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联人文城市季 | 11.22-23在ARCH SPACE,摆一场关于生活的龙门阵

楼市   2024-11-19 20:01   四川  

图源:视觉中国


你想在城市里过怎样的生活?如果高楼与道路是城市这株植物的茎脉,生活才是供应它生长的养分空气,它为毛细血管的街头巷尾注入活力。


生活的可能性,藏在每个被忽视的街角、社区和人群中。2024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以“发明生活”为主题,在今年11月,落地成都。


11月1日,主题展览《城市的100个怎么办》率先开启,11月22日起,包括五场主题论坛在内的更多活动举办在即。



我们想请你一起加入我们的探索之旅,通过论坛、展览、演出与在地活动,以生活创意照亮城市的那些细部纹理。


城市的答案并不由少数人定义,而是在每个人的参与中生成。总时长共计10小时的五场马拉松圆桌期待你的加入,与我们一同讨论「游牧时代,为什么还需要社区?」「超越经验:被互联网塑造的Z世代」「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抛弃,不放弃”」「如何给一条街道“充电”?」以及「城市怎么更“长寿”?」


也欢迎你加入我们,一同体验《巴巴适适的生活》的剧场演出,用身体和情感与城市对话;或者在故事开放麦中分享你的创意灵感,共同发明一座城市的新可能。





文 | 沈律君



生活,是一个动词;“巴适”,是一种哲学。在2024三联人文城市季,艺术家小珂和子涵带着他们对城市的好奇心与对成都的新感受,推出当代剧场全新作品《巴巴适适的生活》。这不是一次传统的演出,街头巷尾的闲适,人与环境的交互,都将以肢体,音乐,演员的真诚独白与对话等形式被重新演绎。这一次,日常生活摆脱了束缚它的平凡琐屑,成为可以浪漫对话的对象。



这场剧场作品不只是表演,更类似一场城市体验——无论是演员将带来即兴肢体表演、真实的个人故事陈述,还是互动式的音乐与视觉设计,目的只有一个,让整个剧场沉浸在成都的“人间烟火”中。


生活本该在这里,生活不仅在“这里”。人与环境、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科技、文化与经济——它们交织成生活的多样维度,而成都人在紧张与松弛间,调配出地道的巴适味。在一滋一味,一言一谈中,暗藏着生活的深层意义。11月22日,在成都麓镇山顶广场的ARCH SPACE,请你一起,来和这座城市对望,摆一场关于生活的龙门阵。


短片《他们在成都发明生活》



进入数字游牧的时代,人们的流动前所未有地自由,现代人似乎具备了彻底独立的能力:房间成为我们的世界,吃饭、睡觉、办公都能在线完成。但我们是否可以也真的愿意放弃线下的一切联系?无依之地”的孤独感是可以完全消除吗?当所有事情都可以在线完成,社区的意义何在?


现实中的邻里关系和线下社区承载着线上无法复制的功能。社区不仅是生活的集合点,更是人类互动、情感支持与身份认同的纽带。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与人的接触、共同体的归属感,始终是我们无法摆脱的需要。



在11月22日下午即将举行的第一场马拉松圆桌论坛——“游牧时代,为什么还需要社区”中,演讲者、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何志森将从“社区是什么?”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进入,与我们共同探讨,当一个日益原子化的社会到来时,一个实体的、自然生长的社区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马拉松圆桌论坛将由一场演讲与一场四人对谈所共同组成。在演讲之后,对谈嘉宾们将围绕“社区营造”,展开一场跨领域的对话。麓客社创中心执行理事长、CCC成都社群大会联合发起人褚云有多年“麓客社群”的运营经验,对于地产社群如何保持长久的引力和活力,有着深刻的理解;钥匙玩校创办人、好奇学习社区创办人池晓从教育出发,着力在一个由孩子所组成的学习社区,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艺术家葛宇路的创作,许多都诞生于街头日常生活的观察,从艺术实践的角度,他可以发现哪些社区日常中的闪光点?



《再见爱人》的热映让人们再次聚焦于伴侣关系,而电影《Her》中人机爱情的未来设想,正在被今天的Z世代逐步验证。Z世代正经历一种亲密关系的重塑:从线下朋友的“搭子文化”,到线上直播的即时陪伴,再到与AI和数字人建立“关系”。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正快速改变着一代人的亲密观和生活观,他们如何在不断的线上线下游走中,认知自身和他人的联系,理解爱与陪伴的意义?


