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文化人 | 郝竹林:做好艺术道路上的学生

文摘   2024-11-12 18:32   内蒙古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乌海,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黄河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等在这里风云际会,沉淀且绽放出熠熠生辉的“本土文化”。


厚重的文化土壤也孕育出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在他们中间,有书法家,有画家,有作家,有舞蹈家,有摄影家,有曲艺家,有工艺美术大师……他们造诣精深,成就斐然,是专业上的佼佼者,也是城市文化的引领者。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乌海文化人”系列访谈,以专访的形式走进文化人物的华彩人生,去努力探寻他们执着向上、砥砺前行的人生轨迹,近距离倾听和深层次挖掘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借此给人以启迪,激发出催人奋进、永不言败的正能量!



初见郝竹林时,他眼神清透柔和,装束普通,言谈中,显露出随性洒脱的个性。时隔6年,再见郝竹林,他依旧温文尔雅,淡然自若,仿佛一切都不足以令他动容,但当他讲起油画时,清澈开朗的笑容在脸庞上如花绽放。




一见倾心画终生



“我这些年除了绘画技艺,其他方面是一点没长进,依旧不善沟通,小张不要介意。”郝竹林有些难为情地说道,“我先给你讲讲我的画。这幅《父亲的书》我画了整整一个月,入了国展;这幅《小学生系列》是我们班上几个孩子的笑脸,特别纯真可爱,这就是写实画的魅力。不过,写实绘画看着虽然真实,但和图片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也绝不是为了还原一个完整图像那样简单;这幅黄土地的画我还没给起名字,是我在延安老家的写生作品,我的老师曾评价它的结构很棒,画面既有力量,又有张力;这幅《夜静了》主题很明确、主体也很突出,很多观看者说只需一眼便能知道我要表达什么,唤起他们的内心共鸣,从而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所以,我想这就是它入选2022年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并被收藏的重要原因;这幅《草原上的男人》入选了第四届中国粉画展,我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学生、延安的风土人情和蒙古族人为主……”在看似漫无边际的随意讲述中,一个执着追求艺术梦想的郝竹林渐渐清晰起来。



郝竹林,1987年出生在延安的一个村庄。那时家里的生活用品能自己做就不从外面买。“奶奶和妈妈的手都很巧,她们经常会把年画、书本上的一些精美的图案画下来,再拓着绣在衣服、鞋、鞋垫等衣物上,我看见那些花样觉得漂亮就学着她们的样子跟着画,虽然用不成,但也是乐此不疲。”郝竹林说,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画画,这一画就是30多年。



上了小学,郝竹林依旧对画画充满兴趣,课本上的插图、屋里贴的年画、院子里种的花草都是他的临摹素材。“小学和初中,我们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只能自描自画。”郝竹林说,直到高中,他才接受了真正的美术教育。



高一时,郝竹林听说学校要开设美术特长班,并且可以通过美术特长考取大学,他想都没想就报名参加了学校美术特长班的考试。面对从未见过的石膏几何体模型和从没听过的素描画法,他只能凭感觉画,所幸结果还不错。高中三年于郝竹林来说最为辛苦,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苦练绘画。“我想通过绘画改变命运。”郝竹林说,“高三时,我的艺术班同学都去西安集训,我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就一直在学校里画,直到11月份才勉强去西安学习了两个月。学习时,为了省钱,吃住条件都比较艰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考取了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学无止境终有所成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绘画材料的价格又不便宜,郝竹林从大学一年级便开始勤工俭学,没课时就在校外的一些绘画机构代课,还兼职做家教。“如果当时不是为了赚取高昂的学费,我会选择利用寒暑假去其他地方进修美术专业。在我看来艺术是无止境的,学的东西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欠缺的还很多,需要不断汲取和补充。”郝竹林告诉记者,为了弥补大学时的遗憾,他从2011年到乌海市第十六中学任教后,每个假期都会到北京学习,一来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可以传授给学生,二来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当老师的那几年时间里,郝竹林虽然从未停歇绘画,但他总感觉自己的认知提不上来,一直在闭门造车。“我当时认为画画就是练好造型能力,殊不知造型能力只是绘画的一部分,要想画得好必须提高自我综合修养,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拜师学艺。”郝竹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中国美协会员李桂祥开办美术培训班,郝竹林果断报名参加,再一次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知识,李桂祥的正能量也始终感染着他。“那时候,他居住在临河,而我平时又要上班,只能周六日去找李老师学习。从乌海到临河坐火车要两个小时,为了早点去学习,我通常是坐凌晨3点多的火车去,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在李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我的绘画技艺有了显著提高。”



