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文摘   2024-09-27 19:46   澳大利亚  

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误以为善良就是单纯的助人、忍让、宽容,甚至不惜牺牲自我,委屈自身。认为所谓的善报就是得到物质如房产、地位、声誉,其实这些都是表象。真正决定善恶报应的,是我们内心的起心动念。


比如单身一事,有人视为不幸,觉得孤单凄凉,认为这是福薄的体现;若你认同这种看法,你的内心便充满了焦虑、孤独与痛苦,这便是恶报。反之,若你对单身持有快乐、喜悦、自由、享受的心态,你所体验到的便是善报。


因此,决定一件事情是善报还是恶报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若起心动念是善,你所感受的便是快乐;若是恶念,你所承受的便是痛苦。所以,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起善念得乐果,起恶念得苦果。


探讨真正的善良,我们为什么说善良是最高贵的天赋,因为它能唤起我们的慈悲心,但善良并不等同于慈悲心。通常,越善良的人在早期生活中遭遇的苦难越多,尤其是那些坚信善有善报的人,他们感到痛苦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陷入了善良的表象之中,无法自拔。


请大家记住,善良只是慈悲心的萌芽,它需要智慧来进一步升华。没有智慧的慈悲,不过是虚有其表,假慈悲。真正的慈悲心是智慧与善良的融合。所谓行菩萨道,必须要有广博的智慧,霹雳手段,才能引领众生。


没有智慧驾驭的善良,是没有力量的,甚至可能激发人性中的恶。若你总是有求必应,他人可能视为理所当然,一旦你停止帮助,他们反而可能心生怨恨。


这种所谓的善行,实际上在助长他人的恶念。若你的内心没有定力,他人的侮辱与谩骂可能使你心生恶念,那一刻,你体验到的就是苦果。


那些表面善良、不与人争、一味忍让的人,若是没有智慧,没有坚定的内心,很容易因为对结果的不满而生出怨恨、嫉妒、报复等恶念,这些恶念的产生,便是恶报的开始。


所以说,不是好人没有好报,而是那些没有智慧、内心境界不足的人,没有得到好报。真正的善,不在于行为,而在于内心。当你面对恶人时,仅凭言语和理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唯有以智慧应对,才能阻止他们继续伤害他人,这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减少他们的恶行。真善,需要智慧的加持。


若你的内心境界足够高,任何事对你来说都是善报,因为你已经不再区分好坏对错。即使你做了好事,却遭遇他人的误解、辱骂、讽刺和挖苦,你若不辩解、内心不起恶念,这本身就是一种境界。你的心不再随境转动,时刻保持善念,因为你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超越了生死。


有一个故事,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十八世纪日本江户幕府中期的白隐禅师(全名为白隐慧鹤,西元1684~1768年)是临济宗的禅僧,被称为〝五百年间出的大德〞,有许多关于他的小故事,都令人赞叹他的修为。

在这位禅师的附近,有一位美丽的女孩未婚怀孕了。她的父母非常生气,就严厉的逼问女孩的生父是谁?女孩先是不肯说,后来实在躲不过去了。她念头一动,父亲最尊敬白隐禅师,因此就说:〝我肚子里的小孩是跟白隐禅师有的。〞父亲一听,整个人像天崩地裂一般,万料不到竟有这样的事,白隐禅师是他最敬重的人呀!


她的父母气冲冲的去找白隐禅师算帐。白隐禅师听完后,只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小孩呱呱落地以后,女孩的父亲把小孩抱到寺院丢给白隐禅师说:〝这就是你的孽种,还给你!〞

此事传出后,舆论哗然,纷纷指责白隐禅师道貌岸然。白隐禅师名声扫地。


白隐禅师默默地照顾这个幼小的生命,天天带着小孩化缘奶汁,到处遭受辱骂与耻笑:〝这个坏和尚!〞,〝这个不正经的和尚!〞


一年以后,年轻的妈妈实在忍受不了良心的责备。终于将实情告诉了她的父母亲,孩子真正生父是外村的一个年轻人。她的父母亲得知真相后大吃一惊,立即去找白隐禅师,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诚恳的请求他的宽恕,并将孩子领回。
白隐禅师把孩子送还给他们时,只轻轻的说了一句:〝是这样吗?〞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白隐禅师一念慈悲,保全了少女与孩子,代人受过,受尽冷嘲热讽,唯忍辱之功。最后大家发现他没错而称赞他时,他也不在意别人的称赞!真是毁誉无动于心!


听完这个故事,相信许多人会认为禅师的行为颇为愚蠢。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他并未感到痛苦,因为他正是借此来修炼心性。正是通过这样的修炼,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平静如水,因此他的内在并没有苦难的感受。


当然,所谓“平静如水”并非意味着无论发生何事,即使遭受他人欺凌、辱骂也毫无反应。当我们谈论“平静如水”时,指的是那颗本心,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那么,“心动”又是指什么呢?就是你的意识被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无常所牵动,被随之产生的念头所吞噬。这种起心动念便是你的自动化反应,我们称之为业力纠缠。


一旦执念升起,原本与当下本心相连的意识便立刻被吞噬,你失去了意识,也就失去了觉知的功能,与本心的联系断裂。此时,你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你,而是变成了你所产生的那个念头。这个念头带动相应的情绪,驱使你进入一种机械的痛苦模式,即造业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心动”,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而“平静如水”则意味着你能察觉到自己的心动,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洞察到在习性反应下的执着。同时,你知道本心是不动的,于是先将牵动你心动的念头放下,不随念动,不随情绪流转,重新回到那个平静的本心。如此,你便从无意识的状态回到了有意识,重新与觉知相伴。


以遭受他人打骂欺负为例,若你能做到“平静如水”,自然能够知行合一。在这种知行合一下,你或许会勇敢坚定地回应,或许会完全不予理会,因为对方根本无法伤害到你,又或许你会以慈悲化解这二元对立的执念和评判,洞悉到其实并不存在对方欺负你的事实。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你将不会造下任何业。


不管什么因缘,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触动和启发。


学会感受生命的本身

远远比为不重要事物困扰更重要

“负熵前行”

隐身于繁华都市的静谧之所

让你看得见心的宁静,遇见生命本真



请记住,你以为你匮乏的是金钱,其实是一种爱的力量。


困难是人变强的钥匙


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我总结了一篇价值500元的“财富笔记“ & ”修行笔记“,关注公众号,首页发消息:“笔记” ,即可9.9元获得。



负熵前行
心性能量,财商思维,修行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