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生日记丨Peggy郑琣豫:在厦大本部做海藻研究的日子

教育   2024-11-08 17:01   马来西亚  

Peggy郑琣豫

今年3月-9月,海洋生物技术专业

硕士生Peggy Tek Pei Yee(郑琣豫)

通过“槿鹭优研计划”

前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参与了为期六个月的交换项目


这一项目旨在结合

厦门大学和厦大马校的

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科研优势

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研究生人才


入选该计划的研究生

将在两所高校的共同指导下

在厦门大学

开展全日制的研究活动

相关课程学习


郑琣豫在Dr. Ng Chuck Chuan

高光副教授的联合指导下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事了半年全职研究工作


“东山站”采集水样

去广东、广西参与国际会议

实验室跟随前辈学习

撰写、审阅科研论文

漫游沙坡尾体验本地文化

……


我们邀请郑琣豫聊了聊

她在交换期间的科研与生活

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大约在2023年11月,我的导师Dr. Ng Chuck Chuan告诉我有一个到厦大本部交换的机会。在这之前,我听一些中国同学说那边的实验设施非常先进,就想去看看;也希望有机会认识不同的老师同学,建立新的联系。于是,我试着联系中国的导师,确定研究计划后,就踏上了这段中国旅程。


我的硕士项目主要集中在环境领域,具体来说是利用真菌处理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过,这次我在中国的研究大多围绕藻类展开。一开始,我对藻类的研究不太了解,但六个月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掌握了许多新知识。


厦大的海洋与地球学院位于翔安校区。翔安校区非常大,常常需要骑共享单车在校内通行。最初我经常迷路,不过慢慢就适应了,也开始享受骑单车探索校园的乐趣。


我们的实验室有一二百名硕士、博士生,但我每天见到的大概只有十几个。主要是师兄师姐负责带我,教我实验技巧老师两个星期会见一次,报告进度


平常的安排是“朝九晚五”,一天工作 8 个小时。早上会看老师有没有安排什么工作,如果没有的话就自己安排进度:可能会先洗一下瓶子,然后做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主要是和海藻培养和叶绿素分析相关的;还有就是写文章或是看资料。


Peggy在实验室进行日常工作



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东山站”)坐落于漳州东山县,今年4月,我有幸在那儿参与了一个重要的藻类实验项目,通过模拟的方式,研究海水温度和营养成分变化下藻类的生长情况。我们每两三天去采集一次水样,测量碱度、提取叶绿素等等,这对我的现场技术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日常节奏非常充实,一天工作5个小时左右,早起采样、分析结果、把结果发给老师,其余的时间就能自己安排。


Peggy在东山站采样分析


此外,我还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22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分会学术研讨会,了解到蓝藻原来在医学和环境上有这么多种用途;以及广西防城港的渔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防城港靠近越南边境,我亲身参与了中越两国合作增殖放流活动,还在会议上了解到了应对热带和亚热带渔业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一个针对关键鱼种繁殖技术的报告也对我有颇多启发。这两次会议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我因此能够与其他许多科研人员和学生建立联系。


Peggy参与学术研讨会时摄



专业术语上的差异是我遇到的比较大的挑战。中国同学、老师使用的一些名词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不过通过阅读文献和与师兄师姐交流,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实验室里,我与师兄师姐的关系逐渐熟络。他们不仅在实验中帮助我,也在生活上给了我许多建议。我还通过跟他们交流,学会了如何使用新的绘图软件,这对我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平时我们一起吃饭,在东山站的时候,我们还会一起散步,一起去了电影《左耳》的取景地参观。


我的辅导员也帮了我很多很多,带我去申请银行卡、办电话卡等等,花了足足两三天时间。现在我们也还会联系,在社交媒体上相互问候。


文化和语言方面,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挑战。厦门的食物和马来西亚比较类似,只是调味略有差别;不过交通方面不太一样——外出的时候,我们在马来西亚会开车,从家门口直接开到目的地。但在本部,你要从宿舍走到校门口,再搭车去你想去的地方。一开始不习惯,后来就适应了,吃饱走走、消化一下也挺好的。


我的室友是马来西亚人,周末我们常结伴去厦门岛内闲逛。我们逛公园、逛商场,也会去一些知名景点。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沙坡尾,那里给我的感觉有点像马六甲,是一个划分出来的临水街区,也卖些纪念品、艺术手作之类的东西。我很喜欢沙坡尾的街景。校内也有很多活动,比如泼水节、还有马拉松等等。


Peggy与导师、学长姐合影


这六个月的交换令我受益颇多。一方面,我接触到了许多与自身研究不同领域的技术,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室文化也让我对学术的多样性有了认知;另一方面,与不同的人一起学习、工作这么长时间,我学会了欣赏不同的观点,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也有所提升


尤其是我意识到了社交的重要性。我有些社恐,在马校的时候,来来去去面对的就是同样的面孔,熟悉的老师同学;去中国之后,发现那里学生多,老师也多,你要跟不同的工作人员、不同的老师同学借东西、打交道,才明白原来社交必不可少。


如果有机会,我想再重温一下在东山的那段时光——清早就去采样,然后做分析、吃饭,吃完之后就休息、做自己的事情,特别特别充实


不过,也有遗憾。对这半年时间,我总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地很好,想着还可以再做一点什么,比如说,可能可以在实验方面做到更多。但不管怎么说,我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好,对我也很包容。


最后,借此机会,我想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经济上支持我参加交换项目;其次是我的导师Dr. Ng Chuck Chuan,在整个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支持,时时跟进我的状况;还有就是在中国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让我的交流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口述 / 郑琣豫

编辑 / 王怡然

排版 / 蔡筠童


厦大马校招办
最全学校资讯,最新录取信息,尽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官方招生公众号。您可直接向公众号留言进行咨询,或拨打分校招生办公室电话:+86 592-2188700(中国)/+603 7610 2079(马来西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