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邮友投稿】邮票不应继续“以残为美”

文摘   2024-07-20 12:08   江苏  

近日,某拍卖会上大量拍卖错版邮票、印样的事件在集邮圈中迅速扩散。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出来“百家争鸣”,好不热闹。今天,我们来听听本公众号的忠实读者HAG邮友的观点。

大咕注:本文为邮友投稿,不代表大咕的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

“错版邮票在某拍卖会上大量上拍”一事已发酵数日。迄今为止,此事的走向完全符合标准的“网络大瓜”,各方代表纷纷发声,闹得不可开交。场外的吃瓜群众也是看得不亦乐乎。

作为局外人,我对这批邮票的主人究竟是谁完全没有兴趣。是原文所讲的“邮票厂老工人”也好、另有其人也罢,终究逃不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邮票收藏会“舍本逐末”,疯狂追求次品?

所谓“错版”、“变体”邮票,其实是对邮票残次品的高情商表达。早期邮票受限于印刷设备,时常会出现印歪、印倒、套色不准、切割错误等问题。再加上当时质检工作纯靠人工,细致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残次品邮票进入流通环节。有一些早期集邮者留心收集这些残次品,并加以精心研究,成为集邮史上重要的成果。

随着近年来印刷设备更新换代、质检标准愈发严格,理论上残次品流入市场的概率是越来越小。然而许多人发现,残次品流入邮局营业柜台的情况是少了,但在二级市场上却大量出现。至于这些残次品是如何流出的,目前圈内已基本达成共识——某邮票印刷厂内出现了“邮老鼠”,其拥有稳定的残次品货源,能保持常年稳定出货、甚至做到按需出货。

邮老鼠永远存在于利益最大的地方。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形,与集邮圈内畸形的需求脱不开干系:在新发行纪特邮票大量破发的当下,追求“全品”已无意义,反倒是看似稀缺的残次品不受市场价控制,容易炒作。一些集邮者也被潮流所带动,不惜砸重金获取最新印制的残次品邮票。

集邮圈对于残次品的畸形需求在收藏圈中是少有的。买古董瓷器,买家恨不得拿着显微镜一点一点查看瓶上的裂痕;买名人字画,除了验真以外,品相也是重要的考量。譬如,假设有同一个人画的同样的两幅画,一幅保存完好、另一幅霉斑点点还撕坏了一角,在同样的价格下你会收藏哪个?答案显而易见。可是到了集邮圈,那些印刷质量稀巴烂、打孔如狗啃的邮票却能打着“错版”、“变体”的旗号摇身一变,成为身价百倍的“珍品”,不禁使人疑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残次品邮票的大量出现,不仅不能说明中国集邮的进步,反倒说明邮票印刷质量已严重倒退、质检工作形同虚设。时至今日,中国某邮票厂的机器还做不到精准套印、精准裁切,质检系统还做不到准确挑出残次品,令人哑然。也不知道他们曾经大肆宣传的“高质量邮票印刷机器”、“严格的质检流程”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每一张流出的残次品邮票,在饱满了某些人的钱袋之时,也狠狠地抽了中国集邮一巴掌。


欢迎关注大咕的集邮世界!
大咕,专注于新世代青年集邮发展,不拘泥于传统集邮内容。关注:邮票、明信片、风景戳、机戳、首日封等。

大咕的集邮世界
邮票、首日封、明信片与邮政业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