分,并获得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降分录取资格,以744总分的优异成绩进入清华大学。

如今,他已经读到博三,学习精密仪器专业。

高考结束之后,他接受了《面对面》栏目的采访,人们才发现:这个看起来腼腆聪颖的男孩,原来有一个悲惨的身世。

他的爸爸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能力养育孩子;妈妈先天性下肢发育不全,双腿被截肢,没有上过学,但她把庞众望当成自己最大的希望。

她说:我一辈子没读过书,可羡慕读书的了,就想让他(庞众望)能读书,尽量读好书。

上学期间,家庭一直是庞众望最大的重担,他曾为妈妈住院挨家挨户借钱;也曾捡废品赚钱还债。

就连读清华大学期间,他也一边忙学业、一边照料家庭,来回两头跑。

虽然负担很重,但妈妈对庞众望的爱从未缺席。在她的养育下,庞众望心态非常积极。

他说:从小妈妈就把我教育得挺乐观的,她常说人要往前看,我妈妈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要去难受?

庞众望的妈妈,从小到大并没有得到过很大无条件的爱,她的父母认为残疾人没能力读书,连小学都不让她上。

可她对孩子的爱一丝一毫都没有缺席。

心理学认为:缺爱的妈妈,会无意识用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孩子

就像一位妈妈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吼,自己孩子调皮了,哪怕知道不应该吼孩子,还是控制不住。

外公吼妈妈,妈妈吼孩子,孩子结婚生子,也会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

原生家庭灌输的东西,一定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

因为这份缺失,缺爱的妈妈容易养出不自信、没安全感的孩子。


父母的乐观,是孩子巨大的福报

多项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作为孩子的容器,会涵容孩子大部分情感情绪。

但如果父母自身压抑了太多负面感受,容器是满的,就没有空间和力量再去涵容孩子的情绪。处在满状态的父母,容易感到压抑,同时让孩子跟自己一样压抑。

然而,如果父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内心腾空空间,更好地涵容孩子。

这样被养育出来的孩子,就不会缺爱,因为他被妈妈好好爱过。

庞众望描述妈妈时,用了一个词:爱笑。

然而在他的回忆里,却充满了对妈妈的心疼:以前我并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我妈妈到底在经受怎样的一个病痛的折磨,因为她一直不告诉我,也不让我去看她有疾病的位置。

但是,她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些深可见骨的伤口,我其实特别特别地心疼。

将自己的忧愁藏了起来,用笑容涵容孩子的忧愁,这样的心态,使得庞众望的妈妈能够涵容孩子,好好跟孩子产生链接。

作家李雪说:庞众望的妈妈是人格健全的人,松弛的笑容非常稀有,有她这样的妈妈,是巨大的福报,是孩子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庞众望妈妈身上,学到一种积极饱满的心理状态,养育出不缺爱、充满爱的孩子。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放下脑海中我一定不能做我父母那样的父母这类想法

心理学中有个白熊效应:越是不去想白熊,就越会想白熊。越是不想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就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转换一下思路:不执着于做一个好父母,而是给自己足够的爱,治愈童年创伤,结束缺爱的代际传递。

比如,尊重并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心里难受、痛苦、孤单、不安了,抱一抱自己,取悦一下自己,让自己重新感到满足快乐。

或者,多表达对孩子的爱。

不要吝啬拥抱,研究发现,亲子之间的肢体互动有利于孩子大脑发育,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能量。

报班学习提升,阅读大量书籍,旅行增长阅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看到更好的自己,和过去说再见。


如何成为不缺爱的父母?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

作为父母,我从没有被自己的父母好好爱过,我想要好好爱我的孩子,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很多父母即使学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到行动的时候,依然控制不住,在孩子身上重复自己童年的遭遇。

自体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好父母都不太自恋

意思是:好父母不会渴望在孩子身上重复自己的童年遭遇,而是用理智客观的态度来养育孩子。

既不会给孩子过多的爱,导致娇纵;也不会让孩子感到缺爱,虚弱自卑。

为了帮助父母好好爱孩子,书籍《整体养育》给了我们五个建议:

第一,能共情孩子的感受

不自恋的父母能换位思考,脱离自己的立场,走进孩子的立场里。

比如:安慰一个哭泣的孩子,不会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受了天大的委屈

看见孩子可能的感受,说出孩子的需求和意图,再回到自己的出发点寻找合适的方式去沟通、解决,就能充分共情到孩子。

第二,善于自我照顾,而不是过度付出

很多中国式父母享受苦难,付出越多越有安全感,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感动。

比起感激,更容易让孩子感到自责愧疚:爸妈这么辛苦,都是我的错

为了缓解自责愧疚,孩子会很希望父母能休息一下,不要那么辛苦。

所以,好父母不会沉浸在自我感动中,他们会想办法结束苦难,让自己开心、快乐,这样一来,孩子也能心安理得追求幸福。

第三,不与孩子争夺权利

很多中国亲子关系悲剧的源头,就是只有权力,没有爱。

父母坚信自己掌控着家里的一切,孩子只有听话的份儿。而那些敢于承认自己并不总是对的的父母,就带孩子离开了亲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对孩子来说,没有权力斗争的家庭才能真正松弛下来。这样的父母,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第四,允许孩子在合理范围内不听话

父母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思维层面的不听话: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会被干涉;可以反驳父母,而不会被指责。

研究表明,童年时充满反抗精神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独立分析能力更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第五,善于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

当孩子受到刺激过大、过多,会因为超出承受范围而逃跑,这在心理学里被称为超限现象

父母总是批评孩子,或者总是表扬孩子,都会引发超限现象。

因此,好父母会结合两者,比如告诉孩子:今天你作业做得很慢,但我知道你有努力在做。

点出孩子犯了错,同时也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批评和表扬双管齐下。这样一来,孩子能认识到错误,也能保全自尊自信,亲子两方皆大欢喜。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放下过去,活好当下。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坚持下去。

如此一来,你就会从一个缺爱的妈妈,变成一个发光的妈妈,永恒地照耀孩子。


德瑞姆心理
德瑞姆心理专注高端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22年。我们提供心理咨询师成长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心理学本硕博学位项目、心理科普内容、心理咨询服务、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等,旨在让14亿中国人从心快乐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