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戏剧的创作像静水深流,灵感需要沉淀才有。而此时,引路的前辈和同行伙伴,则成为渡船上的有力回声。
以下是我们与面具大师Matteo和
戏剧导演陈胜宇的对话
LOOK LIVE —— L
陈胜宇Sam——S
Matteo Destro——M
S: 我跟Matteo是在今年的1 月认识的,因为他的口碑非常好,我就去他在意大利的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学习制作面具和面具表演。学习结束之后,便决定邀请他来中国。Matteo在生活中是一个蛮温柔、感性的男性,但是在课上又蛮严格的。作为老师和学者,他有很丰富的经验,而且教学很体系化,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把理性和感性平衡得很好的艺术家。
M:我的班一期只有12个学生,所以我跟每个学生都有很长的相处时间,Sam也是其中一员。我们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工作室一起做面具,有一天,Sam向我发出来中国的邀请,因为中国的朋友知道贾克·乐寇方法,但对面具剧了解很少,我们可以在中国传播这些理念。而且我能感受到,Sam和另一位学生何昕都是充满好奇的人,他们希望带来更多的探索和交流,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Matteo Destro在成都·麓镇的工作坊课程
L:“面具”会限制演员的面部表达,但同时也提供了超出演员本身面部所能表现的部分,是什么让你们决定采用“面具剧”这种有限制的形式?
M: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当我的研究和创作到了某一个时刻,我会感觉到不是我选择了面具,而是面具选择了我。就像你所说的,面具会限制我们的肢体,但同时也会表达超越现实的一些东西,而这就是剧场或者艺术的功能所在,我选择用面具来表达高于现实的部分。同时,我们的面具不仅仅是脸上的装扮,角色的形体,服装,一切都做了一种面具化。
L:那作为演员,带上面具表演的心境会有很大不同吗?
A:一开始演员会觉得面具是一个枷锁(cage),他们不习惯,并且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演员难以通过面具表达自己,因为面具本身具有一些线条和结构,演员必须越过这些限制去表达一些东西。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找到更大的自由,因为可以做到以前无法做到的东西了。我们对面具始终是谦虚的。
L:面具剧的演员,不仅要学习表演,也要亲手去制作面具,这在工业体系发达的戏剧行业已经不多见了。为什么要坚持这种传统?
M:作为一个面具剧演员,你必须要在会用它表演的同时,也知道怎么制作它。的确,时下很少有人付出这样的耐心和精力来延续这个传统,但制作面具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传统”,我从中发现了很多的探索空间,比如新的面具材质,理念都会给面具剧带来变化。就像电视和动画的出现,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和面向未来的想象力,并且去讲述当下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L:在你看来,面具和人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M: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关系了。当我们从动物变成人类之后,意识到人类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我们就开始对这个世界发问。我们开始不只是像动物一样去做觅食,争夺这些生存所需的事情,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存在于这个世界里。我们观察到日升月落,星星和季节更替,世界自有规律和秩序,人类继续问,这些规律背后是什么?
于是有了宗教的仪式,人们赋予了神明一张面具,以注视着祂。而当那时的人类为了生存去捕杀动物,他们也做了一些动物的面具,去跟动物的神沟通。所以面具在长久以来,是用来代替那些神秘的,人类尚不能想象或理解的东西。
M: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也是第一次来亚洲。虽然意大利也有很多华人,但是这里到处都是中国人,我非常开心能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而且让我很有感触的是,成都太大了,我从没到过这么大的一个城市。虽然这里居住着很多人,但是很少有会有冲突,街道也很安静,人们有序地生活着。
而且麓镇这个地方格外有趣,因为我的家乡在托斯卡纳地区,你们的建筑风格其实是托斯卡纳式的!所以从我的村庄来到中国,然后我抵达了一个中国版的故乡。
L:哈哈哈,这就是缘分吧。老师最近的行程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M:我被(成都)人民公园的市民卡拉OK震撼了。很多大爷大妈在唱歌,还有很多观众,唱到兴起还有人上去献花。他们的这种互动,以及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这种态度和精神,真是太棒又太欢乐了。于是我就跟我妻子打电话,我说,我知道我该去哪养老了,来成都。
L:在面具的制作,或是对面具的运用上,两位会觉得本土工作坊的学员和国外学员有什么差异吗?
