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破冰, 凝聚共识。
自9月27日开班以来,全省法院院长研讨班已成功举办六期。来自全省三级法院的院长们,在“沉浸式”的法治场景中,在思想碰撞和头脑风暴中,在“交流互鉴、比学赶超”中,踏上了一次又一次的进阶之旅。让我们来听听那些来自研讨班的声音吧!
作为院长研讨班第一场的分享者,刚庆幸自己在没有那么多“高要求”“严考问”时完成了一个重大任务,渐入佳境的研讨班就打破了我轻松听会的幻想。一开始就树立的学经验、找差距、明方向的目标,在报告、提问、点评三环节中越来越具象。“这个问题堵点难点在哪里,我们如何解决?”“这项工作我们也有,能不能做得更好?”每一次听会,我都会将自身代入其中予以对比。汉阳法院近年来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还存在短板不足,结合辖区特色推进实质性解纷成效还不明显、打造法院特色工作品牌还不响亮、抓“四个一批”成效还不突出,亟待推出有效举措予以补强。我们将充分运用好研讨班平台资源,在切磋互鉴中理清思路,在自我革新中不断提升,切实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全省法院院长研讨班是一场直面问题、直奔主题的集体会诊,是一场汇聚众智、谋深务实的头脑风暴,是一场交流互鉴、比学赶超的打擂竞赛。对作为“新人”院长的我而言,更是及时雨、雪中炭,帮助我进一步析形势、查不足、找差距、求突破。前6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思想洗礼,推动我在学中比、在比中思,破局方向更明、脱困信心更足、解难斗志更强。我们将坚持学而思、思则行、行必果:聚焦“案多人少”这个最大困局,紧盯“质效不高”这个核心短板,瞄准“素能不优”这个关键差距,狠抓“案件”和“队伍”两大要素,聚力实施“基层治理”“品牌强基”“凌云匠心”三大工程,做深做细管案、管人、治院一体推进,以提质增效赋能的实际成果答好 “中国网谷”法治建设的时代问卷。
院长研讨班是一场聚焦“关键少数”,直面问题、直奔主题的深入研讨,先进法院把经验倾囊相授,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学、带着收获走。
像五峰法院这样的山区小院,通过研讨班互学互鉴能足不出户开眼界、长见识、增本领;能静下心来学思路、提能力、促发展,机会难得,尤为珍贵。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五峰法院起点低、底子薄、欠账多、差距远,但6期研讨班后,我们看到了自身潜能和空间,看见了好经验在哪里、短板弱项在哪里,激励鞭策我们结合五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审判工作实际,向上创新、向前突破,在丰富新时代“背篓法庭”内涵上做文章。
全省法院院长研讨班既是平台也是舞台,为我们提供了解惑的钥匙。我们每个人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加第3期院长研讨班时,我认真检视宜都法院三年来的工作,但更多的是总结了成绩。电影《封神》中说“马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之所以更多地看到成绩是算法将我裹进“信息茧房”之中,固化的偏好更让我容易接受成绩、展示成绩。经过6期的交流研讨,我更加深刻认识到问题导向的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清醒认识到宜都法院工作的特色、品格、气质辨识度不高,与宜都百强县市地位不匹配。接下来,我将用好坚持问题导向这个重要方法,破除路径依赖,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化理念革新、强化科学布局、强化关键少数、强化落地落实、强化坚守底线,为建设共富共美现代化新宜都贡献司法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举办院长研讨班,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最高法院工作要求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实现全省法院“交流互鉴、共同进步、整体发展”的创新思路和有益探索。
研讨班既是“练兵场”又是“大舞台”,从经验分享的主题报告到“学”“思”“践”“悟”的现场问答和点评发言,各环节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每次参加研讨班我都如履薄冰,既有借机汇报工作的“冲动”,又有“被点名”的紧张,“炼丹炉”里的考验让我受益良多。
我将倍加珍惜研讨班“大充电、大蓄能、大提升”的机会,自觉对标游劝荣院长的工作要求,扬长补短,立足巴东少数民族山区县、移民县的县情和“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建设的发展需要,突出问题导向,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长江大保护、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努力打造“巴东品牌”,形成“巴东经验”。
