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梅山文化【上】--- 时代的变迁

民生   2024-10-28 17:58   湖南  

梅山文化


当人们说到“梅山”的时候,应当是指这个地区群体的文化现象。安化县这个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八十的山区,是个天然氧巴,空气质量达一级,安化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是养心、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梅山有“三宝”,即“梅山文化”、“冰碛岩”“黑茶”,更是蚩尤的故里。

蚩尤为什么选择定居梅山


       蚩尤及其九黎族集团被炎黄集团打败以后,余部除少数部分留在北方,被当地炎黄集团所同化之外,大部分退回南方,从而开始了一场没有尽头的漫长的迁徙,即所谓人类“最古长征”。文献记载和民间流传的四处蚩尤冢,即山东寿张乡“蚩尤冢”、山东巨野蚩尤“肩髀冢”、河北涿鹿的“蚩尤坟、河南台前“蚩尤冢”,加上刘范弟先生考证的常德武陵的“蚩尤陵”之说,共有五处蚩尤的冢墓。从蚩尤的这些冢墓中的分布大致可以勾画出蚩尤遗族战败以后往南迁徙的路线:涿鹿——台前——寿张阚乡——荆州——长江中流洞庭湖鄱阳湖之间——武陵——梅山。湖南湘西苗族古歌《鸺巴鸺玛》就是一首叙述苗族先民迁徙的史诗,诗中叙说苗族祖先原来住在“灰一样”、“糖一样”的大江边(指黄河边),后来无法继续在那里住下去,只好往南迁徙。诗中有这样一段:“人间坐不安宁,世上住不成家。一帮熊代萤代稣(苗族自称),一群代穆代来代卡(苗族自称),又扶老携幼上迁,又拔船继续上行,从务滚务党上来,从务流务泡上来,从洞务洞嚷上来,从洞焦洞弯上来。(指到了洞庭湖、鄱阳湖之间的平原地区)跨江过湖上来,穿云破雾上来,行水依山上来,走山靠山上来,猎曽打鱼上来,开山开土上来。行船来到梅花堤,跑马来到梅花峒,来到梅花堤才立梅花堤,来到梅花峒才立梅花峒。
         显然,这些苗民从黄河边出发,到达荆州极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平原地区,然后把最后一部分蚩尤遗骨安葬在常德武陵,再到梅花堤、梅花峒才基本安定下来。从上述五处蚩尤冢墓的分布和蚩尤遗族迁徙的路线来看,这个梅花堤、梅花峒的地方,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离武陵很近,不然的话,蚩尤遗族不会选择武陵这个地方安葬蚩尤的遗骨;二是这个地方必须地形复杂,便于隐蔽和防守;三是这个地方必须具备人群生活的必需条件,物产丰富。因此,蚩尤不只是苗族人的远祖,也不只是彝族、瑶族和部分汉族人的祖先,而且是具有悠久历史、保持着古朴而神秘色彩的梅山人的祖先,是梅山文化的缔造者。
   蚩尤遗族选择梅山作为安居之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梅山地处滔滔的资水之滨,莽莽的雪峰山脉之中,既有资水的水运交通便利,又有山高林密、地势险峻的雪峰山为掩护,方便抵御炎黄集团的追剿。这与湘西苗族古歌《鸺巴鸺玛》中所描述的“行船来到梅花堤,跑马来到梅花峒”之说完全相符。二是梅山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清山绿水,鸟语花香,是一片适宜人居的好地方。这里保存着大面积的原始次森林,保存着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珍稀物种;适宜水稻生长,考古发现,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中有九千年之前的水稻;这里物产丰富,盛产竹木、红薯、花生、茶叶、皮革、矿产等,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今天,梅山所产物资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全是很多大城小镇,都有安化山货店,专销安化茶叶、腊肉、擂茶、炒货、野菜等产品。像安化的茶叶,历史上就远销海内外,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安化的土产“千两茶”因为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消食化积、减肥养颜等保健功效,对于一些现代文明病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因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市场上卖到了200万一捆的“天价”。梅山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完全可以满足蚩尤遗族居住和生活的物资之需?湘西苗族古歌中所描述的“穿云破雾”、“行水依山”、“走山靠山”、“猎兽打鱼”、“开山开土”等场景,正是过去梅山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梅山神仙之溪的由来