M:在意大利,全世界的学员不仅要学习面具技术,还要融入我们当地的文化,但这次更多是我在理解和融合中国的文化。
S:我自己的感受是,Matteo的课上来自全世界的学生文化差异很大,有来自英国,印度,中国,美国的,这个差异化不只体现在大家的行为举止,或者是日常生活里,也体现在他们怎么去对待创作和表演上。我们中国的学生总是很想要做好,然后会很认真地对待,花很多时间去排练。那可能对于某一些国家的同学来说,他就不喜欢排练这么久。所以每个国家的文化和创作方式的不同,是我适应的一个困难,但这种差异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学习。我也会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些中国不常见的创作议题,当我参与进讨论,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冲击。
整体来说,我感觉中国学生会更想成为一个好学生。但是面具剧的学习过程,老师就会不断地去打破这种好学生的枷锁,让它可以生长出来一些更加狂野和在规矩之外的一些特质。所以我觉得面具剧的学习对我们的创作者真的是很特别的。
L:可不可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带来的面具和它背后的含义?
M:好啊,这是一个“中性面具”。在面具的学习之旅中,不同的面具代表了不同的进度和旅程,每当你完成了一个旅程,就需要开启一个新的面具类型去往下一个旅程。那么作为起点的,就是“中性面具”。举个例子,它就像把你变成一张白纸,只关注你的动作。它没有表情,没有张力,戴上面具后,我们会更多看到你的身体。
之后,我们再到达第二个阶段,“幼虫面具”。它上面会有大致的表情,就像人脸的雏形。到这个阶段,我们就会让学生根据脸的一个结构带入一种身体的形态,演员就可以逐渐感受,面具跟身体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
当他慢慢了解了不同的面具的结构和身体的结构形态之后,就可以进入到第三种面具,叫做“表情面具”。它的线条会更复杂,非常像人脸,它会有不同的线条走向、结构,所以你的身体结构和形态也会比之前会更复杂。
这整个过程呢,就是从所谓的“中性探索身体”,到一个越来越有表达性,越来越像一个“角色”的状态,就像一张白纸慢慢地写满了内容。
L:我们知道Sam是麓湖环境戏剧周之前的创作者和研习营学员,很开心能看到你作为创作者和推广者一直在做不同的事。听说你的原创面具剧《我爸死了》即将演出,这个作品目前进度如何,跟我们介绍一下吧!
