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视力丧失。除了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也在DR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期“眼底病规范化诊疗实践——大咖话规范”栏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金陈进教授,他们将为我们分享DR患者何时需要进行抗VEGF治疗、如何减少激光并发症及提高患者预后的一系列宝贵临床经验。
问题一:临床中,哪些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前建议先行抗VEGF治疗?
抗VEGF治疗联合激光治疗,
可提高DR患者预后、减少激光并发症
PRP是目前治疗增生型DR(PDR)及严重非增生型DR的首选方案。许迅教授建议,在许多情况下,抗VEGF治疗往往与激光治疗联合应用,或在激光治疗之前进行,特别是对于累及中心凹的黄斑水肿患者。抗VEGF药物能够显著减轻黄斑水肿,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时也为后续进行的PRP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现有证据表明,抗VEGF治疗有助于抑制DR的进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实现病情的逆转。相关文献报道也指出了这一点,但前提是患者需具备良好的依从性。若患者未能按期接受抗VEGF治疗,错过了激光治疗的关键窗口期,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对于那些希望减少由广泛视网膜光凝引起的副作用的患者而言,抗VEGF治疗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尽管PRP治疗效果显著,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对比敏感度降低、视敏度下降以及视野缩小等。通过先行抗VEGF治疗,可以降低激光所需的能量,减少激光治疗的次数和数量,从而减轻PRP对视网膜的潜在损害。一项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仅接受PRP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PRP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在最佳矫正视力方面表现更佳,中心视网膜厚度更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问题二:临床中,DR患者行PRP之后出现黄斑水肿或者轻度的玻璃体积血,后续应进行怎样的治疗和管理?
抗VEGF治疗可有效缓解激光后黄斑水肿及玻璃体积血
许迅教授提到,部分DR患者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后可能会出现黄斑水肿或轻度玻璃体积血等不良反应。针对这类患者,抗VEGF治疗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于PRP后引发的黄斑水肿,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例如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这类药物通过阻断VEGF信号通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视网膜下液体的吸收,并稳定血-视网膜屏障,从而实现对黄斑水肿的有效控制。在应对轻度玻璃体积血时,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治疗,如和血明目片、卵磷脂络合碘片等,以促进局部出血的吸收。同时,也可以采取观察的策略,根据病情的发展再作进一步处理。此外,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要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血糖和血压的剧烈波动。同时,眼底情况应得到细致的监测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病变。
问题三:DR患者通常依从性不高,对于此类患者的有效管理,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优化治疗方案,加强医患教育和管理,
提高糖网患者生活质量
病例概述
病例小结
小结
通过许迅教授和金陈进教授的分享让我们了解到,抗VEGF治疗不仅能够显著减轻黄斑水肿,提升患者视力,还能为后续的激光治疗提供更好的基础,减少激光并发症。同时,针对激光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黄斑水肿和玻璃体积血等不良反应,抗VEGF治疗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未来的眼底病规范化诊疗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