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镁代谢紊乱

科技   2024-12-18 23:18   云南  

▲ 为防失联点击上方离床医学,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尽管过去几年在调节健康和疾病方面人们对于钠、钾、钙、碳酸氢盐、稳定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关于镁失调的临床相关信息仍然很少。1980年左右,镁被描述为“被遗忘的电解质”,人们似乎没有认识到镁的临床意义,部分原因是缺乏关于这种阳离子在细胞、组织和系统水平上的调节过程的信息。尽管Murphy在干禧之际就提出,现在是“揭开镁的奥秘”的时候了,但她的呼吁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至镁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这种变化得益于镁特异性通道和转运体的发现,以及调节镁稳态过程中的生理和激素特点被描述。本综述重点介绍镁在体内如何发挥作用的最新发现,重点关注最常见的临床镁失调症——低镁血症。高镁血症很少见,主要发生在接受镁保留药物治疗的肾病患者中,镁对细胞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脓毒症与低镁血症
静脉滴注硫酸镁辅助治疗重度哮喘的研究进展
镁和代谢紊乱
低镁血症
病史21年!头面部、四肢麻木—手足抽搐—低血钾—低血镁
细节探究:如何纠正严重低钾、低钠、低氯、低镁血症?
急性电解质紊乱抢救流程及解析
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的电解质结果不能用于阴离子间隙AG的计算?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评估与管理
电解质紊乱的处理:需要一个基本的尿液代谢组套检查
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表型、机制和展望
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处理(7个流程图)
ICU的电解质(Electrolytes in the ICU)
重症监护ABC系列20:代谢和电解质紊乱
水、电解质紊乱之精神障碍表现及处理
盘点 l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众多图标详解


通常,镁以Mg2+离子的形式存在。它存在于从植物到高等哺乳动物的所有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对健康和生命必不可少,因为它是细胞能量来源ATP的必需辅助因子。镁参与主要的细胞和生理过程,主要通过其核苷酸结合特性和对酶活性的调节。所有ATPase 反应都需要Mg2+-ATP,包括参与RNA和DNA功能的反应。镁是每种细胞类型中数百种酶促反应的辅助因子(图1)。

此外,镁还能调节葡萄糖、脂质和蛋白质代谢。镁参与控制神经肌肉功能、调节心律、调节血管张力、激素分泌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释放。镁是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第二信使,也是昼夜节律基因的调节器,可控制生物系统中的昼夜节律。由于镁在调节细胞功能和信号传导方面具有根本性作用,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细胞内的镁水平。镁特异性载体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细菌、真菌和酵母中发现的。但直到大约50年后,镁选择性转运蛋白才被确定为人类镁稳态的守门人。


人类中最早鉴定出的镁转运蛋白包括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 M成员6和7(TRPM6和 TRPM7)。TRPM6主要在结肠和肾脏远曲小管中表达,负责肠道和肾脏对镁的重吸收(图2)。当TRPM6突变与低镁血症和继发性低钙血症(HSH)以及其他低镁血症相关综合征相关时,人们首次意识到TRPM6的临床意义。在小鼠中,Trpm6的纯合缺失对胚胎是致命的,而其杂合缺失会导致对镁补充有抵抗力的低镁血症。与TRPM6不同,TRPM7普遍表达,对细胞活力和生命本身至关重要。纯合 Trpm7敲除小鼠无法在胚胎阶段存活,而Trmp7杂合子则有低镁血症、生长迟缓和血管功能障碍。影响 TRPM6和 TRPM7活性的许多因素被描述为镁亲和性(涉及镁调节),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尿调节蛋白、腺苷二磷酸(ADP)核糖基化因子、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缓激肽和胰岛素。其他镁转运蛋白包括溶质载体家族41成员1、2和3;细胞周期蛋白和CBS结构域二价金属阳离子转运介质1至4(CNNM1至CNNM4);以及镁选择性线粒体 RNA剪接蛋白2(MRS2)。MAGT1最初被描述为镁转运蛋白,是N连接蛋白糖基化的促进剂,可间接影响镁的转运和体内平衡。



