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生活本身的变化和持续讨论,为创作参与者带来对“家园”的新感悟,这些反映在今年重新排演的《家园》里。新版中关于“家”的个人线索和想法,有了更深入、细腻的铺展,呈现形式也因此需要调整,要重新探讨真实剧场如何“讲述”,如何包容进人们纷繁不同的生活期盼。当戏的呈现走向更为个人的同时,也更需要找回一种整体的“家园”质感。
——剧本及导演:赵川
《家园》宣传片
2024年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家园》
演出时间|9月14日(六) 19:30 / 9月15日(日) 14:30
演出地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
*点击海报即可跳转购票
剧目简介
草台班2024年重排的新版纪录剧场《家园》,由LOOKLIVE出品,草台班制作,是从成都麓湖社区发展出的崭新纪录剧场作品。它带着草台班一贯的纪实、提问和诗意风格,以普通人的个人家园期盼与时代中的社会群像,来追索人们最为平常却又坚韧的“家园”命题。主创和演出者主要由公开招募的普通人组成,集体创作,赵川导演。《家园》2022年秋在成都首演。2024年重排的最新版,9月受邀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首演,随后将在成都演出。每一版《家园》“因人成戏”,内容迥异,是成都麓湖家园文化探索的不断深化和延续。
《家园》剧照
演出团体介绍
草台班2005年春由赵川及合作者们于上海初创,通过聚会研讨表演、剧场及社会议题,做富实验性的集体创作;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进行排演、交流,并策划“文化站”讲座系列和名为“拉练”的长途巡演等。草台班鼓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关注基层问题,强调剧场与周围生活的积极关联,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催生思辨、讨论和诗意想象。剧场作品包括由不同生活形态的年轻人参与、关注当下青年生存状况的《草芥》系列(2018-2019);关于底层、革命史和未来讨论的“社会剧场三部曲”(2006-2016):《世界工厂》、《小社会》和《狂人故事》等,已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呈现和演出。疫情时代以来,草台班又展开了《世界是个草台班子》(2024)、《让身体歌唱的N个方法》(2023)、《家园》(2022)、《蛤蜊岛》(2021)等一系列新的关乎个人处境与时代关联的调研和排演。
草台班网址
http://grassstage.dome.me/portal/zh-CN/Artwork
《家园》排练照
过往评论
“土地”成为出发点是从“家园”这个议题自然而然牵连过来的。而草台班的创作颇为永恒的出发点来自戏里面的人。每个人主体性的经历、气质、能力构成了每出戏的独特之处,赵川称其为“因人成戏”:首先建立在对“人”尊重的普遍意义上,使个人得以深入思辨或表达,寻找议题与每个人的连接,使参与其中的人成为行动的主体。
《家园》剧组里所有参与者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在舞台上表演、讲述的都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而非传统意义的“表演”……《家园》剧组的这些人基于很多偶然凝结在了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气质:关于漂泊、告别和失落。
特别的是就算在纪录剧场领域,《家园》也有意识地抛弃了剧场的精致:剧场节奏不算好、放弃了内容的戏剧性,甚至没有草台班自己一年前的作品《蛤蜊岛》那样有形式感。但它通过对个人最大程度的自由、挖掘和编织,从而强化了“场”的能量。
(季诗敏:《对于草台班〈家园〉的参与式评论:剧场指向未来》,载于《广东艺术》2023年第4期)
《家园》剧照
集体创作并演出:王文菲 甘涛 刘茸 李肆 苜 张若水 陈文华 林兰 赵莹 袁越 高鹤
剧本及导演:赵川
艺术指导:吴梦
音乐原创:Aaron Wong(黄乐山)
出品:LOOKLIVE 草台班|演出:草台班|执行制作:季诗敏|制作协力:薛雅涵|导演助理:高鹤|舞台监督 / 宣发策划:南晓宇|新媒体运营:斑斑 林兰|影像设计:吴梦、张耀方、泮、赵莹|友情出演:泮|舞美协力:刘沛溟|节目册编辑:刘茸|海报 / 节目册设计:张耀方|道具合作及特别鸣谢:ARCH SPACE、LUXETOWN 麓镇、麓镇·山顶广场、麓客社创中心、麓湖·荒野之国
创作者特写:赵川
1967年生人,生活在上海。是2005年开始的民间剧团“草台班”的共同创建与主导者。除戏剧外,也涉足文学、当代艺术、电影等多重创作领域。已在海内外出版小说、随笔和艺术理论书籍十数种。
从什么时候开始,出于什么原因,“家园”成为你关注的创作命题?
