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的绽放 探究循环下的教育之旅
——读《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有感
观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李冬梅
文章全文
在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张摆满书籍的桌子上,孩子们围坐桌边,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这是一次阅读的场景,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一次教育的启航。
书丛中间,是我当下正在研读的一本挺有量级的读物。书籍的封面,简洁而富有教育深意,上面赫然写着《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运用探究循环规划幼儿园课程》。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幼儿教育的前行之路。它告诉我们,教育不应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从兴趣出发,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
兴趣驱动,让思维活起来
作者简.廷格尔以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现了怎样将孩子的兴趣作为教育的起点。她指出:孩子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而有效的课程设计则要把这些兴趣捕捉下来、深化下去,并搭建起孩子主动探索、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桥梁。如一次偶然的户外种植活动观察蚯蚓,一场雨后的搭建排水沟游戏,都可以在孩子兴趣驱使下,成为让思维鲜活的课程起点。
二
探究循环,让课程活起来
本书作者创造性地提出生成性课程发展模型,即“观察记录—解释思维—制定课程行动计划—设计和实施探究激发方案—反思性评价”的探究循环。在幼儿园课程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勇敢表达的舞台。例如,围绕“水”的主题,可以设计从观察水的性质到探索水的循环,再到制作简易水过滤器的系列活动。他们通过游戏、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生成与周围的世界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课程活起来。
三
以儿童为中心,让思维绽放起来
儿童时时刻刻都在观察、试验、探索周围的世界。书中强调“以儿童为中心”。COI系统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疑问,创建了一条追随儿童兴趣的学习路径。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需要用心观察、倾听、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兴趣所在。
在我们班幼小衔接《整理书包大作战》活动中,从值日生发现书包柜乱七八糟的问题出发,生成了一系列活动。思考书包的摆放规则,幼儿共同讨论得出方法:按照分男女、用数字、分颜色、做标记等来摆放。摆放书包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是谁的书包没有带回家?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用谁的办法更好呢?我们采用投票方式来解决。最终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有自己名字的书包名片,分组放在书包柜里。但不同的是书包名片的颜色,男生是绿色,女生是红色,同时也加入了数字从1-10进行了一个排序,按顺序摆放。
回望一个个阅读的场景,我憧憬着孩子们未来的样子。他们带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勇敢地探索着五彩斑斓的世界。而这正是源于那本《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它就像一颗小小的花种子,住进了孩子们的心中,向阳而生,沐浴光照,最终百花齐放。
读完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原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基于儿童内在需求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孩子。
编审|陈 剑
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