镁平衡的协调控制

人体含有约25克镁,大部分储存在骨骼和软组织中(图3A)。镁是细胞内离子,是仅次于钾的最丰富的细胞阳离子。在细胞中,90%至95%的镁与配体(ATP、ADP、柠檬酸、蛋白质和核酸)结合。只有1%至5%的细内镁以游离镁的形式存在。游离镁的细胞内浓度为每分升1.2至2.9毫克(0.5-1.2mmol/L),与细胞外浓相似。在血浆中,30%的循环镁与蛋白质结合,大部分为游离脂肪酸,因此,长期游离脂肪酸水平高的患者通常镁浓度较低,血浆镁水平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风险成反比。游离脂肪酸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和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可导致血镁水平的变化。在系统层面,镁主要受三个器官调节:肠道,调节膳食镁的吸收;骨骼,将镁储存为羟基磷灰石;肾脏,调节尿液镁的排泄。这些系统是综合的、高度协调的,构成肠-骨-肾轴,分别负责镁的吸收、交换和排泄,这种平衡的紊乱会产生病理生理后果。


肠-骨-肾轴与镁稳态  富含镁的食物来源包括谷物、豆类、坚果和绿色蔬菜(镁是叶绿素的核心)。在摄入的总膳食镁中,30%至40%被肠道吸收。大多数吸收发生在小肠中,通过旁细胞运输(细胞间分子的通过),这是一个被动过程,涉及紧密连接(形成细胞间屏障的复合物)。镁吸收的微调发生在大肠中,通过涉及TRPM6和 TRPM7的跨细胞机制进行。肠道TRPM7的基因失活会导致镁、锌和钙严重缺乏,不利于早期出生后的生长和存活。肠道镁的吸收受膳食镁、肠腔pH值、激素(雌激素、胰岛素、EGF、FGF23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肠道微生物群等因素的影响。在肾脏中,对镁的重吸收由细胞旁路和跨细胞转运进行。与大多数离子(例如钠和钙)不同,只有少量(20%)的镁在近端小管中被重吸收,而大多数镁(70%)被髓袢升支粗段吸收。在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中,镁的重吸收经由细胞旁路,主要由浓度梯度和膜电位驱动。紧密连接蛋白16和19形成髓袢升支粗段的镁孔,而紧密连接蛋白10b则有助于形成管腔上皮正跨电压,从而驱动细胞旁路转运。在远曲小管中,镁的跨细胞重吸收(5%至10%)的微调由顶端TRPM6和TRPM7介导,从而决定最终的尿镁排泄量。


镁是骨骼的关键成分——体内总镁含量的60%都储存其中。骨骼中的可交换镁提供了一个动态储存器,以维持血浆内生理浓度。它还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激活来促进骨骼形成的生物过程。摄入大量镁可增加骨骼矿物质含量,这对于降低衰老过程中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非常重要。镁在骨骼修复中具有双相作用。在炎症的急性期,镁促进巨噬细胞中 TRPM7 表达增加、镁依赖性细胞因子产生和促骨生成免疫微环境。在骨愈合的后期重塑阶段,镁会影响成骨作用并抑制羟基磷灰石沉淀。TRPM7和镁还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表型的表型转换来参与血管钙化。

低镁血症

成人正常血清镁浓度为每分升 1.7至2.4毫克(0.7-1.0mmol/L)。低镁血症定义为血清镁水平低于1.7mg/dl。大部分边缘性低镁血症患者没有症状。由于患者在血清镁水平高于1.5毫克/分升(0.6mmol/L)时可能出现慢性潜在镁缺乏症,因此有人建议提高定义低镁血症的低截断点,但该水平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我国低镁血症定义为血清镁低于0.75mmol/L,即1.82mg/dl)。3%至10%的一般人群患有低镁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10%至30%)和住院患者(10%至60%)中的患病率更高,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患者(>65%)。来自多个队列的数据表明,低镁血症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升高有关。

低镁血症的临床表现

低镁血症可能是由于饮食摄入不足、胃肠道损失增加、肾脏重吸收减少或镁从细胞外重新分布到细胞内空间所致。低镁血症患者通常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例如嗜睡、肌肉痉挛或肌肉无力(图3B)。低镁血症通常与其他电解质紊乱有关,包括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因此,低镁血症的存在可能会被忽视,尤其是因为在大多数临床情况下不会常规测量血清镁水平。只有在严重的低镁血症(血清镁水平<1.2mg/dl即0.5mmol/L)病例中,才会出现神经肌肉易激惹(手足痉挛、癫痫和震颤)、心血管异常(心律失常和血管收缩)和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软骨钙化)等症状。研究结果强调了镁的临床重要性,即血清镁水平低与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尤其是并发低钾血症时。临床上,血浆中的镁含量不到体内的1%,因此血浆镁不是组织中总含量的可靠标记。代谢单位的受控消耗-补充研究表明,即使血清镁浓度可能正常,细胞内储存量也可能被消耗。因此,仅使用血液镁水平,而不考虑膳食镁摄入量和尿液流失,可能会低估临床上的镁缺乏症。

