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吉教授纪念
王文吉老师:医者仁心,师道传承
陈钦元 徐格致 常青 江睿 黄欣 姜春晖 干德康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
通信作者:徐格致,Email:drxugezhi@163.com
引用本文:陈钦元, 徐格致, 常青, 等. 王文吉老师:医者仁心,师道传承[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05-909.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1204-00469.
倏忽廿载识,师情铭心间——忆与王文吉老师的相识与交往
高桦
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眼科, 休斯顿 77001
通信作者:高桦,Email:Huagao55@hotmail.com
引用本文:高桦. 倏忽廿载识,师情铭心间——忆与王文吉老师的相识与交往[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10-911.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1120-00438.
光之引路人:永远的王文吉王奶奶
张婷 舒秦蒙 任慧 雷博雅 宣懿 竺珂 陈文文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31
通信作者:张婷,Email:tina-chang07@163.com
引用本文:张婷, 舒秦蒙, 任慧, 等. 光之引路人:永远的王文吉王奶奶[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12-918.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1204-00457.
论 著
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前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及危险因素分析
孙丽娜 栗勇涛 徐美琦 侯光华 柯屹峰 郑月 辛喜娜 Emmanuel Eric Pazo 任新军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
通信作者:任新军,Email:Xin2023Ren@tmu.edu.cn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治疗(IVT)前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玻璃体腔注药中心行IVT治疗的患者1 092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39例,女性553例;年龄(62.29±13.61)岁。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661、 576例。居住地为城镇、乡村分别为742、350例。IVT前3、1 d给予抗生素点眼和未使用抗生素点眼各为364例。详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IVT前抗生素滴眼液用药史、居住地差异(城镇/乡村)等。患者均于冲洗结膜囊后采集标本,并进行微生物培养。对比观察IVT前未使用抗生素点眼、IVT前1 d点眼、IVT前3 d点眼患者之间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差异。观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合并糖尿病、不同IVT次数、不同居住地(城镇/乡村)患者之间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不同临床基线者之间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 1 092例患者中,结膜囊微生物培养共检出阳性54例(4.95%,54/1 092)。不同年龄(χ2=5.599)、性别(χ2=0.549)、居住地(χ2=0.153)、有无高血压和(或)糖尿病(χ2=3.545、0.044)、是否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χ2=0.180)者之间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VT次数(χ2=0.961)、IVT前不同时间抗生素点眼和未行抗生素点眼者(χ2=5.600)之间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不是导致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结论 IVT前应用抗生素点眼,不是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的决定性因素。
引用本文:孙丽娜, 栗勇涛, 徐美琦, 等. 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前结膜囊微生物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19-923.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626-00242.
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王霞 李晓丽 武斌 韩泉洪 王莹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 300020
通信作者:王莹,Email:tswy77@163.com
【摘要】 目的 观察并评估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BSS)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干预性研究。2024年3~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大直径全层MH患者22例2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裂孔最小直径均>400 μm。所有患眼均接受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BSS治疗。患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微视野、眼底自发荧光、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MH最小直径、基底直径。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行微视野检查,记录黄斑10°范围内黄斑整体指数(MII)、黄斑阈值(MT)。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眼BCVA、MII、MT变化以及裂孔闭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一连续性指标的手术前后比较,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Stutent'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2例22只眼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66(60,71)岁;病程5(2.5,12.0)个月。患眼logMAR BCVA 1.24±0.57,MII、MT分别为100.0(99.53,100.00)、19.0(13.23,21.78)dB。手术后1个月,所有患眼裂孔均闭合,其中Ⅰ、Ⅱ型闭合分别为20(90.91%,20/22)、2(9.09%,2/22)只眼。末次随访时,患眼logMAR BCVA 0.62±0.58,MII、MT分别为99.9(59.45,100.00)、23.6(19.33,26.25)dB;与手术前比较,BCVA(t=3.579)、MII(Z=-2.374)、MT(Z=-2.997)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BCVA与手术前BCVA(r=0.41)、MH最小直径和基底直径(r=0.64、0.58)、病程(r=0.63)、年龄(r=0.50)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BSS短期内可有效提高大直径MH患眼的裂孔闭合
