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7月,本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关于跨外平刷业务的文章(见:【特殊业务】跨外平刷 (qq.com)),在集邮群体中获得了一定的反响。由于该业务非常冷门,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更多的资料,故大咕在原文里留下了许多“问号”。
近日,资深集邮者陈岗老师撰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展示了其收藏的许多珍贵的早期“跨外平刷”封,并对该业务的办理情况做了更为细致的介绍,解答了大咕在文章中提出的许多问题。现转载在此,与诸位共享。PART 1.
“跨”字类业务
“跨”字类业务除跨外平刷外,还有跨本平刷(见下图)。该业务最早开办的城市是广州,时间在2000年。采用“跨”字类的邮件,均为大批量业务,即使是信函,也为统一印制或打印的印刷品(注:目前国内邮件印刷品与国际邮件印刷品的概念不完全一致),所以这也是我们看不到“跨外平信”或是“跨本平信”的原因。跨本平刷
PART 2.
开办城市
除北京外,还有上海、广州、天津等多地开办过“跨”字类业务。因北京邮政部门采用制签机收取邮资,而签条上又有业务种类标注,故比较容易识别。而其它城市采用过普通邮资机的方式收取邮资,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邮件才能确定是“跨”字类业务。上海“跨”字类业务机戳(两种)
广州“跨”字类业务机戳
天津“跨”字类业务机戳
PART 3.
资费计算
现行的基本资费为按当期国内的印刷品资费,加收20%的服务费,每件另收0.5元的翻译费。在业务开办早期,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有的地方仅收取10%服务费;有的地方在按9%收取服务费的基础上另加收0.5元翻译费。收、寄件人名址在境外时均用外文标注在邮件上。国内处理时,在邮件上粘贴或者是加盖国内发出邮局的名称和邮箱号,以便退件时使用。邮件在寄达地对收件人地址进行翻译。例如,下图中的“跨外平刷”封由天津互换局实寄南京,在南京处理中心翻译地址。
后记>>>
“跨”字类业务研究接力赛回顾(大咕)
“跨”字类业务研究的难点在于:该业务属于国际进口类业务,并不对中国内部开放——也就是说,只要身在中国,便不可能找邮局办出此业务。而对于外国进口的“跨”字类函件,又得严格按照指定的国际邮路运输,寄件人无法指定某互换局办理。因此,到底有哪些互换局在办理(或曾经办理过)这些业务、收费标准如何、业务办理流程是否有过变动完全无据可循,只能依靠流出的信封来“倒推”。理论上来说,“跨”字类业务实寄封应该存量很大,但为什么线索依然那么少呢?因为,这些信封是真正的、完全自然的实寄封,并不是为了集邮而做的。“跨”字类业务以商业函件为主,其收件人大多为公司或学校,信封在开拆后即被抛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能妥善保存下来、加以系统研究的“跨”字类业务信封可谓是凤毛麟角。目前,网上能查到的关于“跨”字类业务的研究极少。目前可查的最早记录是2013年,有人某论坛上发表了一张“跨外平刷”邮资标签的图片,下面回应者寥寥。2017年,王辉在当年第1期《集邮博览》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跨外平刷”的文章,囿于资料匮乏,该文内容是以提问为主。紧接着,当年第3期《集邮博览》上,柳承美发表了《“跨”字邮资标签的由来》一文,对王辉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介绍了他了解到的一些信息。自此之后,该业务的研究再次陷入中断,在大咕于2023年7月发表《【特殊业务】跨外平刷》一文前再无任何公开的报导。本次陈岗邮友所作的文章,是目前对“跨”字类业务开办情况最为全面的梳理,其提供的实物照片也证实了先前的一些说法。“跨”字类业务的研究,就是这样一棒传一棒地进行下去。每棒都有新发现、每棒都有新收获。
欢迎关注大咕的集邮世界!
大咕,专注于新世代青年集邮发展,不拘泥于传统集邮内容。关注:邮票、明信片、风景戳、机戳、首日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