研讨班开班仅一个半月的时间,作为一名“准新”院长,我的收获远胜10个多月的履职实战。开班式上,游劝荣院长提出“交流互鉴、比学赶超”后,各位院长将自己的工作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让我深切感受到,“低头拉车”固然是务实之举,但“抬头看路”更加是制胜之策,唯有博采众长,方能向善而行。但惊喜远不止此,抽签环节的加入,就像往鱼群中放入一条鲶鱼,旁观者瞬间变成参与者,从临渊羡鱼到“现场结网”,我们更多地需要思考“自己有什么、能讲什么”“差距在哪、怎样产生的”“哪些经验能学习借鉴、怎么学”。这种风口浪尖的磨砺摔打,才是“人在事上磨”,才能“玉汝以成”。感悟虽然颇多,落实才是正途。孝昌坐拥大量优质旅游资源,入选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我们聚焦于此,探索打造“法旅”融合护航生态旅游的特色法庭,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打磨亮点、打造品牌上加力度、求突破,努力实现“小”法院有大作为。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有幸在本次院长研讨班上汇报发言、点评交流,与兄弟法院互通有无、互学互鉴,感受到全省法院工作亮点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有谋划工作中知情明政、护航发展的思维路径,有推动创新中聚焦问题、精准解题的答题样本,有推进落实中守土尽责、勇立潮头的精神密码。研讨班不仅是及时雨能够解焦渴,更是加压器能够催奋进。我将继续扎深根系、汲取研讨班的养分供给,聚焦全球最具规模野生麋鹿种群资源保护,紧扣青年干警队伍建设实际,深耕“法护生态鹿鸣九曲”环资审判品牌,为服务打造“长江中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的大美生态,持续贡献法院力量!
全省法院院长研讨班的举行,既坚持问题导向,又突出地方特色,更彰显工作亮点,每一次报告、发问、交流都是比学赶超的擂台赛,是提升领导能力的必修课,是改进审判管理的方法论,更是激励干事创业的催征鼓,帮助我们跳出“小我”站位“全局”。先有足迹,才有奇迹,先有完成,才有完美,知责思进,明责思为,找到过河的“船”与“桥”。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同时我在不断思考荆州的优势及特点是什么?荆州的差距及原因是什么?荆州的抓手及支撑是什么?怎样当好基层法院院长?通过院长研讨班这个交流互鉴平台,认清方位、正视问题、明确思路、守正创新。结合荆州区法院实际,聚焦审判质效,抓牢“案”这个关键环节,抓好“人”这个关键因素,加快思想破冰、加快路径转换、加快能力提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脱薄攻坚的强大动力,持续擦亮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深化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枫桥式”人民法庭“ 一庭一品”等特色品牌,在自我革新中推动荆州司法审判事业高质量发展。
交流才能发展,互鉴方能致远。全省法院院长研讨班是省高院高点站位,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坚实举措,也是中基层法院集中“充电赋能”的平台。对我而言,每期研讨班都是一次“铸魂补钙”的淬炼之旅,也是一次“对标找差”的修身之旅,更是一次“以学促干”的提升之旅,让我既“紧张”又“充实”、既“解惑”又“解渴”。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我将以研讨为镜,以达者为师,秉承“站在高处、看向远方、干在实处”的精神指引,找准偏远山区法院的精准定位,不断做实“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链”服务举措,深耕“鄂渝陕毗邻地区法院”协作模式,打造“法庭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特色品牌,以“竹溪精彩”为十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司法力量。
“你们全省法院院长研讨班‘法味’十足,以案为尺,统一步调!”这是党校同学与我交流时的短评,“不经意间”却显深刻独到。
如今,这场研讨班已举办六期,“以案为尺”量出了长短,彻底打破了不少同志“小富即安”的思想禁锢,即便作为襄阳唯一一家“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全省书香法院”,也让我们如坐针毡。
在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正如游劝荣院长令人记忆犹新的表述——“共同进步、整体发展”。
“以案为尺”只为“扬长补短”!面对审判能力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将用好这场“头脑风暴”,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持续涤除“木桶效应”,努力让审判工作有后劲、更放心。
来源:以上各法院
编辑:张思婕
审核:陈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