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
你从未见过的微观之美
厦马秘境
大雨将至,蜻蜓成群在水面低飞
夜间散步,耳边不时响起阵阵蝉鸣
菩提树上,燕尾蝶忙着采食花粉
你好,人类,欢迎来到昆虫的世界。
2024/09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凌志(Tan Ling Zi) 便是一名观虫爱好者。作为业余摄影师,他用镜头去记录这些小生物的生命故事,将这奇妙而隐秘的微观世界在相纸上凝成永恒。
“我自小就对本地生态和生物十分感兴趣,小时候也喜欢饲养蜥蜴、昆虫等异宠,”问及这段“昆虫奇缘”,陈凌志说道,“假期时,一家人常去森林公园、海边等地方露营,这些地方总有生物的奇妙踪迹。因此,我拿起手机开始记录这些瞬间。”
在父母的支持、前辈的慷慨相赠下,陈凌志在昆虫摄影的路上越走越远。两位摄影师朋友悉心指导也功不可没,“他们不仅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还通过对我作品的不断点评,帮助我不断提升摄影水平。”
2023年,陈凌志中学毕业,进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就读预科课程。全新的生活节奏为他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也为他提供了预料之外的拍摄机会。他喜欢在周末晚上到校园里散步寻找新物种,也会在后山小径和小巨蛋前的草丛中拍摄昆虫,近距离观察这些“小伙伴”的厦马生活。
“校园里有许多在市区难得一见的爬虫和昆虫,” 陈凌志笑着说道,“目前,我已经在校园内记录了上百种生物,有40多种蝴蝶、30多种蜘蛛等。”
一次次的“探险”加深了陈凌志对每种生物的了解,从学名到习性,再到栖息地,无一不是如数家珍。他还通过与森林的深入接触,切身体会到了自然生态的复杂性。在夜间的雨林中探索,每次都要长裤、雨鞋、手电筒齐上阵,尽管难免发生意外,他却仍然不改其乐。
谈及最难忘的一次拍摄,陈凌志变得兴致勃勃起来:“有一次我们在黑漆漆的森林里足足走了12小时,傍晚7点至隔天早上7点,虽然辛苦,但途中发现了不少稀有品种,例如箭斑小头蛇。12小时的努力总算值得。”
户外的拍摄也让陈凌志的摄影技术更加精进。作为一名微距摄影爱好者,他的设备简洁高效——相机、微距镜头、闪光灯和柔光罩是他最可靠的伙伴。其中,柔光罩多为他根据个人拍摄需求和器材特性自行制作,以获得理想的光线效果。
陈凌志分享道,昆虫摄影最大的乐趣在于“当你设定好目标品种,在无数的努力后终于寻有所获”的一瞬间感动;除此之外,这些作品也可以为生物研究者提供资料参考。他还会将摄影作品发在自己的Instagram账号上,希望通过社交媒体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分享。
从翩翩起舞的蝴蝶到静谧隐秘的爬虫,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陈凌志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热爱。这些作品是他努力的结晶,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平时难以察觉的生物之美。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凌志的Gallery,
一同欣赏这位探险家眼中的小世界。
温馨提醒!
下方图片包含昆虫特写
害怕昆虫者请谨慎下滑
也可直接退出本文
椴树燕尾蝶 (ID: Papilio demoleus):一种相当常见且分布广泛的燕尾蝶,因其寄主植物为菩提树而又名“菩提燕尾”。成虫会在椴树上产卵,毛虫吃椴树叶长大。
树皮螳螂 (ID: Gimantis authaemon):这种螳螂用地衣和苔藓的花纹模仿树皮的颜色,在自然环境中伪装自己,防止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
蝶形花蝶 (ID: Zoraidinisp.) :包括翼展在内,其大小不足1厘米。下图是两张照片的组合,左侧是背光效果,右侧是正常照明。
巨盾蝽 (ID: Pycanum rubens):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保护卵的成年雌性盾甲虫。该物种在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出臭气作为防御机制。关于这一物种的趣事:若虫或亚成虫会发生特殊的变色,颜色从浅黄色到绿色,甚至变为醒目的粉红色。
拟蚁蜘蛛 (ID: Myrmaplata plataleoides):图中,一只刚蜕皮的蜘蛛在巢中休息。这种蜘蛛能模仿红织蚁的形状和颜色,生活在红织蚁群附近,以得到红织蚁的保护,防止天敌捕食。如果附近有红织蚁群,要发现这种蜘蛛并不难。
白蛾蝉 (ID: Lawana conspersa):一种常见于马来西亚的飞虱。体长为1.5厘米,通常栖息在树枝上。
拉格莱斯花园蜘蛛 (ID: Eriovixia laglaizei):常见于花园、荒地或住宅区,尺寸通常在1cm以下。雌性会在叶子下面产卵,并用大量的丝将卵覆盖起来。
亚洲织蚁 (ID: Oecophylla smaragdin):生活在包括澳大利亚的热带国家的树栖蚂蚁。蚁巢是它们用蚂蚁幼虫分泌的丝将树叶缝合建巢,同时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防御性。
采写|蔡其轩
责编|袁赟怡
排版|邱洁瑜
审校|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