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也是第一次》:理解那些不被理解的处境
《今生也是第一次》是由张巍老师监制,于2023年上线的14集短剧。该剧聚焦于同一家妇产医院中1993年、 2008年 、2022年三对夫妻产褥期发生的故事。在生育议题颇具社会讨论度的当下,这部剧在选材上不仅选择展现生育给三个家庭带来的漫长阵痛,也展现了孩子带给当事人的成长和更多的正面价值,直面“生育的意义”、“生育的自由”。这其中对时代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影响力或许无远弗届,启迪的远不止于2024年的当下。
本剧走出了许多家庭片让相爱的人永远在四方墙中互相折磨、让剧情在很多时候流于苦情的窠臼,人物的世界宽广且互相连接、命运和时代一起呼吸共振,没有人真正因为生育而被孩子圈禁。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可以说是没有反派的,创作者尽可能共情到了每一个人物的立场和感受,让观众在观看时不会一味关心谁好谁坏这样的二元论,进而给予今天网络空间中的弱势者倾诉舞台。故事中能够感受到的是,创作者真的热爱她们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和生活,她们也愿意把这种推己及人的态度分享给在生活中挣扎的人。
在故事的中期和后期陈兰青的时间线上,常有弹幕在互相争论“她是不是太作了”、“程领先怎么是这个态度”,而或许这才是本片最大的意义——真实的人物或许总会出现不符合“公众道德”的行为,而对这些行为的审判正是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饱受指责乃至发生惨剧的原因。制作团队在创作表达的立场上,选择将角色的感受直呈出来,实际上是借由虚构角色的处境与现实中类似困境的人们建立同情共感。有这份理解和共鸣,或许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在这种情况下不去选择走极端,而是有勇气把自己的感受向麻木的审判者摊牌。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情况下选择共情他人的感受是一种慈悲。正视问题的人哪怕多了一个,都是现时代创作者的功德。
一.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我们可以选择战友”,在本片试图更少的涉及爱情的情况下,夫妻更像一起躲在战壕里并肩作战的士兵,孩子的诞生会瞬间改变两个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迅速为父母的成长补上一课。
作为一部聚焦生育话题的电视剧,本片无疑更倾向于女性视角。路明磊、程领先、夏志雄在本片的初始都在瞬间暴露了很多问题,让人担忧他们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战友和父亲。路明磊是个只知道吹牛的花花公子、程领先是只会和稀泥的妈宝、夏志雄是试图照顾每个人但能力不足的爸宝。但创作者是不带恶意的在书写这些,即便有别于常规,他们依然是在竭尽全力承担父亲和丈夫的责任的,只是或许在一开始能力不足。
即使是一开始就决定独自抚养孩子的路远方,也没有事实上去切断孩子和父亲的联系,即使这件事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她的计划,带来麻烦。孩子是双方共有的,由于生理差异,母亲无疑是付出更多的,但父亲在其中的付出和功绩也不能被抹杀。而这种承认既是一种策略——越是抹杀男性功绩,男性越容易被排斥在育儿之外,增大工作量让育儿变成女性的独角戏形成恶性循环;也是天经地义的爱情所致,说到底,孩子原本就是因为相爱而生下的,如果对方身上只有顽固不可磨灭的缺点,当初为什么会相爱,以至于选择生育呢?
