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留白”思想孕育幸福教室
——读《给童年“留白”》有感
叙州二幼教师:林莉
文章全文
一个炎热而漫长的午后,我与《给童年“留白”》一书初次相遇,正是它让我回味漫漫教育时光,对儿童、对教育、对自己都有了新的审视和思考。
本书最核心的理念是“留白”,“留白”意味着一种简单、安闲的生活理念,我们尊重儿童,就是要克制自己想干预的欲望,给他们的生活留白,回归到人性、人心的谦恭中去……
教育的本质是为是为了帮助儿童获得幸福感,幼儿园正是创造幸福的地方,我每天在教室里催促孩子,将焦虑传给孩子,我给他们“留白”了吗?我的孩子幸福吗?这也让我迫切地想付诸行动,正好9月我接新小班,在“留白思想”的指引下我和孩子们一起踏上了“幸福教室”的孕育之旅......
书中提出:“教育不应只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一
给生活留白——建立幼儿自主的生活节律
案例:《午睡前的自主时光》
午睡前的过渡时间我一般安排孩子们安静看书,却迎来了“告状高峰期”,“佳欣在走廊上玩玩具”“晨晨在和铭铭打架”“欢欢去浇花了”......这成了我最头疼的时间,我很疑惑:“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告状?”“怎样安排这段时间?”我尝试和孩子一起讨论“午睡前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
倾听孩子心声后才发现原来午睡前的那些“告状”里竟藏着那么多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于是我们约定:午睡前的时间完全让他们自主安排。
就这样,没有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没有老师喋喋不休的催促,孩子们的“告状”神奇的消失了,午睡前的“混乱时光”变成了孩子们自主从容的幸福时光。
回看我们的一日生活,当我们给出足够“留白”时,孩子就能自由享受拥有选择权和掌控感带来的安定和幸福。
这让我初尝了“留白”教育的甜头。
二
给关系留白——构建共情共享的师幼关系
案例:《穿雨衣》
在成人眼中,孩子可能是幼稚的,我们总想着如何“帮助”他们,却忘了思考:儿童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一次沙水活动中,因为需要穿雨衣,我负责讲解活动规则,而保育老师则对孩子们说:“你们坐好,我来帮你们穿”,看着她忙个不停,佳佳说:“黄老师好辛苦呀。”可可说:“我们自己穿吧”。于是孩子们歪歪扭扭的自己穿好了雨衣。
在随后的班务会中我们反思:“孩子们真的需要我们帮助吗?”
胡华园长说过:要学会让自己松弛下来,用心灵和他们共同生活。
于是我们重新制定了班级活动规则,即事前3分钟,共同协商计划;事发慢30秒,观察后多思考;事后3分钟,主动反思,提高教育智慧。
三
给成长留白——在自主创想中灵动生长
案例:《“卷袖子”这件小事》
步入冬天后小班孩子洗手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卷袖子。总听到孩子抱怨:“老师我的袖子老是滑下来,怎么办呀?”
书中强调:“真正的教育,不是填满,而是点燃”。
于是我抛出问题:“怎样让袖子不往下掉呢?”孩子们找来夹子、皮筋、扭扭棒等进行探究......孩子们的探索行为让我非常惊喜,看似简单的卷袖子却蕴含着不简单的教育。果然,在教育中留白,可以点燃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
1.望:望幼儿所趣
2.闻:闻幼儿所想
3.问:问幼儿所需
4.探:探幼儿所惑
在留白思想引领下,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也显著提升,这让我更深刻体会了“留白”的意义。
留白不是“无”或“缺失”,而是自由宽松的“丰盈”;留白不是关系冷漠,而是在尊重与松弛中把握边界;留白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支架幼儿自主成长。
留白展现的是一种无用之大用,支持幼儿按自己的节奏向未来前行。人生不应总是匆匆忙忙,我们应在留白里里慢下来,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成为孩子,让自己成为自己,彼此滋养,彼此照亮,共同徜徉在幸福教室里,创造幸福人生!
编审|陈 剑
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