在“超越经验:被互联网塑造的Z世代”圆桌中,演讲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将以“互联网观察家”的独特视角讲述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对当代青年亲密关系的切身影响。



网络传播与数字技术也是三位其他领域的对谈嘉宾所关注的议题。在三位对谈嘉宾中,《日常的深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关注数字技术如何渗透日常生活,改变人们的互动方式;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对数字技术的实践使用,旨在激发城市活力,为城市注入人文温度;而跳海酒馆联合创始人随易将讲述“跳海”中那些青年社群的互动与交流,发掘Z世代建立从线上到线下联系的可能性,寻找有可能超越虚拟的情感连接。




外卖骑手总被视作城市快节奏的象征。在一辆辆电瓶车楼宇穿梭的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面对的重压:恶劣的天气、复杂的道路、社区出入的阻碍,以及算法带来的隐形负担。他们是城市运行中重要的角色,却往往被城市设计所忽视。


不仅仅是外卖骑手,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各类人群也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种种不便。城市是由无数人的需求与情感构成的复杂迷宫,其中也藏着解决每个人需求的困境的答案。如何听到和看到这些需求、平衡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抛弃,不放弃’”圆桌对谈中,成都过载喜剧单口喜剧演员、外卖骑手蔡师傅(蔡卓毅)将以亲身经历为线索,讲述创业失败后转行成为外卖骑手的生活点滴,从第一视角揭示骑手群体的真实困境。



在接下来的对谈环节,蔡师傅(蔡卓毅)将与三位嘉宾一道,继续展开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介入谈论。他长期关注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对不同人群的考量,让空间更具人性化;A4馆美术馆馆长孙莉同时是iSTART儿童艺术节发起人,为儿童的需要而发声、聚焦城市空间和社会层面对儿童成长的各层面支持是iSTART儿童艺术节的举办初衷;北京安哲建筑创始人,乡村建设实践者王求安曾主导大量城乡建筑设计实例,对于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满足各个群体在居住和发展上的需求,他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真正承载“每一个人”的生活?这场多视角的对话,将为我们提供一些具体而创新的思路。



消费无疑是如今城市休闲放松与娱乐的主旋律。商场作为消费最重要的承载体,一度替代了曾经的街市,独霸着人们的“休闲选择权”,商场人流涌动,街上却愈发荒芜。事实上,作为城市微小孔径的街道小巷,其中藏着被消费文化掩盖的生活可能性,也藏着城市中被忽视的无价之宝。


在马拉松圆桌“如何给一条街道‘充电’”中,演讲者、“不花钱过周末”项目发起人陈菱怡将会分享她发起的“走地鸡”团队的发现:街头角落、公园长椅、咖啡露台,这些无需消费的公共空间,孕育着简单而珍贵的快乐。街道不只是通行之地,更是人们在日常中探索自由、连接情感的重要场所。无论是随时展开的街头表演,还是公园内的集体运动,都是不需要资金投入,却能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的活动。相比一味“买买买”,在更开放、有更多可能性的空间中诞生的休闲娱乐,蕴藏着自由和创造的乐趣。



而这场圆桌邀请的三位对谈嘉宾,作家、译者btr作为资深“城市观察家”关注街道的活力细节,探讨观察者如何捕捉城市的脉动;吾恣室内合唱团团长、音乐总监邓东伟以公共艺术赋予普通人发声的权利;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美国)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从规划视角,关注对一条“包容街道”的打造。


在对谈中,三位嘉宾将和陈菱怡一起展开讨论,激发我们对城市街道的重新审视:它该如何摆脱固定的标签定义,成为人们得以共享与创造的舞台?



城市发展从宏大规划的“自上而下”到多元共建的“自下而上”,正经历一场生动的转型。以往强调效率与分区的建设模式,虽构筑了现代化的骨架,却难以捕捉城市肌理中的温度与独特性。而今,这种单向设计正被开放式、多主体的共创机制所取代。社区、居民与文化组织成为塑造城市未来的关键力量,他们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公共空间不仅服务日常,更成为情感和文化的交融场。



在马拉松圆桌论坛“城市怎么更‘长寿’?”中,你将听到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公园北京》作者林峥的演讲。她将“公园”视为百年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切面,为我们讲述城市公园从精英场域到共享空间的身份演变。互联网时代,普通人的线上分享与“二创”赋予了公园新的文化活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诸如城中村这种“未完成”状态的城市空间中。草根美学、大众参与,在今天可以触及顶层规划的缺位之处,这是一种自发的活力。


本场论坛的对谈嘉宾是植南门市部联合创始人庄明昱、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和腾讯视频副总编辑李伦。他们将从自然共生、建筑实践与公众参与三个维度回应这一命题,探讨人与城市、城市与文化之间的多重联系。


我们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可持续、共生共荣的未来城市图景?这不仅关乎城市的延续,更关乎我们将去往何地。




清晨,是否发现一顿满意的早餐已变得不易?熟悉的菜市场渐渐变了模样,连路边的公共厕所也往往伴随着不堪忍受的气味。每一个日常的细小困扰,反映了我们对理想生活、对人文城市的渴望。当困惑被感知、被提问,解决的路径便不再遥远。


11月1日起,以“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为展览主题,一座由艺术装置、互动展览、多元空间构成的虚拟城市在成都麓镇山顶广场的A4美术馆诞生了。