     仙溪今在湖南省安化县仙溪镇,《方舆纪要》卷80记载:“仙溪源出大仙山,县境诸山溪之水并流汇焉,至县(治今梅城镇)东北敷溪口,入于资江。”
    仙溪源出大仙山,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境内的芙蓉山,旧名青羊山,与大沩山相连。奇峰叠耸,状若芙蓉,中有芙蓉洞,传说是芙蓉仙子修真成道处。芙蓉山由72座大大小小的山峰构成,主体为6座高峰,分别是:扶王山(海拔1128米),居南面方向;蚂蟥山(海拔1400米),居西南方;云雾山(海拔1428米),居东南方;天罩山居东北方;大峰山居北方;锡杖山(海拔1300米),居中。72峰以锡杖山为中心向四面散开,互相簇拥着,宛如一朵盛开的芙蓉,故名芙蓉山。蚩尤曾在此生活过,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1918年曾于芙蓉山观光时留下壮丽的诗篇:“高处蹬临放眼量,山青水秀好风光。云雾生辉迎夕照,芙蓉吐艳沐朝阳。洞庭浩渺迴天际,黄鹤雄踞镇汉江,若此仙霞常作伴,人间苦乐浑能忘”。随后举手指向云腾雾绕之处,叹曰:“云山巍巍不分春夏秋冬,我逢此清凉世界。雾海茫茫难辫东南西北,谁主这浑浊乾坤。”
     芙蓉山是梅花古国风景名胜区中部,东邻4AAAA级景区长沙市宁乡县沩山佛文化旅游景区,现有响水洞漂流、扶王山万亩杜鹃、云雾山庙会、南方土塔至尊——木孔大尧土塔、小尧千年雌雄古银杏、及茶马古道等旅游景点。
芙蓉山的南面耸立着1474米的云雾山,山上有座云雾观,全部用长长的麻石条砌成,云海云雾缭绕,曾有安化龙塘榜眼黄国香作对联:自衡岳九千仞而来,推开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望洞庭八百里之外,穿破几重云雾,依稀海上现蓬莱。从此芙蓉远近闻名,芙蓉山北面有天罩山八国外籍侨民避暑佳地。
     元未明初,陈友凉鄱阳湖兵败,其部属逃往该山,建立大小山寨十多个,如炮台上、封山坝、关坳上、三关上、穿天界等。历史人物余君四郎墓葬尚在,有石碑记载。宋未重臣尹三辟在蚂蝗山尖烧香隐居逝世。
芙蓉山盛产仙茶,是明代洪武5年、清同治9年自贡茶珍品。系采谷雨前雀舌,“一条龙、清一色”手工生产的纯天然产品,备受广大茶道爱好者的喜爱。
    传说芙蓉山一修真老道人,生平喜好茶道,常用芙蓉仙茶供奉上天,遂感动玉皇大帝,忽然一夜,月明如昼,观中突冒一青烟,变茶一株,采左右长,采右左长,盖地八尺八,摘之不竭,道人取果扩种,满山长茶,丛绿于云雾中,故醇香甘甜于口,觉之三日不绝,且有民颜道:“常饮芙蓉茶,病痛都不生。”
     仙溪自古就是出神仙的地方。张五郎祖师、张公曾在此修真成圣。更有大溪将军庙供奉的将军四圣,甚为灵验。据安化县史记载:千百年来此地就以将军庙命名,将军古庙溯源隋朝水石洞天四圣红马一郎、黑马二郎、白马三郎、白竹仙娘同降此地,殄除灾祸,迎吉祯祥,四圣于隋朝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丁丑年四月十八日于溪中巨石,化身均帔天庭复命,凡体葬于宝地飞龙山龙头,神灵犹在,处处显灵,保一方平安而护万民,神通广大,福泽千秋,永享祭祀。是全国少见庙坟同体的庙宇,也是典型的梅山文化特性,古往今来,在仙溪修道之士多如牛毛,如罗王洞,传说乃梅王座下首席将军成道之处,雷公山乃雷神修真之所。
千年古城梅城


