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系教师、短片教研组组长 吉桥
2024年从世界各地的许多影展上不断传来我们文学系学生故事短片入围和获奖的喜讯,如黄丹老师指导的2023级电影叙事艺术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杨一欣创作的短片《智齿》入围罗德岛国际电影节半决赛,并荣获伦敦环球电影节最佳短片奖。此前这部短片已经获得印度独立电影节最佳学生短片奖 ;曼谷电影奖最佳学生短片奖;欧洲cinema电影节最佳短片提名;入围里斯本独立电影节 (终评于11月进行);入围韩国国际短片电影节终评、瑞典电影奖 终评、第二十三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2020级创意策划本科班周照桓创作的短片《大佬来上堂》(黄丹、王曦曦老师指导),在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学生短片单元荣获优秀影片奖;该片刚刚还入围了威尼斯短片电影节;2013级电影剧作本科、2021级电影剧作硕士乌拉尔·库尔曼江 的短片《双眼皮》(黄丹老师指导)入选北京国际短片联展、入围罗马尼亚国际电影与电视节SIMFEST。2019级电影剧本创作及理论方向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于思茗的《幸存者》(刘德濒老师指导)入选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角 ,等等
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有朋友很好奇,甚至有些不解,问我,文学系的同学不是学写剧本吗,现在怎么越界玩上导演了?
实际上提出这种问题是对我们文学系的教学传统不够了解,文学系在教学大纲中纳入短片创作早在1985年开设第一届本科班时就开始了(曹保平、黄丹老师那届),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剧本跟电影成片之间关系的认知,辅助剧本创作。当时导演系的郑洞天老师给85级上了一年的导演课,同时,系里还要求每个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完成两部故事短片的创作(担任编剧和导演)。为什么?在整个电影作品里,剧本创作只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却与后面导演、表演、美术、摄影、录音的工作紧密相连,一个编剧不完整地将整个流程走一遍,很难体会到剧本跟成片的这种联系,创作很容易跟影片制作脱节。短片创作让学生们有了更进一步触摸和发现自己剧本优缺点的机会:笔下的内容是否能在影片中表现出来?人物状态准不准?台词量大不大?对话的动作性够不够强?有的故事线或情节会拖节奏是多余的?哪些视听手段可以帮助故事提升节奏?场景利用率高不高?剧本阶段如何把控影片的制作预算?实际上,每个同学遇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而短片创作训练会帮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文学系短片创作作为剧本创作教学的有力手段保持下来,并深度融入了历届学生的教学当中,为剧作训练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助力。
学校也非常重视短片对教学的巨大价值,每年都会投入很多资金用于毕联拍摄。文学系由于教学需要,在短片创作上有一定的优势,每一届都会赢得多个毕联项目。尤其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短片除了满足教学需要,还在国内外各类影展上频频获奖,为学校和文学系赢得很多荣誉。
文学系领导非常重视这些荣誉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推动作用,将师生们的优秀作品做成精美的海报墙,从一楼一直延伸的三楼,激励和鞭策学生们努力进步。
近些年来随着数码设备的迭代更新,影像制作门坎越来越低,越来越平民化,我们看到国内外的影展中有越来越多的陌生院校加入角逐,这是一个好事,这将推动影像表达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在这样的浪潮下,文学系也更进一步加强短片创作在剧本创作训练中的作用。例如,我们用节约的办公经费购买了一批拍摄制作设备,建立自己影像实验室,并将更多的现场操练引入课堂。
通过我们的训练很多同学们都具有了担任导演拍摄影片的基本能力,不过剧作始终是学生们的核心竞争力,绝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从事与文本创作相关的工作,但有的人在某个时刻成为导演,甚至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导演。除了学校的训练,那也是自己悟性、际遇、拥有的资源所带来的结果(如2010级剧作本科的邵艺辉,编剧导演都很出色,她编剧并导演《爱情神话》和《好东西》都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我们的短片创作课在他们成长的开始阶段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文学系公众号编辑部
总 编:张引丰
执行主编:朱瑞杰
排 版:徐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