率,改善视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引用本文:王霞, 李晓丽, 武斌, 等, 王莹. 41G超微针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24-929.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15-0026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厚玻璃膜疣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朱海燕1, 2 刘培1 安广琪1 路晨雨1 李姝1 杜利平1, 2 金学民1, 2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眼科医院 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 郑州 450003;2郑州大学眼底病研究所, 郑州 450052
朱海燕和刘培对本文有同等贡献
通信作者:金学民,Email:2740913223@qq.com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厚玻璃膜疣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144例158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验光、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58只眼。横断面(en-face)OCT观察厚玻璃膜疣与大脉络膜血管扩张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衰减区的共定位。设备自带软件计算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FFA荧光素渗漏分为“墨渍样”、“炊烟样”、弥漫性点状渗漏。根据是否合并厚玻璃膜疣将患者分为CSC合并厚玻璃膜疣组、CSC未合并厚玻璃膜疣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与厚玻璃膜疣存在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只眼中,合并厚玻璃膜疣72只眼(45.6%,72/158)。en-face OCT像,厚玻璃膜疣与扩张的脉络膜大血管共同定位59只眼(81.94%,59/72);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空洞相对应61只眼(84.72%,61/72)。行ICGA检查的58只眼中,厚玻璃膜疣与点状强荧光相对应46只眼(79.31%,46/58);位于脉络膜高通透性区域43只眼(74.14%,43/58)。与CSC未合并厚玻璃膜疣组比较, CSC合并厚玻璃膜疣组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弥漫性点状渗漏和多渗漏点的发生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17、8.455、5.363、17.7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116,95%可信区间(CI)1.060~1.176,P<0.001]、慢性CSC(OR=2.628,95%CI 1.250~5.526,P=0.011)是厚玻璃膜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SC患眼厚玻璃膜疣发生率为45.6%;年龄和慢性CSC是厚玻璃膜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厚玻璃膜疣与扩张的脉络膜血管及脉络膜高通透区域相对应,是CSC活动或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
引用本文:朱海燕, 刘培, 安广琪, 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厚玻璃膜疣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30-935.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04-00250.
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初步结果
卢军1 李晓芹1 李佳1 尹兆青2 万静2 李娜1
1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眼科, 昆明 650031;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芒市 678400
李佳, 现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安宁市 650305
通信作者:李娜,Email:done23@qq.com
【摘要】 目的 观察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0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ROP筛查的早产儿1 352(昆明妇幼组)、579(德宏州妇幼组)例纳入研究。采用广域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联合双目间接检眼镜、巩膜压迫器进行眼底检查。按照国际ROP分类法规定记录检查结果。回顾分析近10年ROP发病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昆明妇幼组1 352例早产儿中,男性716例,女性636例;出生体重(1 765.75±357.64) g;出生孕周(32.51±2.07)周;居住地海拔高度(1 920±30) m。德宏州妇幼组579例早产儿中,男性302例,女性277例;出生体重(1 762.54±401.73)g;出生孕周(32.10± 2.36)周;居住地海拔高度(920±80) m。两组早产儿性别构成比(χ2=0.10,P=0.75)、出生体重(t=0.17, P=0.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孕周、居住地海拔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 35.15,P<0.01)。昆明妇幼组1 352例早产儿中,检出ROP 72例144只眼(5.32%,72/1 352);德宏州妇幼组579例早产儿中,检出ROP 55例110只眼(9.5%,55/579);均为双眼发病。两组早产儿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1)。昆明妇幼组、德宏州妇幼组ROP 1~3期分别为128(88.89%, 128/144)、6(4.17%,6/144)、6(4.17%,6/144)只眼和18(16.36%,18/110)、66(60.00%,66/110)、 22(20.00%,22/110)只眼;急进型ROP(A-ROP)分别为4(2.78,4/144)、4(3.63%,4/110)只眼。两组ROP 1~3期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66.48、15.86、0.76,P<0.05);A-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结论 云南省高海拔地区ROP检出率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引用本文:卢军, 李晓芹, 李佳, 等. 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初步结果[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36-940.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802-00296.