     安化原本是下梅山区域,古时一直属于中原文明所谓的“化外之地”,武力征伐不断,然而却始终没能征服这片土地上不屈的人民,北宋之后的文化大融合才真正让梅山融入了汉文明的体系,梅山文化中野性自由的元素与崇尚秩序的儒家文化融合,成为既有经世致用的理想,又不失生命灵气的湖湘精神的一部分;
     梅城镇是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大镇。自宋熙宁五年在梅城设安化县城至1951年县城搬迁至东坪,曾有县治史878年,梅城早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王--扶汉阳的塑像屹立在镇区西面的紫云山。
     梅城镇自古以来为安化的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中心,又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的地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迁来了一支越人,其首领为梅姓。秦末,梅山出了一位传奇人物:梅绢。他辅汉破秦功高,被封为"十万户候"。但他不愿做官,隐逸而终。梅山古为"荒服"之地。居民"贡而不赋",无徭役。境内古民族种类较多,汉时统称"武陵长沙蛮",晋时称"湘州蛮",南朝宋、齐时称"僚",梁、陈至隋时称"莫徭",唐宋时称"梅山蛮"或"梅山瑶"。有汉以前,梅山就建立了酋邦制王国,《汉书·两粤列传》载:"西北有长沙,其中蛮夷亦称王"(时梅山隶长沙郡)。五代至北宋时,扶夷人左甲首领扶汉阳据有梅山,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在梅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朝廷遣翟守素引兵攻打梅山,扶汉阳战死,此后,梅山为瑶人首领苏氏所据。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悼"开梅山"。梅山首领苏甘迫于情势,乃率诸峒民归降。安化是北宋熙宁五年"开梅山"置县,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初,县治一直在梅城。1951年秋,县治迁往东坪后。
     梅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7国道和217、311省道(原柘湘公路、梅新公路)交汇贯通。梅城东部、北部地区直通长沙、益阳、常德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西部经新化、邵阳通向湘西、湘西南,至西部开发区,是衔接东、西部的黄金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梅城镇河山毓秀,环境幽雅,为梅山景区的中心,其东为芙蓉高山风景区,南为思游风景区。思游与新化、涟源毗邻,纵横数百里,遍布峻岩怪石、神奇溶洞、无底堰塘,构成了一个偌大的"地质公园"。西北部可通柘溪风景区直至张家界。因此,梅城是个具有神奇魅力的、潜在的旅游胜地。
    安化原本是下梅山区域,古时一直属于中原文明所谓的“化外之地”,武力征伐不断,然而却始终没能征服这片土地上不屈的人民,北宋之后的文化大融合才真正让梅山融入了汉文明的体系。梅山文化中野性自由的元素与崇尚秩序的儒家文化融合,成为既有经世致用理想,又不失生命灵气的湖湘精神的一部分;而文庙与武庙所代表的文治武功,共同构成了封建统治体系中意识形态的两面,任何一面都无法被荒废。
     公元1072年,也就是北宋熙宁五年,对于梅城而言,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后,北宋王朝与梅山人终于达成妥协,并得以在此设立县治,县治初在洢水河东岸的东华,后又迁至现在的梅城镇,此后数百年未变。直到1951年的8月,安化县城迁往东坪镇,后来那里建起了规模巨大的柘溪水库,其实正是水源和加强战备的问题,导致了这次的县治迁移。梅城境内的洢水河流量,已不足以担负起一座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县城。
迁走的是县治,迁不走的是那段关于文化融合的大历史。在安化一中内,有文武两庙。其中文庙的历史更为悠久,基本与县治的存在同步,虽历经毁灭与重建,却从未消亡。它见证了梅山文化被纳入中华文明的历程,而“安化”一词中的“化”字,正是一种文化上的融合。没有文化上的共识,只靠武力,无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和解。文武庙位于一处,在湖南省是孤例,在全国也极为少见,一文一武,折射的是长达数千年的意识形态,而安化的教育事业,也自此起步,延绵至今。