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

低镁血症患者常出现低钾血症。顽固性钾补充通常与镁缺乏有关,只有在镁缺乏恢复正常后才能得到纠正。镁缺乏会促进集合管中钾的分泌,从而加剧肾脏钾流失。细胞内镁水平降低会抑制Na+-K+-ATPase 泵活性,并增加肾脏外髓质钾(ROMK)通道的开放,导致肾脏钾流失。镁和钾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涉及Na+-Cl-同向转运蛋白(NCC)的激活,从而促进钠的重吸收。镁缺乏会通过一种名为NEDD4-2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降低 NCC的浓度,并阻止低钾血症激活NCC。持续的NCC 下调会增强低镁血症状态下的远端Na+输送,促进钾排泄和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也常常与低镁血症有关。镁缺乏会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释放,降低肾脏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增多和继发性低钙血症。由低镁血症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低钙血症很难纠正,除非镁浓度恢复正常。


药物引起的低镁血症

许多药物类别,如抗生素、利尿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化疗,都可能导致镁流失和低镁血症(图4)。长期使用PPI会导致约20%的患者出现镁缺乏症,并且这些影响与剂量有关,PPI会降低肠道镁的吸收,并与肠腔pH值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关。PPI诱发的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与 PPI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饮食中镁的摄入量、与其他镁流失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及肠道微生物群有关。据报道,口服菊粉可通过增加胃肠道吸收来改善 PPI诱发的低镁血症患者的血清镁水平。大多数药物引起的低镁血症都是由于肾脏镁流失造成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顺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拮抗剂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抑制剂会导致20%至40%的患者出现低镁血症,主要是通过降低远曲小管中的TRPM6和TRPM7 活性来实现的。


低镁血症的非药物原因

低镁血症是与慢性酒精使用障碍相关的最常见的电解质异常。其潜在机制包括营养不良者的镁摄入量减少、胃肠道流失增加以及酒精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导致的镁尿。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的低镁血症通常与肝功能障碍和肝病预后较差有关。低镁血症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镁流失和血液中白蛋白结合增加可能是低镁血症的原因。胰岛素激活远曲小管中的TRPM6活性。因此,胰岛素抵抗导致肾脏镁重吸收减少和镁尿增加。


异常的镁稳态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在心脏中,低镁血症会导致电刺激和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长QT综合征。在血管系统中,低镁水平与内皮功能障碍、血管收缩、血管张力增加和血管纤维化有关,这些都是高血压的典型特征。这些血管效应包括TRPM7 活性改变和血管细胞镁内流受损,在醛固酮增多症中尤为明显。


先兆子痫和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特征是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炎症。在两种情况下,血清镁水平可能正常或降低。虽然先兆子痫和子痫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静脉注射镁治疗是有益的,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镁的保护作用归因于钙通道阻滞和血管舒张。然而,其他因素也与此有关,包括fms样酪氨酸激酶1和内皮糖蛋白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减少、脑NMDA 受体抑制、促炎介质产生减少以及 TRPM6和 TRPM7下调。针对紧密连接蛋白16的自身抗体已被确定为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小管间质性肾病的新病因。 

 

这一发现表明,自身免疫可能是低镁血症的新病因。

遗传性低镁血症

编码镁转运途径及其调节剂的基因中存在致病变异,已鉴定出约80%的患者患有家族性低镁血症的推定遗传原因。大多数遗传性低镁血症病因会影响远曲小管对镁的重吸收。TRPM6 和 TRPM7 亚基突变会导致HSH。此类患者的低钙血症可由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解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内镁含量低引起的,从而损害甲状旁腺的分泌。EGF和 EGFR 致病变异会导致低镁血症和肾镁流失,因为TRPM6活性降低。CNNM2致病变异会导致低镁血症、癫痫和认知缺陷。CNNM2 在远曲小管中表达并调节基底外侧镁的挤出,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吉特曼综合征主要是一种由NCC突变引起的钠流失性疾病。然而,吉特曼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该综合征中低镁血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临床前数据表明,当NCC缺陷时发生的远曲小管萎缩可能解释了镁重吸收减少的原因。线粒体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转移RNA(MT-TI和 MT-TF)的致病变异与吉特曼综合征样表型和低镁血症有关。这些突变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4活性降低有关。因此,细胞 ATP生成受损可能会降低基底侧Na+-K+-ATPase活性并抑制NCC。NCC 活性受其细胞内 N端结构域磷酸化的调节。一种称为钾开关的机制可能解释了低细胞外钾如何导致基底膜超极化和NCC 激活。编码基底侧钾通道(KCNJ10和KCNJ16)、氯离子通道(CLCNKB和BSND)和Na+-K+-ATPase 复合物(ATP1A1和FXYD2)的钾开关基因突变会导致类似于吉特曼综合征的表型,包括低镁血症。突变型HNF1B患者易患肾畸形、肾囊肿和青少年成年型糖尿病(MODY5)。CLDN16 和CLDN19的突变可导致家族性低镁血症、高钙尿症和肾钙质沉着症,它们编码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 16和claudin 19。claudin 16和19形成阳离子选择性孔,允许髓袢升支粗段中的钙和镁进行细胞旁路重吸收。临床上,携带 CLDN19 致病变异的患者与携带CLDN16变异的患者可通过眼部缺陷进行区分。亨利环粗升支中细胞旁二价阳离子转运的主要调节剂是 PTH和钙敏感受体。RAS相关 GTP 结合 D(RRAGD)的致病变异已被确定为肾小管病表型的原因,该表型让人联想到与扩张型心肌病相结合的家族性低镁血症、高钙尿症和肾钙质沉着症(FHHNC)表型。