赵川:2021年,成都麓湖的A4国际艺术家驻留中心想邀请我去做驻留创作。我问:能否先去看一下?夏天我去了十来天。“家园”的探讨方向,与那次麓湖调研密切相关。
那时遇到一位在这片高档社区做保洁的女工。她一些年前嫁来这里时,麓湖这一带还都是农村。后来遇到拆迁,他们老少三代被迁去附近的安置社区,中间隔了一条由成都市中心笔直往南的公路。现在她每天从公路一边,来公路的这另一边上班。
还有一件事是,麓湖开发之初依地势规划,开始建造不久,成都市另立新规划,要修那条往南的大公路。为给笔直的公路让道,麓湖早期的一些建设不得不炸毁。我还接触到一些在麓湖购了房的业主,他们非常喜欢这个环境,热切希望这里会成为自己和子孙的家园。他们和那些被迫迁出的人,就住在同一条突兀笔直的大道两边。这些点点滴滴,串起了我对探讨家园的期待。
在确立这个创作命题的初期,我写了相关说明:
这几十年里,我们都被快速发展的时代裹挟,在迁徙和断裂中不得不重新面对何处安家的问题——既是经济的,也是文化和心理的。我们怎样能获得安全感,并让生活延续;又如何在生存挣扎中与自己的环境最终达成和解,重新找回生活的善意?显然,当下由发展带动的不少理想,对环境仍不免带了发展主义的暴力感。我们期待探讨“家园”怎么可以回到人本,我们或者能够超越因为经济、景观生产,而造成的对环境认识的单一消费叙事;以及,或能越过发展压力下人与土地的简单(紧张)逻辑,去完善一种更长远的理想关系。这样的艺术实验和社会探讨是否能成为对现实的一点点补偿,为未来人们如何“在一起”提供别样的想象起点?
今年重排的最新版《家园》与2022年成都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两年以来,你觉得周围世界和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赵川:2024年初,《家园》计划重排。我们进行了新一轮招募,2022年的成员有些离开,多数继续。我总讲草台班是“因人成戏”,但变化不只来自于新成员。从开始构想的2021年到重排,这几年里我们的社会生活跌宕起伏,其中或有个人家庭、工作变故,或有经历重要家庭成员离世,或其他种种。生活在变化中,因人而成的戏剧没法不变化。对于我,最大不同或是,那时身体性的焦虑和愤懑松弛下来,大家有点耐心对家园,尤其是自己的家,作更深入绵密的辨析。
两年以来,似乎周围的世界越来越被隔断,自己却越来越忙。
导演赵川
你觉得“青年”是什么?在青戏节,你希望和青年朋友分享什么?
赵川:青年不止是当下的年轻人,也是人的过去和未来。
通过《家园》希望和青年朋友分享:我们正在探索的,我们从哪里来,或可能往哪里去。
关于最近的网络流行语“这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草台班创立至今将近20年,对于未来的创作方向有什么新的设想吗?
赵川: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上海演出了新戏《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我们想揭示世界这个“草台班子”的荒谬困境,也想看到其中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但非常难。
草台班这二十年是不拘绳墨地做着戏剧亦或剧场排演,希望我们能足够年轻,去继续创造空间。
《家园》剧照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BEIJING FRINGE FESTIVAL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自2008年创办至今已走过16年,推出了539部青年艺术家的优秀戏剧作品,涌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戏剧人才。青戏节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多次参加世界各大戏剧节,演出团组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戏剧节之一。
2024年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仍以北京为主办城市,以青年导演为创作单元,通过舞台作品展示、文学剧本朗读、戏剧教育工作坊、戏剧发展研讨会等内容,立体全面地为青年戏剧人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