     站在梅城镇旁的笔架山上,风从远山吹来,刚烈遒劲,仿佛还带着当年梅山文化狂野不羁的自由气息,而身后就是联元塔,名字寓意“连中三元”,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秩序文化的向往。往事越千年,孰是孰非,已经不再重要,兼容并包、互相吸纳的多元化共存,也许才是人间正道。
     梅山人攻入长沙抢了三天盐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然而上来就打,显然不是一个好态度。
    北宋之前,没有哪个中原王朝能够真正征服梅山。不屈服,是梅山文化的精神气质。从先秦到唐之前,梅山基本上都是游离于政权之外的一个存在,互不侵扰,相安无事,那时的梅山尚处于一种自然的松散的社会形态。
     历代史籍对其称谓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称“荆蛮”,汉代称“长沙蛮”,隋代称“莫徭”,唐代始有“梅山蛮”之称,总之,大多不是什么太好的称谓。称谓上尚缺少尊重,行动上以“武力相向”也就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到了唐后期,曾经辉煌的李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对藩镇束手无策的朝廷却对向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梅山变得严酷起来。唐僖宗光启年间,朝廷认为梅山地区未归王化,应该对其实行封锁,并强行规定:“禁不得与汉民通”,“其他不得耕”。除进一步划小了梅山居民的活动范围外,还规定他们不得和汉人进行贸易交流,更具体一点来讲,就是对梅山人实行“盐”和“铁”的封锁。“抢盐风波”前几年也发生过,在盐业极为发达的今天,这显然是个笑话。然而在唐代,抢盐就是保命的事了。
      在此情形下,后唐天成四年(929)
    梅山瑶民攻陷潭州,在长沙屯兵三日,获大批盐巴、布匹和铁器归山。当时湖南已归马楚所据,楚王派指挥使王仝攻入梅山,却被当时的梅王扶汉阳诱入峡谷,兵败自尽。扶汉阳因此成为梅山人心中的英雄。时至今日,梅城紫云山上还树立着他的雕像,以为纪念。
    其实北宋也没有能够真正用武力征服梅山。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在平定南唐之后,派兵进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激起峒民的强烈反抗。次年,梅山峒民在左甲首领扶汉阳率领下,攻打北宋边界。宋太宗令客省使翟守素调潭州兵镇压,俘斩峒民2万,这样的惨烈结果,仍未使“梅山蛮”屈服。
     最早向梅山抛出橄榄枝的是宋仁宗,此后的神宗将和平事业继续进行了下去。他认为“重湖之间,蛮瑶错处,不能用武力,一教化同风俗,宜开拓而统领之”。于是便命大臣章墩进山招纳。其邀宁乡沩山长老颖诠,化装同入梅山,进行和谈,终于达成和平协议,梅山归顺朝廷,朝廷也不再用武力征剿,并由朝廷出钱开辟道路,并发放各类农资支持梅山生产。
     当年11月,朝廷批准将梅山分置二县,以上梅山为新化县,下梅山为安化县。所谓现在的两“化”,即用王法教化的意思。史称开梅山,代表着宋王朝意识形态的文庙也开始建设,对梅山文化的融合也就此开始。
     文化浸润四百多年,梅山人才开始爆发
    到达梅城的那天,阳光极好。文庙正殿朝东,光线透过院落中的一棵巨大桂花树照射下来,形成数条光柱,尘埃在光中飞舞,世界安静如初始。大成殿中空荡无人,唯有孔夫子的塑像独坐于正中,略显孤寂。生于山东,一生颠沛流离的他,生前应该不会想到祭祀他的庙宇已然深入到了这个遥远的山间小镇。距离文庙不远的地方,就是武庙。庙中曾供奉着关羽,这位三国时期被神话了的一代名将。如今这里已是学校的一个会议室,相比于孔子,关羽的形象定位在民间更为复杂多样,武庙也成了民间关公崇拜的滥觞。
    宋对梅山的文化融合,只是星星之火,这火种到了明代,才真正燃烧起来。
    北宋之前的梅山,按当时占据文明主体的中原王朝的说法是“未开化”,其实则不过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梅山地区还没能同步进入当时的文明体系。这种差异,本来就不该用战争的手段来完成弥合,然而,对梅山地区的文化浸润,过程极为曲折。



梅城风采网
您好,感谢您关注梅城风采网微信公众平台!梅城风采网是梅城地方门户网站,在您的陪同下已经运行11年。梅城风采网微信公众平台又是一个更加贴近您的网络新媒体,通过手机时刻了解家乡梅城的变化和资讯,有需要帮助的可以直接回复相关问题,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