远程眼底图像阅片培训在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眼科医师诊断能力中的应用
赵旭峰1 马秀艳2 李雪静2 秦莉2 锁莉娜2 马文萍2 李仕豪2 陈甲兴2 杨亚新3 李新霞3 谢涛3 李娟3 熊元姗3 巫志勇4 常志怀4 房默文4 王婷4 刘虹5 马朋举5 刘朋朋5 冉静5 杨棣5 薛长乐6 谢臻6 范召6 汪洋6 雷鹏7 黄庆江7 李冰1 冯时1 韦张琬钰1 毛亦爽1 于伟泓1 张林军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眼科, 乌鲁木齐 830002;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克苏医院眼科, 阿克苏84300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眼科, 伊宁 835000;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医院(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眼科, 石河子 832000;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眼科, 北屯831300;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眼科, 阿拉尔 843300
通信作者:张林军,Email:1535889271@qq.com
【摘要】 目的 探索利用线上阅片培训的远程医疗教育模式对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地区”)眼科医师眼底疾病诊断能力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系统师级医院-兵团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三级阅片培训体系。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连续收集自新疆地区兵团医院和兵团医疗系统内4家师级医院眼科的后极部彩色眼底像4 159张。其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萎缩型AMD、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别为3 073、651、43、186、206张。图像按病种比例均分为3轮次(初次、二次、末次)阅片的图像集。参与培训(以下简称“参训”)医师来自新疆地区兵团医院和兵团系统师级医院的15名眼科医师。其中,男性7名,女性8名;年龄(38.1±4.0)岁。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分别为1、6、5、3名;学历本科、硕士分别为13、2名。从事眼底病专科工作时间(9.6±3.3)年。第一轮标注前进行阅片系统培训,每轮阅片后由北京协和医院医师对阅片结果进行反馈和讲解。每轮次阅片间诊断一致率、灵敏度、特异性比较行成对样本t检验;参训医师诊断水平提高与职称、学历、年龄、眼底病专业工作时间的相关性行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参训医师均完成初次、二次、末次阅片。每一轮次阅片结束后均进行了阅片总结,时间2 h。所有参训医师初次、二次、末次阅片的平均诊断一致率分别为53.0%、67.0%、75.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38、0.69、054和0.66、0.85、 0.96。初次与末次阅片诊断一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次阅片灵敏度较初次阅片明显提高,末次阅片灵敏度较二次阅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阅片较初次阅片、末次阅片较二次阅片的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训医师诊断水平提升与学历(Rho=0.07)、职称(Rho=0.13)、年龄(r=0.20)、眼底病专科工作时间(r=0.26)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依托三级线上远程医疗培训,可提升新疆地区眼科医师的眼底疾病诊断能力;初步远程医疗教育模式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展示了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潜力。
引用本文:赵旭峰, 马秀艳, 李雪静, 等. 远程眼底图像阅片培训在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眼科医师诊断能力中的应用[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41-946.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16-00271.
地拉罗司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
李艳1, 2 程子萱1 罗婷2 吕红彬1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泸州 646000;2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眼科, 成都 641400
通信作者:吕红彬,Email:oculistlvhongbin@swmu.edu.cn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初步探讨地拉罗司(DFX)对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将体外培养的HREC分为正常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正常糖+DFX组(NG+DFX组)、高糖+DFX组(HG+DFX组)、正常糖+DFX+柠檬酸铁胺(FAC)组(NG+ DFX+FAC组)和高糖+DFX+FAC组(HG+DFX+FAC组)。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率;钙黄绿素乙酰甲酯试剂盒检测不稳定铁池(LI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GSH(GSSG)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GSH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两组间比较采用双尾Student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HG组和HG+DFX+FAC组比较,HG+DFX组细胞增殖率、GSH含量及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70、 21.02、26.09、52.62,P<0.001);LIP、ROS、MDA、GSSG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7.20、16.94、31.62、19.21,P<0.001)。结论 高糖显著诱导HREC LIP含量升高、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地拉罗司通过下调LIP水平从而抑制HREC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
引用本文:李艳, 程子萱, 罗婷, 等. 地拉罗司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47-953.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01-00243.
病例报告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王波 华佳佳 常红敏 李永华 丁建光 李传宝
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济宁 272029
通信作者:李传宝,Email:13853708298@126.com
引用本文:王波, 华佳佳, 常红敏, 等.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54-956.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506-00181.