S:我们首演是在 11.1-11.3 ,离现在还有一个月时间不到,我们今晚、明晚都会在成都进行四天晚上的排练。进度完成到70%吧,其他的都是剧场合成的工作,Matteo老师也会来指导我们的表演和表演节奏。其实做这个戏的一个初衷,就是四月我从意大利回国,刚刚学了满身的本领,但面具剧在中国没有人做过。那我是一个很学以致用的人,想用创作去检验,我学的还缺什么东西?我学的东西到底在这个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所以我就决定要做一个面具戏,但我发现这个戏其实比我想象中要难很多!因为我跟Matteo学习三个月,我的能力可能做出来一个 10-15 分钟的一个全脸面具片段,但即将要完成的是一个小时的戏,我发现15 分钟跟一个小时的编剧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它会是非封闭空间的环境戏剧,所以对我来说变成一个双重的挑战。
除此之外,就是怎么去跟演员合作。我选择的演员之前是有一些其他的戏剧经验,但没有这个面具剧的经验。我也在学习怎么把我学到方法去教给第一次接触面具的演员。
一场父亲的葬礼,揭开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沉默面具背后的情感暗涌。
《我爸死了》将欧洲的面具剧场表演技术与一段中国式的家庭情感故事相结合。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金字塔广场充满神圣庄严感的空间里,营造一场温情、思辨与魔幻的葬礼。在葬礼现场,一段段父亲与家人的生前故事逐一铺开,或支离破碎或温馨动人。爱与恨、生与死、原谅与救赎,我们该如何成为一家人,从而探讨家庭中永恒的金字塔——亲情。
编剧、导演:陈胜宇
共创演员:罗涣涣、何昕、张薛俊楠
面具制作总监:何昕
舞台监督&剧本顾问:陈诗威
音乐设计&现场音乐:盘振宁
舞美设计:邹颖
灯光设计:冼浩然 沈悦
灯光执行:沈悦
面具戏剧顾问指导:Matteo Destro(意大利)
原创面具授权:何昕、陈胜宇、Gen Papadopoulos(澳大利亚)、
Amandine Nezcureuil(法国)、Gilad Shabtay(以色列)
L:那这跟你做的小丑戏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L:我们确实也发现,面具剧和偶剧通常都不是很长。想请问Matteo老师,在欧洲一般大家会以怎样的时长来做一个戏?从一个片段到一出完整的戏剧,难点又在哪里?
M:你们的观察很对,这时长也跟面具的类型有关,像全脸面具,演员是不能说话的,所以他基本是一出默剧。那不通过声音,仅凭行动来叙事,就会很难,演到一个小时就非常难了。我之前做半脸面具,倒是可以演到一个半小时。
偶剧也是如此,因为偶剧要创造一个很特别的非现实世界和体系,这是很难的技术,一个小时你已经能看得很深入了。所以在欧洲的话,差不多偶剧和面具戏都是在40-45分钟,1个小时就比较长了。
L:最后,Matteo老师将于10月18号在麓湖举办一个工作坊交流会,你们会为零基础观众做一些怎样的分享呢?
M:我会从最基本的“什么是面具?”开始,以及“为什么我们要用面具来做戏?”我会介绍世界上不同类型的面具,有一些是宗教仪式用的面具,有一些是剧场常用的面具,还有嘉年华面具之类的,我也会提到荣格的“社会化面具”理论。接着我们会深入剧场领域的面具应用,Sam会作为助教来现场演示,观众们可以看到面具如何在演员的佩戴下成为一个活生生的角色。
L:谢谢两位的回答,期待你们之后的分享和作品!
「戏剧药丸社群活动VOL.7」
【碰头EP11】—意大利面具大师公开课交流活动
🗓日期:2024年10月18日(周五)
⏰时间:19:30-21:00
📍地点:寻麓书馆·麓山馆·报告厅
🎯对话面具大师Matteo Destro
以面具探索不一样的叙事
面具展演、分享交流
看到行动不一样的关系与理解
👉名额有限,扫码报名参与!
戏剧药丸十月活动日历 | 一丸到底,戏剧精彩无限!
🌈 扫描海报二维码,加入戏剧药丸,提前预约
🌈 后续发布活动须知及注意事项
🌈 重要提示:名额有限,报名成功需按时参加活动,如有调整请至少提前一天联系
【一丸到底,戏剧精彩无限!】
滑动查看活动日历
CREDITS
出品策划 | Production & Plan
LOOKLIVE
LOOKLIVE主理人:褚云
LOOKLIVE总统筹:葛婷婷
howhowmusic:吴彤Kya、富江、刘依梦
传播组:彭佳纯、李婉清
项目协调:朱昱霖、孟亚楠、张国鑫
新媒体呈现 | New Media Presentation
提问供稿:文漪
回答供稿:陈胜宇Sam&Matteo Destro
排版设计:111
校对:LOOKLIVE
图片来源:赵莹、何昕、LOOKLIVE
中性面具制作:Satori
幼虫面具/表情面具:Matto Des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