测量血清总镁是临床上确定镁状态的标准方法。它可快速评估镁状态的短期变化,但可能低估体内镁的总量。内源性因素(低白蛋白血症)和外源性因素(溶血样本和样品管抗凝剂[例如EDTA])会影响镁测量,在解释血液结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血清离子化镁也可以测量,但其临床用途尚不清楚。诊断出低镁血症时,病因通常可以从患者的病史中看出。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潜在病因,则必须使用特定的诊断方法(例如24小时镁排泄、镁排泄分数和镁负荷试验)来区分肾脏和胃肠道镁流失。


镁替代品  镁补充的可行性是治疗低镁血症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的低镁血症治疗指南;因此,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表现的存在和严重程度。轻度低镁血症可通过口服补充剂治疗。市面上有许多镁制剂,它们的吸收率各不相同。最有效吸收的形式是有机盐(柠檬酸镁、天冬氨酸镁、甘氨酸镁、葡萄糖酸镁和乳酸镁),而不是无机盐(氯化镁、碳酸盐和氧化镁)。然而,口服镁补充剂的常见副作用是腹泻,这对口服替代疗法提出了挑战。在耐药病例中,可能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使用阿米洛利或氨苯蝶啶对上皮钠通道进行药理抑制可增加血清镁水平。其他潜在策略包括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型抑制剂, 这会增加血清镁水平,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这些影响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但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可能很重要。肠外治疗适用于口服治疗无效的低镁血症患者,例如患有短肠综合征、手足搐期症或癫痫发作的患者,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或相关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患者。PPI诱导的低镁血症对口服菊粉有良好反应,其机制可能涉及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

镁作为治疗剂

尽管镁与多种疾病有关,但只有少数疾病镁是首选治疗剂。这些疾病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哮喘发作和先兆子痫或子痫(临床案例见补充附录)。对β受体阻滞剂有抵抗力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使用镁治疗。对于对强化初始治疗反应不佳的严重哮喘发作和危及生命的哮喘患者,临床指南建议静脉注射硫酸镁。雾化硫酸镁与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和异丙托溴铵一起服用可能对肺功能有额外的益处,并可能减少或缩短住院时间。镁对哮喘的有益作用可能涉及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中的钙通道,从而导致支气管扩张。根据国际临床关于妊娠期高血压治疗的指南,患有子痫的女性应接受硫酸镁治疗以预防癫痫发作。患有先兆子痫且伴有蛋白尿和严重高血压或伴有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的高血压的女性应接受硫酸镁治疗以预防子痫。尽管这些疾病对硫酸镁有反应,但镁介导临床益处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结  论

镁是临床医学中一种至关重要但通常了解甚少的电解质。它通常不作为常规电解质筛查的一部分进行测量。低镁血症通常无症状。尽管调节体内镁稳态的确切机制仍不甚明了,但对肾脏镁处理的理解已经取得了进展。这种理解主要归功于基因筛查小组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它们发现了导致罕见遗传性低镁血症的新基因。许多药物会导致低镁血症。低镁血症在住院患者中很常见,是延长ICU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应使用有机盐制剂形式的镁替代疗法来纠正低镁血症。尽管关于镁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调节仍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进展,临床医生应该更加关注镁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原文出处:Rhian M Touyz;Jeroen H F de Baaij;Joost G J Hoenderop.Magnesium Disorders .N Engl J Med. 2024 Jun 6;390(21):1998-2009.

离床医学
临床实战,常用实用,持续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