←左滑显示更多  “城市的100个怎么办”展览现场


这场“城市的100个怎么办”展览,不仅是艺术表达,也是对城市人文关怀的倡议。在这座虚拟城市中,从问题广场的互动喷泉开始,以提问为起点,通过日常生活的“小问题”激发游览者对城市未来的思考。进入“城市”内部,从友好街道,到共享社区,观众可以轻松体验,也可以主动参与,感知城市的无限可能。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10日,如果你想探索日常生活中细微问题的解决之道,感受人文与艺术交织出的理想城市图景,或者只是寻找一个让心灵片刻放松的地方,不妨走进这座折射“人文光谱”的虚拟城市,一同寻找属于理想未来的答案。



除了上述的论坛与展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还展开了“城市:想想办法吧”的一系列在地活动。


我们与成都的11家在地机构/品牌联动,发起了一直持续到11月30日的“串门计划”。A4美术馆、东郊记忆-地铁站、跳海Park(东郊记忆店)、野梨树书店(玉林店)、院子创意文化园、白夜·花神诗空间、一苇书坊、小酒馆芳沁空间、一介·巷子里、野狗商店、此地CyPARK——在城市的各个场域,“串门计划”串联起城市的活力网络,邀请居民用拍摄与互动发现生活的细节与美好,去到线下串门空间中拍下三联人文城市季相关海报/周边/活动现场,兑换礼物,激发大家对生活的好奇与创造。



这其中,我们携手成都地铁,以“让城市‘多一平米’——去地铁,找答案”为主题,将东郊记忆地铁站打造成探索城市可能性的多一平米。在站台层与进站层,路过的乘客将通过由光谱计划“城市的100个怎么办”转化而成的艺术装置,重新审视城市生活中的小问题和解决方案。“能摆摊的街道”、“飞鸟能看见的玻璃幕墙”、“可以种菜的社区”……我们将司空见惯却又被忽略的“小问题”呈现在大家眼中,让等车的每一分钟都成为重新思考生活的契机。


我们在成都地铁中以“多一平米”为起点,号召每个个体都认真对待身边的一平米,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温暖与人性化。



在跳海Park,“生活发明家”快闪摄影展展出了由Lyn、TEAM II、安隅、北京超无聊、立竿建影、陆离、绿岛潜水艇、扫雪送花H、小左等9人所拍摄的50余张关于城市野生智慧的照片,让人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力量。


同时,11月24日晚的故事开放麦活动“想想办法吧”也将聚集包括vivi、蔡师傅、黄子为、胡鹏、加加大、王小利、杨钰茜、雨柔在内的一众“解决问题的人”,分享他们的创意灵感与解决方案。



本届三联人文城市季与首席内容合作平台抖音艺术将在成都共创,由抖音艺术特别邀请三位艺术博主,进一步扩大好奇心的边界。艺术家@夏昕特别定制编织装置《艺起来坐坐》呈现于活动主会场麓镇山顶广场,同时发起工作坊“编织多一种生活”。@艺术有毒将带领公众深度参观光谱计划展览《城市的100个怎么办》。@肥猫天使将与一介·巷子里合作,呈现展览《冬日向春》,以治愈的笔触带给这个冬日温暖。



这场关于城市的共创,用不同领域的艺术实践与文化活动,召唤更多人走出家门,用我们各自的行动与智慧,打开城市更多可能性,探索新的生活发明。


21日活动:


编织工作坊

编织多一种生活


时间:

11月21日下午 14:00-16:00

地点:

成都·麓镇山顶广场 A4美术馆4F 会员客厅

招募人数:

10人

联系方式:

18813298682



22日活动:


马拉松圆桌01

游牧时代,为什么还需要社区?


马拉松圆桌02

超越经验,被互联网塑造的Z世代


时间:

11月22日下午 14:00-19:00

地点:

成都·麓镇 ARCH SPCE

招募人数:

100人

联系方式:

15810532504 



23日活动:


马拉松圆桌03

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抛弃,不放弃”


马拉松圆桌04

如何给一条街道“充电”?


马拉松圆桌05

城市怎么更“长寿”?


时间:

11月23日下午 13:00-19:00

地点:

成都·麓镇 ARCH SPCE

招募人数:

100人

联系方式:

15810532504 



24日活动:


抖音艺术打卡地图

“城市的100个怎么办”公众导展


时间:

11月24日下午 14:00-15:00

地点:

麓镇山顶广场 A4美术馆3F

招募人数:

30人

联系方式:

18813298682



报名方式:

前往“城市家City+”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您的姓名+电话+参与活动原因】,最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短信/电话通知为准




如果你也对城市生活中的很多“小问题”感同身受,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提提解决方法,评论获得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获得第二届人文城市季光谱词典《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一本。


评论抽奖活动截止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


LOOKLIVE来福
无边界先锋现场,发端麓湖,根植成都,面向未来,致力于推动音乐戏剧等多元形态的现场表演艺术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