2014年7月,他再次走进北京黑桥艺术村,学习与以往不同的超写实油画,整整1个月,只完成了1幅作品。郝竹林告诉记者,超写实油画之所以用时长,是因为它不仅要在动笔前完成选布、上胶、上底色等7道工序,而且画面要求特别精细,有时比相片还真实。郝竹林略显兴奋地说:“这幅画其实还可以继续画,这便是油画的魅力,什么时候都可以添上两笔,正如我对绘画的热爱,永无止境。”



同年9月,郝竹林到呼伦贝尔学院学习美术,并结识了美术教授黄文刚。“黄老师给我的帮助非常大,是他给了我参加展览的动力和勇气。黄老师告诉我,只有参加展览才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郝竹林说。2015年,在黄文刚的指导、督促下,郝竹林开始投展,但结果总不尽如人意,直至2017年,他的作品才开始在自治区级、市级画展上崭露头角。两年数次投展失败的经历,让郝竹林对生活有了更多感悟和理解,不知不觉间他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



2020年,为了继续精进画艺,郝竹林报考了西安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对于辞去工作重入校门的做法家人表示不理解,但他却始终坚定自己的选择:“大龄考研面临的压力的确很大,但只要能明白自己考研是为了什么,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像我,绘画于我而言就是我的事业,为了它我可以放弃人们口中的‘铁饭碗’,可以放弃现有的安稳生活,也可以从头再来。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考研。”




勤学苦练感悟多


对于如何学好绘画技艺,郝竹林坦言,学习有很多渠道。他通常是听名家讲座,看中外专业著作,多赏展览。“艺术是多元的,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观点。讲座和著作都是大家梳理过的知识,对绘画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我就是在不断听讲座、看书中总结绘画艺术里的观点,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观。”郝竹林说。



在郝竹林看来,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绘画侧重点,学画者可以从不同画家身上汲取到所需营养,但要找寻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艺术家去学习。“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强调的是力量、悲壮,拉斐尔强调的是柔和、优雅,二者就不能结合学习。”郝竹林讲解道,“对我影响较大的画家有莫伊谢延科、萨甫夫耶夫、塞尚、高更等。莫伊谢延科是俄罗斯著名画家,他的画很注重画面的构成,在创作之初,先布置色块构成后填充形象,画面既有抽象的意味,又具有形象的生动性。他对笔触很有研究,画面笔触组织得泼辣有序,很具有写意性,显然他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用笔。萨甫夫耶夫也是俄罗斯画家,他对画面形象进行了夸张变形,画中的人物造型,厚实、质朴、神秘,他的画面构图饱满有力,我很喜欢。”说话间,郝竹林打开手机相册给记者翻看着他的绘画作品《草原石人》《往事》《草原上的射手》《父亲的书》……一幅又一幅,果然名不虚传。



郝竹林的画笔记录下了一片片土地上盛开的花朵,一件件生活中的老物件,一个个学生灿烂的笑容,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在他的画笔下,世间万物都以独有的情感和基调呈现出千姿百态。今后,他将带着对过去的感怀和对未来的憧憬继续自己钟爱的绘画艺术,正如他所言:“在艺术的路上我永远是学生。”


人物小传


郝竹林,1987年出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乌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外聘画家。2014年5月,出版书籍《名师课堂基础素描头像》。绘画多年,他硕果累累。


✏️2017年,油画作品《往事》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写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油画作品《写作业》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内蒙古美术作品西部展;色粉画作品《小学生系列》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第三届内蒙古水彩、粉画作品展。


✏️2018年,油画作品《甘德尔山》入选“写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


✏️2019年,油画作品《三个弓箭手》入选第十三届内蒙古美术作品展。


✏️2020年,油画作品《抗疫·争分夺秒》在“醉美草原,亮丽北疆”第二届全区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油画作品《父亲的书》在“写生内蒙古”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银奖;油画作品《草原足球》入选融合拓展——第二届包头油画双年展。


✏️2021年,油画作品《草原石人》入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色粉画作品《草原上的男人》入选第四届中国粉画展。


✏️2022年,其油画作品《夜静了》入选2022年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并被收藏;油画作品《草原上的射手》入选内蒙古草原油画院第四届双年展;色粉画作品《蒙古族众生相》入选陕西省第二届水彩·粉画展。






记者:张靖爽

编辑:杨爽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杨延岭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