营养不良性视神经病变2例
李瑞梅1, 2 徐全刚1 周欢粉1 魏世辉1
1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神经眼科, 北京 100094;2山西爱尔眼科医院, 太原 030000
通信作者:徐全刚,Email:xuquangang@126.com
引用本文:李瑞梅, 徐全刚, 周欢粉, 等. 营养不良性视神经病变2例[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57-959.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1122-00466.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黄斑中心凹坏死及黄斑裂孔1例
林媛媛 宫媛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上海 200080
通信作者:宫媛媛,Email:gyydr@126.com
引用本文:林媛媛, 宫媛媛.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黄斑中心凹坏死及黄斑裂孔1例[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60-962.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24-00280.
读片灯下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赵振波1, 2 夏建平2 杨吉琨1, 2 王换平2 石采灵2 马立威1, 2
1安徽医科大学爱尔眼科医学中心, 合肥 230031;2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 沈阳 110000
通信作者:马立威,Email:maliwei@aierchina.com
引用本文:赵振波, 夏建平, 杨吉琨, 等.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63-963.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108-00006.
综 述
羟氯喹相关视网膜毒性的研究进展
李月明1, 2 段连海2 吴虎强2 康剑书1
1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昆明 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眼科, 昆明 650000
通信作者:康剑书,Email:601475967@qq.com
【摘要】 羟氯喹是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疾病的药物,主要用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该药物对患者有诸多益处,然而长期使用该药物可能导致患者视网膜的慢性毒性改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但目前国内外对此类研究报道较少,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眼科医生应该熟悉羟氯喹相关视网膜毒性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通过相关辅助检查及早发现药物对患者视网膜的毒性反应,并及时建议患者停药,从而有效地降低患者因视网膜毒性而导致的视力丧失的风险,在患者得到羟氯喹很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其对视网膜的不良影响。
引用本文:李月明, 段连海, 吴虎强, 等. 羟氯喹相关视网膜毒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64-968.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30-00287.
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洋1, 2 王俊文2 李印2 李拓2
1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 十堰 442000;2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眼科, 恩施 445000
通信作者:李拓,Email:13986840088@139.com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群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AMD主要有两种形式:渗出型AMD(WAMD)和萎缩型AMD(DAMD)。现临床上已有多种药物用于治疗WAMD,并取得很好的疗效,但用于治疗DAMD的药物却很罕见。现有多种关于DAMD治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其主要包括抗氧化剂、补体途径抑制剂、线粒体保护剂、视觉周期抑制剂、神经保护剂、两性离子聚合物载体介导的药物疗法、细胞疗法、光生物疗法、基因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其中抗氧化剂维生素的补充及补体途径抑制剂相关药物APL-2和ACP已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DAMD。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探索出创伤小、疗效佳且患者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成功实现临床转化。
引用本文:刘洋, 王俊文, 李印, 等. 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69-974.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17-00273.
乳酸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高艳 茅希颖 陈明康 袁松涛 刘庆淮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南京 210029
袁松涛和刘庆淮对本文有同等贡献
通信作者:刘庆淮, Email: liuqh@njmu.edu.cn
【摘要】 乳酸既往被认为是细胞在缺氧环境中通过糖酵解产生的代谢废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乳酸在视网膜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乳酸通过单羧酸转运蛋白在视网膜不同细胞类型如光感受器细胞和Müller细胞中转运以维持视网膜的代谢高需求。除了作为氧化供能的底物外,乳酸还可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81介导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参与视网膜稳态的维持和病理性新生血管的进展。此外,乳酸介导的蛋白乳酰化修饰直接调控小胶质细胞和T淋巴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已逐渐成为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及神经炎症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因此,调控乳酸代谢可以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等视网膜乳酸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引用本文:高艳, 茅希颖, 陈明康, 等. 乳酸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75-979.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731-00292.
铁死亡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对血视网膜屏障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杨静1 钟舒阳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南宁 530001
通信作者:钟舒阳,Email:360068099@qq.com
【摘要】 铁死亡是基于细胞正常死亡之外的另一种死亡方式,受到多种细胞代谢途径的调控,其可引起体内多种器官损伤和退行性病变,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代谢、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免疫细胞等均可影响铁死亡的发生,铁死亡所诱导的血视网膜破坏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铁死亡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对血视网膜调控机制的成分,能寻找针对性的药物靶点,从而为后续研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诊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引用本文:白杨静, 钟舒阳. 铁死亡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对血视网膜屏障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2): 980-985.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40607-00224.
更多内容请在中华眼底病杂志官网
(www.coretina.com)查看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