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规范化诊疗实践——病例展播】视网膜静脉阻塞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转换治疗优秀案例分享

文摘   2025-01-09 19:00   四川  

编者按:“眼底病规范化诊疗实践——大咖话规范”栏目自启动以来广受眼科医师们的欢迎,众多眼科医师纷纷投稿,分享了规范化诊疗学习与实施后的优秀案例,栏目有效促进了规范化诊疗的持续学习与落地实践。现将精选优秀案例在”中华眼底病杂志“公众号进行展播。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是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部分患者在进行抗VEGF治疗后ME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应考虑及时转换治疗。在本期病例展播中,将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冉黎医生、淄博市中心医院向德猛医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丽娜医生分享RVO的转换治疗病例,为大家提供宝贵的临床诊疗思路。




冉黎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介绍







主诉:

患者女性,5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月余”就诊。

现病史:

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遮挡。

既往史:

既往曾行甲状腺癌手术,有高血压病史。

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0.9,左眼0.05。眼压:右眼17.2mmHg,左眼16.8mm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存,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网膜血管纡曲,斑块状出血,黄斑区视网膜水肿。

辅助检查:

左眼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血管纡曲,斑块状出血,黄斑区水肿

左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水肿

左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符合RVO影像特征



治疗方案及患者转归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眼部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合并ME。给予左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3+PRN方案。但治疗3针后,ME消退不明显,视力基本无改善。改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三针治疗后复查ME明显消退,视力提升至0.2。

左眼转换治疗前后OCT图像



病例小结







● 由于CRVO发病机制的不同,所合并的ME属于难治性ME,且有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共同参与。及早抗VEGF治疗,起始需连续3次或以上每月注射,若单抗类应答不佳可换为融合蛋白类的康柏西普,可进一步改善视力和解剖学结局。


向德猛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介绍







主诉:

患者女性,4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天”就诊。

现病史:

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不伴眼红眼痛,不伴畏光流泪。

既往史:

既往曾行甲状腺癌手术,有高血压病史。

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1.0,左眼0.2。眼压:双眼15mm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存,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网膜平伏,水肿,血管纡曲扩张,沿血管线状出血,黄斑水肿。

辅助检查

左眼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平伏,水肿,血管纡曲扩张,沿血管线状出血,黄斑水肿

左眼OCT:黄斑水肿,中央视网膜厚度(CRT)694μm



治疗方案及患者转归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眼部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左眼CRVO,左眼ME,双眼屈光不正。给予左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3针后,ME反复,视力进一步下降。改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第一针治疗后左眼视力提升至0.6,ME明显消退。第4针注射后,ME基本消退。第6针注射后,左眼视力提升至0.8,黄斑结构恢复正常。

左眼转换为康柏西普治疗前后OCT图像



病例小结







● 该患者全身检查并无明显异常,眼底造影结果无明显缺血,为非缺血性CRVO,首选抗VEGF治疗。该患者前三针注射单抗类药物治疗,ME虽有明显消退,但维持时间短,视力获益不明显。该患者改为康柏西普注射后,ME明显消退的同时,维持时间更久,视力获益更加明显。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认识到,当患者一种抗VEGF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积极更换药物,治疗效果可能出乎意料。


张丽娜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介绍







主诉:

患者男性,87岁,因“右眼视物模糊3周”就诊。

现病史:

3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其他不适,未治疗。

既往史:

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史。

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最佳矫正视力0.05。眼压:右眼17.2mmHg,左眼16.8mmHg。双眼眼前段未见异常,人工晶状体在位。右眼视网膜平伏、水肿,血管纡曲扩张,火焰状出血,黄斑水肿。左眼眼底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右眼眼底彩色照相:视网膜平伏、水肿,血管纡曲扩张,火焰状出血,黄斑水肿

右眼OCT:黄斑水肿,CRT659μm



治疗方案及患者转归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眼部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右眼CRVO,右眼ME,双眼人工晶状体眼。给予右眼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3针后,ME改善不明显,视力提升不佳。改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5+PRN方案,全年注射5针。第一针治疗后右眼视力提升至0.25,ME明显改善。第4针注射后,ME基本消退,提升至0.6。

右眼转换为康柏西普治疗前后OCT图像



病例小结







● VEGF-A与PLGF水平的升高是导致RVO伴ME发生的关键因素,且它们的浓度与ME的严重程度及视网膜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实践表明,仅采用针对VEGF-A的单一治疗策略,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病例涉及一位患有缺血性CRVO的患者,其ME症状显著,基线视力状况较差。初期采用雷珠单抗治疗,经过三次注射后,疗效并不理想。随后,我们及时更换为康柏西普进行治疗,水肿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稳定。经过连续5针的负荷治疗后,治疗间隔被安全地延长至每两个月注射一次。最终,患者的视力恢复至0.6,并且这一视力改善效果得以长期保持。

● 康柏西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同时拮抗VEGF-A、VEGF-B、PLGF,从而展现出更强的抗炎、抗渗漏能力,起效速度更快,为患者带来更佳的视力改善效果,同时减少了注射次数。对于这位87岁高龄的患者,特别是在前三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治疗上的挫败感和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及时更换了治疗药物,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耐心的沟通,给予他们信心和希望。在五针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视力恢复良好。但即便如此,我们仍需不断叮嘱患者按时进行复查和随诊,以确保视力改善效果的长期维持。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读者、作者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