夫妻关系始终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牺牲品,父母有自己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不推卸责任。
这种责任不是为了强制绑定不合适的人继续在一起,显然人都有继续追求幸福的自由,爱情才是婚姻是否应该继续存续的指征,所以兰青和领先没有离婚,所以思瑾和明磊、远方和夏志雄没有复合。而自由与责任并不完全矛盾,只是应该直面问题,尽可能的通过双方成长去解决问题,可以继续相爱,或者变成朋友,只是不要把所有人多年后依然困在一个情绪点上绝望地打转。无论是什么形式,孩子都是双方永远的羁绊,无论是否还相爱都没必要把每一笔对孩子的付出算得清清楚楚。
在两性矛盾上尽可能给予双方足够多的理解,而不是为了流量刻意渲染放大矛盾,这是文艺创作者应有的担当。
二.允许犯错,承认没有满分家长
由于剧中的孩子都还是小月龄,所以涉及的亲子关系除了部分以女性生育感受的形式呈现,还有一部分放在了新手父母和原生家庭上。
片中所有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这是创作者为角色所预设的温情边界,即便故事中没有任何一位角色能够堪当满分家长。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言行中可被指摘之处。对思瑾来说或许是这么小的孩子就得在嘈杂的市场里睡着,没有空哄她;对兰青和她母亲来说,是迷信国外的哭声免疫法害了女儿/外孙女;对领先的母亲说是产房外一句“保子宫”给两家埋下芥蒂;对远方来说,或许是因为工作路上出的车祸导致孩子早产,住了很久ICU。但爱是常怀亏欠,只有毫无保留的爱才会让他们总是在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
在温情表达的基调上,剧中角色的大部分症结其实依旧是能力欠缺,而能力是可以成长的,这就为故事铺垫了更为积极正向的叙述路径。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要因为对做“好妈妈”的过高期待而去逼迫自己——甚至不是因为孩子,只是在生活中对自己高要求的一个惯性。
在传统叙事中,母亲被给予了过多的光环,而这些光环在要求女性放弃自我、做好母亲的同时,会让个体对自身产生质疑:会不会只有我这么不会做妈妈,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有一大堆错误?因为文艺作品中一方面总是在表现母亲如何爱孩子、如何为孩子牺牲,仿佛不这么做就会遭到挞伐,另一方面则极力淡化生育行为对女性身心及社会处境所带来的显性及隐性的损伤。“不就生个孩子,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这几乎成为了社会主流话语及许多创作者的集体无意识,以轻佻粗陋的断定将为母者真实切身的感受挤压贬斥,进而导致女性自身的麻木及对“生育伤害”议题的耻感,继而让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受困于人为造成的、宿命般的失语困境中。因此,让年轻女性及不同社会群体觉知并洞察到这些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本剧的立意恰似戳穿皇帝新装的孩子,真诚地直面身为母亲的真实感受,呼喊出:母性并非先天颁授,成为母亲的过程是艰辛、苦痛、需要得到理解之同情的。父母即凡人,承认父母也会犯错,是给了父母和孩子双向的包容及成长空间,既让亲子之间的感情叙述不被刻意神化,也避免任何一方被偏狭的道德批判,这无疑是对现今很多家庭矛盾及症结有着省思与启发意义。
三.四方墙之外,活好自己更是终身课题
戴思瑾说“豁出一条贫瘠的命又有什么用呢”,是展开四方墙之外世界的题眼。不能被亲子关系困住,不能松懈掉追求自己的生命质量,依然追求活得精彩,甚至于为了孩子而要活得更精彩,是时代对“为母则刚”的全新诠释。
戴思瑾和路明磊、章楚江服装创业成功,路远方更是从一开始就把制片事业当成至高目标,这些是当代影视剧中更常见的世俗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在陈兰青这个人物身上赋予了极大的善意。兰青是个为了爱情甘愿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甚至假装自己更爱江北以帮助丈夫安心留下来工作的女孩,之后的主要工作是家庭主妇,在远方的电视剧上映时怀着三胎——在当下网络舆论的主流观点里,这种角色往往会被严重污名化,被打成“恋爱脑”、“婚驴”等并非善意的词汇,而创作团队最大的善意恰恰在于给予兰青这个选择足够的尊重,在和丈夫、家庭相处融洽感情幸福之外,又没有让她因为自己的选择真的被困住——她写的帖子被改成了小说,又变成了影视上映,她在努力和外界产生联系,而没有被广大世界所抛下。创作团队也借此逾越了对于角色的,单一偏狭的批判式塑造。
孩子是降临在家庭中的美好祝福,所有仅将孩子视为负担的观念所折射的只是家长的不成熟。孩子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大人生命体验的厚度及广度。不靠谱的路明磊也愿意为了孩子回心转意好好工作;困在舒适区的夏志雄也愿意考虑产妇和孩子的需求而创业研发食谱,亲自开车送货。故事的好结局是由每个家长自身的成熟带来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创作团队为这个故事画上的是善良圆满的句号。
四.总结
本剧唯一带有负面质感的角色是《生斗士》的作者,他描绘的依然是母亲“伟光正”的传统窠臼化形象。创作团队通过这一角色所投射的,是尝试为传统话语中对于生育所衍生的诸种迷思与谬误提供一种直观鲜活的归因:观念本身无所谓对错,即便其已延续上千年——任何观念都是被人所形塑出来的,而操弄观念的人也终将画地为牢、自我受困其间。作为屏幕外的个体,在打破了惯性的生育观念之后,理性的人应该明辨是非,而不是虚设对立、将怨怼倾泻于某一方。
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创作团队在力图抚平生育议题上各方的戾气,试图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宽容。不去批判某一人群或批判某一种立场,而是怀着善意去理解和共情每一个人,充分肯定他人的感受,也给观众带来理解和共情的空间,这正是《今生也是第一次》的慈悲之处。
往期相关文章(点击图片查看)
《【名人堂】张巍、滕洋、蒋谧——让母亲被看见》
文学系公众号编辑部
总 编:张引丰
执行主编:朱瑞杰
排 版:金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